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0章 峨眉山

“媳婦,我們可以慢慢來,不急這一時。”

馮心冉聽著何淼的話,馮心冉心裡清楚的知道,何淼是在盡力地理解和安慰她,給予她時間和空間去適應這個即將到來的新角色。

馮心冉雖然心中的猶豫和擔憂並未完全消散,但她的情緒明顯平靜了許多,也感謝何淼能先低頭。

於是馮心冉也表明自已的態度:“嗯嗯,我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但這只是因為我相信你,我也希望你不會讓我失望,你知道我的性格!”

何淼緊緊握住她的手,堅定地說:“我知道,媳婦,我會用行動證明。”

接著兩人重新將注意力轉向了電視節目。

電視節目播放著,馮心冉的心卻已經不在螢幕上。

馮心冉在思考著自已的未來,思考著與何淼一起走過的日子。

她知道,自已需要做出決定,需要選擇相信何淼,相信他們的未來。

何淼感受到了馮心冉的沉默,但他沒有打斷她。

何淼也清楚的知道,馮心冉需要時間去思考,去整理自已的心情。

於是何淼輕輕地握住了馮心冉的手,給予她支援和鼓勵。

“媳婦,我知道你可能還有很多顧慮和擔憂。

但我想告訴你,無論未來發生什麼,我都會堅定地站在你身邊,與你共同面對挑戰。”何淼的聲音溫柔而堅定。

馮心冉聽著何淼的話,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她感受到了何淼的真誠和決心,也感受到了他對未來的信心和期待。

她知道自已不能再逃避,不能再猶豫不決,需要認真的思考後得出一個答案……

不過馮心冉還沒得出答案,她的小姐妹先約她一起去峨眉山遊玩了。

燕子給馮心冉發來資訊:“冉冉同學,我們不是之前計劃一起聚聚嘛,我現在想好了,週六去峨眉玩唄,我還沒去過呢!”

馮心冉:行啊,那咱就去,我也正好散散心,我這幾天稍微有空,那我做攻略吧。

燕子:“那我就不客氣了。”

馮心冉:“你要是覺得過意不去,可以我請客,你買單,哈哈哈!”

燕子:“小冉同學,你變得這麼快的嗎?”

馮心冉:“不皮了,我幹正事了哈。”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具體位置為四川省樂山市。

峨眉山自古有“普賢者,佛之長子, 峨眉者, 山之領袖”之稱,山頂可見佛光。

峨眉山自然遺產極其豐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之美譽。

文化遺產極其深厚,是中國佛教聖地,被譽為“佛國天堂”,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是盆地升起的天庭,是當之無愧的山之領袖。

以其“雄、秀、神、奇、靈”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峨眉山,聳立在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是大峨、二峨、三峨山的總稱。

北魏時酈道元《水經注》記載,“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見兩山相對如峨眉,故稱峨眉焉”。

由於峨眉山的高度及地理位置的原因,從山腳到山頂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

峨眉山撫弄星辰,積蓄雲雨,神秘無比。

晉隆安三年慧持和尚從廬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賢寺,供奉普賢菩薩。

相傳峨眉山由此成為普賢菩薩道場。

唐僖宗時敕建永明華藏寺,重建中峰、中心、華嚴、萬年、黑水、靈巖六大寺。又因為山中多火,將寺改名為集雲、臥雲、歸雲、黑水、白水等以三雲二水而抑之。

後來黑水寺被稱為峨眉祖堂。

北宋太平興國五年,白水寺僧茂真奉敕重建六大寺,並鑄造普賢菩薩銅像一尊,重六十二噸,供奉於白水寺。”

燕子:“我首先計劃的是進入報國寺景區,是入山第一座寺廟,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原名會宗堂,清初遷建於此,順治九年重建;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取佛經“四恩四報”中“報國主恩”之意,御題“報國寺”匾額,王藩手書;報國寺歷史上經過數次修葺,寺院得以完整儲存。

報國寺是入山的門戶,是遊峨眉山的起點。這裡寺周楠樹蔽空,紅牆圍繞,偉殿崇宏,金碧生輝,香菸嫋嫋,磬聲頻傳。

我們就從這出發,一步步往前面走。

此寺坐西向東,朝迎旭日,晚送落霞。

前對鳳凰堡,後倚鳳凰坪,左瀕鳳凰湖,右挽來鳳亭,恰似一隻美麗、吉祥,朝陽欲飛的金鳳凰,我想去看看。

山門前有一對明代雕刻的石獅,造型生動,威武雄壯,就像左右門衛,守護著這座名山寶剎。

“寺內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顯雄偉自然。

寺內藏經樓下,有一座明代的瓷佛像,形態生動大方,是件珍貴文物,可以去一飽眼福。

前殿有一座7米,14層的紫銅塔,塔身鑄有4700多個佛像,還刻有《華嚴經》全文,故名華嚴塔。”

清音閣,唐朝時名牛心寺,唐僖宗時,江陵慧通禪師將其改為臥雲寺,

明朝時期,廣濟禪師取晉代詩人左思《招隱詩》中的\"何碧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閣\"。

由於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閣只有一個殿堂,供奉華嚴三聖,中為釋迦牟尼佛,左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

閣前有\"接王亭\"。當年,海清伍格親王奉康熙皇帝命朝拜峨眉山,僧人為了迎接他,拆掉舊亭,重建新亭,取名接王亭。”

……

然後我們去看萬年寺。

“萬年寺,始建於晉隆安3年,為慧持建立,初名為普賢寺。

唐僖宗時,慧通禪師重建,更名為白水寺。宋時又更名白水普賢寺。

明萬曆二十九年,神宗皇帝為給太后祝賀70大壽,賜名為聖壽萬年寺。

清代又加修建。1946年大火,除磚殿外,幾毀壞殆盡,現在的萬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撥款修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