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義從清初開始,一直貫穿到清末,即便沒有太平天國,也會有別的起義軍。
這是歷史的必然性,只不過清朝爆發的農民起義軍太平天國很例外,因為這是受到外部勢力的壓迫和內部勢力的共同壓迫才爆發的,所以民族矛盾非常深刻。
清朝統治者其實也不傻,我們可以看一下,清朝實行的閉關鎖國根本原因就是為了防止白銀外流,包括後來的禁菸也是根本原因,目地就是為了防止白銀外流。
按照當時的制度來說,清朝完全有能力可以實行自給自足的政策,但是外國人進來之後就不一樣了,外國的商品大量進入中國之後直接導致了許多人失業。
失業意味著家裡沒有收入,家庭矛盾自然而然就起來了,當失業的人多了之後就成為了社會不安定因素。
而清朝當時面對的已經是鋪天蓋地的賠款了,清朝統治者這筆錢當然不會自己出,受罪的自然就是農民了。
農民想要活下去,只能反抗!
而太平天國之所以出名,完全是因為這場起義規模之大,死人之多,成為了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之最。
根據統計,太平天國死的人比一戰和二戰都多。
而在平定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曾國藩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只不過主流評價都高,還有一部分人至今覺得曾國藩評價名不副實。
曾國藩有一個外號叫曾剃頭,顧名思義就是殺的人太多,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在我看來,曾國藩的評價之所以如此之高,其實無非這幾點
第一,曾國藩的思想一直來源於儒家,壓根不可能讓農民起義軍推翻清朝,更不可能讓自己的手下推自己當皇帝。
第二,一手創立了湘軍,文能中進士,武能打仗。
第三,洋務運動!
說句不好聽的話,曾國藩家書包括家訓之類的,和上面這三件事情比起來,那就是九牛一毛的毛尖尖。
以至於有人說,清朝滅亡就和曾國藩關係很大,因為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清朝的軍隊實際控制權慢慢從國家到了個人的手中了,也為以後軍閥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而更牛的是,因為滿族將領在平定起義的過程中實在是不怎麼樣,清朝的高階官員逐漸從滿族人變成了漢族人,更是因為這一場運動,為以後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直到今天,史學家對太平天國起義依舊是褒貶不一,爭論不斷。
至於這場戰爭究竟帶來了好影響還是壞影響,我也說不清楚,諸位自己判斷。
而咸豐本人卻沒有看到太平天國被平定的那一天,他看到的只是太平天國如日中天,幾乎佔據了清朝的半壁河山,更看到了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甚至還看到了這幫土匪打入北京燒殺搶掠之後又一把火燒了圓明園。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進入了北京,咸豐只能跑到了承德的避暑山莊,當皇家園林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之後,咸豐知道了這個訊息,所有的壓力全部壓在了他的身上。
以前他想躺平,現在他連躺平的機會都沒有了,既然如此那就索性更平一些吧!
到了避暑山莊的咸豐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喝酒和聽戲,也許只有真正放鬆下來才不會那麼難過吧。
在這之前,咸豐已經被醫生告知自己有肺結核病,可咸豐依舊一意孤行,整日酗酒,最後活脫脫將自己給喝死了。
如果說咸豐是自殺,其實也說的過去。
“咸豐季年,天下糜爛,幾於不可收拾,故文宗以醇酒婦人自戕。”
咸豐死了,所有煩惱都沒有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大臣們之間和他的老婆要來一場巔峰對決。
關於皇位繼承人,所有人都沒有意見,因為咸豐只有一個兒子,就是同治。
而要想不讓同治當皇帝,那麼就只能解決掉同治的母親慈禧,然後再廢了同治。
慈禧,葉赫那拉氏,十七歲進宮,二十一歲生下同治。
說起來長相,我們現在看到慈禧的照片雖然是年老的時候,但是也能看出來年輕的時候長得確實很一般。
只不過,慈禧不僅聰明並且心機深,據說慈禧懂滿蒙和漢三種語言,並且還能夠在咸豐不想處理朝政得時候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然後還能自己動手批改一下。
所以大臣們對慈禧這種人很不待見,畢竟清朝有規矩,後宮不能幹政。
其中大臣們的首領叫肅順。
說是規矩,其實也就是說說而已,因為在肅順看來,皇帝處理不了大事,那麼這個權力自然就應該被大臣們代替,一個女人代替皇帝處理國家大事,這算個怎麼回事?
一直到了咸豐帝病危的那一刻,才終於意識到了危害,他想殺了慈禧,以絕後患,但是看到慈禧那個模樣,馬上就心軟了,然後經過自己大腦的天才想法,構思出來了一個咸豐自認為絕頂聰明的辦法。
第一,任命八個顧命大臣
第二,給皇后慈安和同治印章
並且規定,軍機大事八大臣商量,能不能決定必須是慈安和慈禧蓋章(同治還小,所以慈禧拿著章)。
這麼看起來的話,咸豐這個想法還不錯,大臣們和兩個女人對抗,等到皇帝勤政之後,這些人也就應該歇菜了。
看起來完美的策略,在實施中卻變得根本不堪一擊,脆弱到咸豐的屍體還沒有拉到北京下葬,這個計劃就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