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淵彙報完後,太起就說起他和太剪管理的家族戰兵情況。
“目前家族建立了兩支百人隊戰兵,這些戰兵主要進行周邊狩獵、探索領地四周,劫掠流民。”
“前段時間在領地西南邊,發現一個大的兇獸族群。”
“家族戰兵初建,人員稀少,訓練不久,還需要再增加三支百人隊,才可剿滅它們。”
聽完家族主要的發展後,眾人又討論了一會後,大體瞭解了領地情況。
目前楚越兩國已經和談,結束了兩國之間的動亂,家族很難再趁亂掠奪平民了。
太一輕輕敲了敲臺子,示意大家安靜:“近海發展,必須要有靈舟才行。”
“靈舟基本存在南方大族手裡,暫時還無法獲取,海邊先小心點開發,主要以安全為主。”
“領地目前吸引了很多獵人,倒是可以建立一個傭兵制度,用任務和獎賞,把他們利用起來。這件事情就由六脈主導,建立傭兵所”
“至於家族進項太少的問題,只能晉升更多靈田,種植更多靈植才行。此事就由三脈、四脈輔助太耕,想辦法利用陣法,靈器,及靈植的習性,用最少的資源培養出最好的靈植。”
“五脈、七脈、八脈以太起為主,擴招家族戰兵,早點處理掉西南邊的兇獸,擴張領地疆土。”
“二脈以太凡為主,還是先回到京都,瞭解大周天下情況,以及為家族周旋一二。”
家族地處邊疆,但也需要了解大周各國情況,等待機遇。
太一說完後,眾人就聊了一些領地未來的發展,商討細節。
過了一會。
太仲就說起當今天下的局勢:“大哥發起的朝政變革之後,忠於周幽王的諸侯世家,及支援褒姒之子王子服的一脈,都獲得了極大的利益。”
“變革雖然已經結束,但局勢更加的暗流湧動。”
“幽王對強盛的申國很是擔憂,變革後幽王又重掌大權,估計之後會對申後和太子動手。”
太一想著京都周圍的勢力分佈,京都周圍諸侯林立。
離京都最近的諸侯裡面,就屬申國最為強大,且申侯還擔任大司馬,掌管天下軍政和軍賦。
不僅實力雄厚,且善於縱橫,與周邊諸侯聯姻多年,又鎮壓西戎族,可謂是位高權重。
申國的家世同時也是源遠流長,在上古時期其祖先就掌控四嶽,四嶽的後裔又協助武王建立大周王朝,大周為了賞賜他們,封了四國,分別為齊、呂、申、許四國。
四國經過幾萬年流傳,可謂底蘊雄厚,其中齊國為東邊大諸侯,而幽王的父親宣王為了鎮壓西戎以及京都周圍經常造反的諸侯,特意重用申侯,鎮壓他們。
還讓幽王娶了申侯的女兒為後,而申侯經過多年經營,早就權傾朝野。
太一發起的變革,其中幕後的主使就是幽王一脈。
本來幽王就忌憚申侯的權勢,更怕等他退位後,兒子鎮不住申侯,王族利益被極致傾軋。
雖然王室底蘊雄厚,可修為到一定程度之後,基本都會歸隱,不知去向。
絕大部分都不會迴歸王室,同時王室長期以來,又封一些優秀王族子弟立國,更加導致京都王室實力越來越弱。
“京都局勢越混亂,越應該前往經營,畢竟風浪越大,魚越貴。”
“以我對幽王和申候的瞭解。”
“幽王霸道,容忍不了申侯,肯定要削弱申侯的權勢。但申侯實力雄厚,老謀深算,不會輕易讓幽王得逞。”
“幽王必定會倚重親近他的公國勢力,可派一些人依附他們。但不可只押寶於他們,還得另派得力干將,改頭換面暗中支援太子,得兩邊押寶。”
太一對著二脈族人說道。
雖說申侯這一脈和太一有深仇大恨,但為了能讓家族之後能好好發展,只能先放下仇恨。
太仲跟隨大哥在京都多年經營,也是經驗豐富:“局勢暫未明朗之前,我們暫時不要謀求官位,充當他們兩方的客卿謀士即可。”
“我看幽王狂妄自大,又急功近利,且外面各大諸侯,沒有巨大的利益情況下,可不會輕易參與京都的權力紛爭,估計他難以成事。”
太一也比較認同二弟的說法。
自己好歹為了他的集權而改革,反而落了個客死他鄉的下場。
對家族也毫無優待,僅僅封了一個有名無實的邊疆外節度使,其他資源獎賞分毫沒有,可見其刻薄寡恩,毫無王者氣概。
兩人對於此事,又討論了一番。
最後由太一拍板:“那就讓太凡去協助太子,投資太子,家族未來可獲得滔天的收益。”
雖說投資太子是一場巨賭,但若賭贏了,家族未來將會獲得滔天的財富和榮譽。
且太凡是二脈最出色的子弟,又是改頭換面,即使投資失敗,大不了之後歸隱祖墓就是了。
“是!”太凡對大伯給予的重擔,感到壓力山大,同時又深感榮幸。
一想到家族孩兒們此去京都,必然危險重重,必須得給他們一些手段才行。
“你們過段時間再出行,我等兄弟幾人,這幾日將會推演各脈功法。到時候你們修煉更高深的功法秘術後,也能更安全一些。”
太一對他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