張英玉使出最後一招後,內力不濟,身體晃了幾晃,後退了數步這才勉強站住,急忙盤坐靜養運氣療傷。
這時李香玉已看到身穿灰袍之人是靜嫻師太,身穿青袍的人是蘇靈秀,二人正向這邊緩緩走來,嘴角均有血跡,看來剛才均受了內傷。
李香玉對著群雄大喝一聲:“都住手!你們脫脫法王已死,再鬥下去也不過是送死,識相的,趕緊下山離去!”
那趙青最為機敏,見到脫脫法王被四人合力擊死時,已萌罷鬥之意,現在既然有個臺階正好順之而下,當下叫道:“大家停手!”她帶來的眾人立馬都停止拼鬥,站在趙青身後,等待著趙青下一步指示。這時趙青帶來的人已剩下不到七十人,而無名宮眾女也只剩下不到三十人,不少都受了傷。
林婉兒見張英玉受傷不輕,急忙奔了過去,守在他旁邊,但又不敢驚擾到他運功療傷。無名宮眾女都來到李香玉身旁,和趙青眾人相對。
張英玉這時已然緩了過來,內力恢復了六成,站起身來,牽著林婉兒的手,走到李香玉身旁,對趙青說道:“現在脫脫法王已死,你們也沒必要再為其賣命,你師父醉魂聖女作惡多端,自食其果,我見你涉惡不深,現在回頭還來得及。”
趙青臉色鐵青,冷冷說道:“你們也別得意,現在還是元朝的天下,這裡遲早都會被官兵奪下,你們若是聰明,就儘早離開。”接著對著身後眾人吩咐幾句,大家扶著受傷人眾和脫脫法王屍體緩緩下山去了。
眾女見敵人散去,這才歡喜地聚在一塊,敘說連日來地情景遭遇,離別之情。張英玉則向林婉兒介紹靜嫻師太和蘇靈秀,林婉兒聽到蘇靈秀就是當年那個被元兵拋掉的小女嬰時也是十分驚詫,又替她高興。
只是她見靜嫻師太、李香玉、蘇靈秀個個豔麗無匹,還和張英玉頗為親近,心中倒是添了幾分醋意。對張英玉嗔道:“你這幾年倒是真沒閒著,揹著我相識了這麼多美貌姑娘。”
張英玉臉上一紅,笑道:“噯,那以後我見了美貌姑娘就躲起來成不成。”眾女笑作一團。
眾人之後生火煮飯,吃過晚飯後聚到一起商議以後怎麼辦,眾女都知道這無名宮是無法再待下去了,最後決定一起跟著李香玉到空幻島修行,就不知道南海神尼同不同意,不過事態緊急,先去了再說。
蘇靈秀邀張英玉和林婉兒也一同跟去,順便沿途護送,二人也不願就此和眾人分別,自然同意。次日,一行人收拾好行裝便一同從山上下來向空幻島行去。
數十天後,眾人來到了空幻島,南海神尼見帶來的眾女均是被朝廷殘害倖存的女子也就留下了,讓跟著李香玉帶髮修行。
張英玉和林婉兒在空幻島上住了幾日,待張英玉內傷痊癒之後,便向眾人道別,想到全國各地走走轉轉,甚至到周邊各島探險一番。蘇靈秀也想跟著去,被靜嫻師太勸住,張英玉也說等找到一個好地方安定下來,傳過信來,再邀她過去玩兒,這才作罷。
趙青後來正式做了快活幫幫主,在江南一帶甚有威望。華山派、崆峒派、青城派、崑崙派自從醉魂聖女和脫脫法王死後,朝廷一時沒有武功高手製衡他們,於是也逐漸的又以正義道自居,對朝廷的指令陽奉陰違,黑白兩道通吃,個個過的甚是快活。
張君全後來武功大成,在武當山創立了武當派,在江湖上名聲越來越響,後來又收了七個徒弟,就是響噹噹的武當七俠。慢慢的江湖上人們都稱他為張三丰。
張英玉二人數年間到各地遊歷,懲惡揚善,劫貪濟貧,行俠世間,逍遙江湖,後見江湖上逐漸多了行俠仗義之輩,也就逐漸的淡出江湖。
本來張英玉想著二人就在空幻島另建一處房屋隱居算了,去和林婉兒商量沒成想卻碰了一鼻子灰。
原來那林婉兒見島上美貌女子眾多,雖說是出世修行,但住得近了說什麼感覺也不大穩妥,自己心上人樣貌又是那般的招人,還是離得遠些保險,所以說什麼也不同意。
她找了各種理由,要張英玉陪她乘船再往南找找,看有沒有適合的小島定居。終於有一天二人發現了一處荒島,雖沒有空幻島那般的美景,但也是頗有一番桃源意境,於是二人就在島上建屋定居下來。
不久繪有這個荒島的地圖就傳到了空幻島上,蘇靈秀便想著過去看看,靜嫻師太和李香玉陪她一塊乘船到了島上。張英玉見了十分的歡喜,林婉兒那時也沒那麼大的醋意了,覺得人多些也更熱鬧些,便出言挽留眾人多住些時日。
隨後的日子裡,五人同練武修道,互相切磋,不斷匯總整理天下武學精要,閒時種菜養花釣魚抓蝦、讀書彈琴吹簫吟詩唱曲,頗有一番意趣,日子過得甚是逍遙快樂。數年後得悟出數套驚天動地的武功秘術。
一日眾人在島上游玩,發現一處洞穴,裡面竟有二十四座石室,眾人商議之下,便決定將眾人領悟的武功秘訣圖譜盡刻於二十四座石室牆壁之上。為了避免後人中有心術不正和投機鑽營之士學到最深武學,特意將李太白的《俠客行》及其他經典詩句同刻於石壁上,並胡亂做出註解,用以作為掩護。
待後來於明朝中葉,姓龍和木的兩兄弟偶然間獲取地圖找到此島,發現了石室武功秘籍,倒造就了一段俠客島行善去惡的武林傳奇。(參見金庸小說《俠客行》)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張英玉和四個絕色美女荒島修行隱居的訊息後來在江湖上慢慢的被傳了開來,大家均傾羨不已。有個別魯莽的人想去偷盜秘籍,後無一不以失敗告終。剩下的人自知絕不是五人對手,也就逐漸地打消了這個念頭。
後有好事之徒將張英玉與張三丰相比,覺得他更多情、更逍遙、更多了四個絕色女子作伴,於是乾脆給他起了個別號,稱他為張九豐。從此,江湖上張九豐這個名字慢慢傳了開來,成了一個傳奇名號。只不過張九豐五人為人低調,後來在元朝後期、明、清朝江湖上名氣並不響亮,逐漸被人們所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