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南郡一帶,賈詡、宋憲、侯成、成廉與龐統率十萬水軍、三萬步兵及一萬騎兵,將此地封鎖得水洩不通。陳到領兩萬兵馬隱匿於巫山盤雲峰的峽谷深處,其目光凝重,遙望遠方,輕聲問道:“仍無法突破嗎?”
副將滿臉無奈,搖頭嘆道:“所有官道與水路皆已截斷,實難逾越。”
陳到仰天長嘆,滿面憂色,感慨道:“如此一來,似只剩投降或決一死戰這兩條路可走了。”
此時,一名校尉上前稟道:“將軍,尚有一徑可通!”
陳到心頭一驚,忙問:“何處?”
校尉答曰:“宜水小道,途經沙渠、宜川,可入臨江。”
陳到眉頭緊皺,沉聲道:“此地乃巫山,山巒重疊,地勢險要,何來易行之道?其間毒蛇猛獸頻繁出沒,遇十幾頭猛虎亦非罕事。” 言罷稍頓,又言:“雖說此路可通行,但耗時頗久,且途中兇獸毒物眾多,待抵臨江,不知還餘幾人。”
校尉抱拳行禮,繼而說道:“將軍,往前五十里便是宜水分支,敵軍料想不到此處,我軍只需沿分支逆流而上,便可至沙渠。沙渠與宜川皆是僻遠村落,進村之路亦是艱難異常,與我軍當下處境無異。而自宜水分支入川,唯有一條狹窄小道,敵軍若設伏於此,機率甚小。即便遇伏兵,我軍亦可隱匿於叢林,蹤跡難尋。若走此路,至多一月便可入川。”
副將聽後,點頭稱是:“將軍,屬下以為此路可行。”
陳到於原地來回踱步,反覆權衡,良久,終下定決心:“好,便走此路,即刻收拾行裝,午後出發。”
隨著命令下達,山谷中頓時忙碌起來,眾人紛紛拆解營帳,整理糧草裝備,朝宜水分支進發。雖僅五十里路程,然山路崎嶇,荊棘叢生,樹木繁茂,不時有毒蛇竄出,陳到大軍行進艱難,耗費整日,方走完大半路程。
與此同時,在秭歸之地。侯成恭敬詢問賈詡:“軍師,明日是否繼續進山圍剿?”
賈詡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笑意:“不必,若士元所料無誤,此刻陳到已朝宜川行進,成將軍定能將其一舉擒獲。”
侯成繼而又問:“那我軍何時進軍魚復?”
賈詡沉思片刻,緩緩道:“欲取魚復,需先攻克鹽水,再截斷巴水,如此方能確保巫縣安穩無虞。” 言罷,微微嘆氣:“聽聞大將軍命甘都統訓練十萬海軍,若此軍在此,巫縣便可固若金湯,奪取魚復亦易如反掌。”
侯成深表贊同:“可惜周泰、蔣欽逃往魚復,致使我軍行動有所顧慮。”
賈詡無奈搖頭:“此二人本是水賊出身,水戰之術精湛,我軍雖有十萬水軍,卻無人能與之相較。張允、蔡和雖擅操練水軍,然實戰能力欠佳。若甘都統在此,自可無所畏懼。”
侯成目光一亮:“軍師,聽聞甘都統已在荊州,與郭都統一同受大將軍之命前來,不如派人前去請其前來助陣?”
賈詡點頭應道:“若訊息屬實,諸多難題便可迎刃而解。”
侯成立即起身:“我即刻派人前往零陵探查訊息,若甘都統已到,便速請其前來。”
益州之地,劉備接獲周泰戰報,不禁驚慌失措,呂布之名猶如夢魘,令其心有餘悸,趕忙傳喚:“快召孝直前來!”
法正聞召,迅速趕赴城主府,行禮參拜:“拜見主公!”
劉備面色凝重,將戰報遞予法正:“你且看看此報。”
法正接過戰報,展開閱覽,頓時眉頭緊鎖:“士元竟投靠呂布,還騙取巫縣?”
劉備黯然點頭:“呂布軍勢強盛,百萬雄師隨時可能進犯我益州。該如何佈防,方能應對?”
法正神色鎮定,勸慰道:“主公莫慌。今周泰與蔣欽堅守魚復,縱有百萬敵軍,亦難越雷池一步。當下當務之急,是將漢中呂布大軍逐出西城,憑藉沔水、秦嶺天險構築防線。北邊陰平、白水兩關,可令嚴顏、吳懿各率三萬兵馬駐守。”
劉備接著問道:“那漢中派何人前去為宜?”
法正不假思索地答道:“張任或魏將軍!此二人智謀與武藝兼備,可保西城不失。”
恰在此時,一名士兵入內稟報:“主公,外面有一人遞上名帖。”
劉備接過名帖,見是 “李儒” 之名,便轉頭問法正:“孝直,你以為李儒此人如何?”
法正思索片刻,回道:“李儒才學出眾,謀略非凡,然其用計頗為大膽激進。如今益州正值用人之際,人才稀缺,主公可酌情啟用。”
劉備聞言,當即傳令:“傳!”
李儒穩步走進城主府,拱手作揖:“草民李儒,拜見劉皇叔。”
劉備抬手示意:“文優不必多禮。傳聞董卓兵敗長安之後,你便蹤跡全無,趙雲派人遍尋司隸,皆無所獲。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李儒神色從容,侃侃而談:“今日特來,為劉皇叔獻上一策,可保漢中安然無恙。” 劉備眼中閃過一絲期待:“哦?文優有何良策?”
李儒淡定說道:“如今呂布麾下大將張遼擁兵十萬於西城,致使漢中大軍進退兩難。皇叔可遣人經陳倉道奪取長安,迎陛下駕臨成都,如此一來,皇叔便可師出有名,興兵討伐呂布,天下仁人志士必紛紛來投。”
頓了頓,又道:“此外,我曾目睹呂布的投石車,以巨木為槓桿,拋擲石塊攻城。皇叔亦可命人造之。待投石車造好,派人自沽水、柞水方向進攻西城之脊龍如山,以巨木巨石攻城,西城可破。”
劉備聞之,面露喜色,望向法正:“孝直,你以為此計如何?”
法正微微點頭:“此計可行,可令張遼猝不及防。然需先成功造出投石車,並熟知其用法,否則,一旦張遼察覺,命人圍困龍如山,山上守軍缺水少糧,恐不戰自潰。”
劉備經法正提醒,冷靜下來:“孝直所言極是。文優,你可知如何製造投石車?” 李儒回道:“儒久有投效皇叔之心,近日潛心鑽研投石車,已有成法。皇叔只需招募工匠,我於一旁指導,不日便可完工。”
劉備又問:“不知製造一輛投石車需多少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