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專業歌手的梗是過不去了吧?”有人開始討論這個老梗是否還有市場,似乎對它有些不滿。
然而,胡心雨本人正在觀看“你我的歌”第四期的直播,她的表情變得越來越黑。她感到不滿,因為元鑫在她的採訪影片下幫袁正說話,讓她感到不開心。而且,這群網友還繼續拿專業歌手的話題來取笑她,讓她更加不悅。
她差點就要關閉直播間,不想再看到這些評論。她真的很討厭這個話題。
但在考慮了一下,她還是決定不關閉直播間,畢竟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她需要看看自己是否能找到一些答案。她將彈幕關閉,不再看到這些評論,而是專心觀看比賽。
與此同時,元鑫站在舞臺中央,準備開始他的表演。
眾人的目光幾乎全部集中在站在舞臺中央的元鑫身上,這並不令人意外。畢竟,在這個階段,元鑫和袁正已經成為了《你我的歌》節目的流量擔當。因此,當元鑫站在舞臺中央時,無論是坐在舞臺左側的其他作曲人和歌手,還是現場觀眾,甚至包括官方直播間中的數以百萬計的觀眾,他們的目光都不離開元鑫。
觀眾們的目光聚焦在元鑫,以至於官方直播間的彈幕銳減,變得稀疏。在元鑫上場之前,彈幕幾乎覆蓋了整個直播畫面,但現在它們稀少得令人難以置信。如果是其他歌手上場後出現這種情況,導演可能會感到驚慌,甚至考慮淘汰這名歌手。然而,現在是元鑫,所以導演並不擔心。
導演非常激動,因為他明白,這是大家都在期待的時刻,觀眾們不敢在彈幕上分心,生怕錯過元鑫的演唱。
坐在舞臺左側的袁正也緊緊盯著站在舞臺中央的元鑫。他對元鑫寄予了極大的期望。當他為元鑫創作這首《阿釣》時,曾經擔心元鑫是否能夠演繹出前世張稍寒的感覺。但第三期結束後,經歷了元鑫經紀人的事件,袁正開始相信元鑫可以勉強地唱出一點點前世張稍寒的感覺。雖然只是一點點,但在第四期比賽中,這點感覺足夠了。
然而,要將這點感覺錄製進專輯中,遠遠不夠。
然而,經歷了比賽一開始後,元鑫與袁正的那次對話,再加上元鑫前後的反應,袁正開始有了一種新的感覺。他開始懷疑,或許元鑫今晚的演唱有著很大的可能效能夠達到前世張稍寒所唱出來的那種感覺,雖然可能還會有一些差距,但絕對不會太大。
袁正目不轉睛地盯著站在舞臺中間的元鑫,他的內心充滿了期待。在萬眾矚目之下,元鑫調整了自己的狀態,從之前的失落轉變成充滿鬥志的狀態。她調整了呼吸節奏,然後看向舞臺右側,示意樂隊指揮她已經準備好了。
樂隊指揮看到元鑫的動作後,也點頭回應,然後開始揮動手中的指揮棒。很快,伴奏聲在眾人的耳朵中響起,緊接著是一個女童的輕輕哼唱:“咿呀咿呀一呦。”
元鑫隨後緩緩舉起手中的話筒,她的歌聲輕輕響起:“阿釣。”
元鑫那獨特的嗓音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彷彿將所有人都鎮住了。儘管這首歌還沒有結束,大家還不知道這首歌將會講述什麼故事,但單從元鑫前面的歌聲中,許多人已經感受到了一種孤寂、荒涼、滄桑、過往和一絲倔強的情感。
此外,所有人也感受到,元鑫唱的這首歌似乎是為一個名叫阿釣的姑娘而寫的。即使只是從前面唱出的內容,就已經包含了很多資訊。
阿釣,一個名字,一個故事。西邊的大山上,大佛寺廟門前,一個打扮得像男孩子一樣的女孩,眉寧間充滿著驕傲和倔強。元鑫的歌聲勾勒出了這個畫面,讓觀眾們不禁心生共鳴,彷彿他們也置身於那個故事之中。
在和講述這個故事的人喝著一壺甜茶的同時,他們開始回憶起獨屬於他們的過往,畫面感逐漸油然而生。這些回憶和情感交織在一起,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這個名叫阿釣的姑娘,以及她為什麼如此倔強。他們開始懷疑,阿釣一定經歷了不尋常的事情,才會讓她如此孤寂、滄桑和堅韌。
然而,正當他們在思考著這些疑問時,元鑫的歌聲再次在他們的耳邊響起:“阿釣,虛偽的人有千百種笑,你何時下山”
聽到元鑫唱到這一段時,所有人再次被驚住了。特別是坐在舞臺左側的作曲人和歌手們,他們感受到了最大的震撼。相對於普通的聽眾,他們更加敏銳,更加關注細節。
普通的聽眾可能更傾向於聽歌的高潮部分,即副歌,而對主歌的前面部分可能不太關注。然而,作曲人和歌手們不同,他們同樣非常重視主歌的前半部分,因為這部分通常包含了歌曲的主題和情感核心。
元鑫唱的這首“阿釣”雖然還在主歌部分,但給作曲人和歌手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震撼。他們能感受到這首歌的深刻情感和精湛技藝,讓他們不禁感嘆袁正的才華。左藝澤甚至在朋友面前表達了他的驚訝,認為袁正創作出來的這首歌簡直就像是一個怪物般的存在,比怪物還要怪物。他表示無法相信,袁正竟然能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內創作出這樣一首令人震撼的歌曲,每一個音符都扣著一環,每一層情感都接續著一層,就像是將整個故事層層展開。
“說是講故事,倒更不如說是袁正在跟一個叫做阿釣的姑娘說話!“左藝澤觀察著,對這首歌的結構進行了分析,指出主歌部分一共寫了四個“阿釣”,每一次都稍微高過前一次,暗示著後面可能會有更引人入勝的部分。他提到了元鑫那獨特的嗓音,認為袁正必定也有意識地嘗試寫出讓元鑫的嗓音得以展現的部分。
坐在左藝澤身旁的男子,戴著金框眼鏡,手中夾著香菸,贊同了左藝澤的觀點。他指出,作曲人雖然不是特別厲害,但歌詞寫得很出色。他認為前面主歌部分的鋪墊非常出色,但問題在於是否能夠成功連線到後面的部分。鋪墊越多,後續的負擔就越大,需要有更好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