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4章 陛下要是不信,不如親自試試看

第274章 陛下要是不信,不如親自試試看

真的假的?

一千就打襄陽城了?

這是明擺著去送吧?

能過護城河嗎?

休屠弼胸中有千言萬語,可一時間,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只是支支吾吾吐露著幾個不明意義的音節,好像已經不會說漢話似的。

“陛下!”

良久,休屠弼再度叩首,卻又仰頭,真誠道:

“末將絕非三心二意之輩,以末將的出身,末將大抵上,也知道這輩子多半是每個好結果。”

“但如今既然已經投漢,便理當奉君命行事。”

“莫說千人,便是百人,只要陛下下令,末將也絕無二話!”

劉恪大笑一聲:

“那你為何還在跪地說話?還不起來!”

休屠弼張開嘴,門牙都露了出來,開合幾番,停了些許,方才回應道:

休屠弼緊張萬分之際,又難免有幾分慶幸。

像休屠弼、侯君延這種有些傲氣的人,勝不驕不一定能做到,起碼這敗不餒,是不成問題的。

至於用一年的時間,以一城之地,在大量材料缺乏,且還要營造其他守城器械的情況下,趕製出四十七架投石砲,會不會有什麼質量問題,完全不在大賀木材的考慮之中。

“是這樣嗎?”

大賀木材還想做出什麼細緻一些的調令,可看著城外那稀稀疏疏,跨國護城河都困難的漢軍,著實沒了想法。

休屠弼剛入帳中,想要請罪,就見到皇帝對自己一通猛誇。

休屠弼一聽,連忙跪下,瞪大了眼睛,以頭鑿地:

“陛下,末將絕無此意,這封信絕對是假的,絕非末將所寫!!”

山寨版偷工減料的投石砲,比之正版投石砲的體型,要稍微小了不少。

“哎,無所謂了。”

那時候受限於時間與地形,東胡人的霹靂車,僅有十架。

此時彈丸越來越近,有眼尖的將士,都能看清彈丸的大小,竟是比之於磨盤,也小不了多少,只怕重逾百斤。

初臨戰陣,就吃了一場敗仗,真就連護城河都沒摸過去,將士們就已是潰不成陣。

休屠弼暗罵一聲,這潑天的彈丸,哪是原來所知,襄陽城中那三四門投石砲,能形成的規模啊!

看這數量,投石砲起碼超過了三四十門!

這踏馬也能量產嗎?

比之休屠弼在江陵的親兵,也差勁了不少。

而就在一眾東胡兵將胡思亂想之間,一陣刺耳的甲葉摩擦聲,自後方傳來。

他另闢蹊徑,從一些精於射術的射鵰手之中,挑選出了視野開闊,眼神極佳的將士,充作“觀察哨”。

但.

幌子有什麼用?

不樂意?

那投石砲投的可就不是石了,直接給你連人帶媽一起投出去。

繼而誠懇拱手嘆道:

“陛下只管責罰末將便是,不須留半分情面,今日襄陽城中的投石砲,末將著實沒想到……”

但高度也差不多與襄陽城這種天下堅城的城牆平齊,所以只能放在城牆後面。

得虧是準備的時間足夠長,這些人才算是磕磕絆絆摸到了竅門。

“就算過了護城河,也別說攻城了,恐怕連城牆都爬不上去,陛下要是不信,不如親自試試看”

多半是陛下料到了城中,有大量的投石砲,所以只用小股兵馬試探。

剩下的四十七架,則是擅長匠造的大賀木材,在這近一年的時間之中,讓匠人全力趕製的結果。

出了事,倒黴的是催動投石砲的將士,追責的是製作投石砲的工匠,跟他有什麼關係?

怎麼,你爹也是郡守啊?

必然會在信任之前,加以查勘,以他的性子,很難不暴露。

等再過些年頭,只怕人人都能拉下面皮來,完成戰術性撤退。

休屠弼立時便明白過來,皇帝想要用他攻城做個幌子而已。

“這投石砲,當真有那麼可怕?”

想到被彈丸砸中的場景,不少漢軍將士,都不由得一陣寒毛倒豎。

嗯?

只是攻城而非破城?

休屠弼可不覺得,大賀履會直接讓他掌兵,或是給他開城門的機會。

穴攻更是無從談起,就算能成,兩千人的兵馬,一千人攻城,剩下一千人穴攻,能攻出個啥?

披著甲冑的大賀履揮手致意,大賀木材立即大喊道:

“正前方二百五十步至三百步,敵軍陣中休屠字樣將旗,右迴旋,單發石砲齊射.”

但大賀履也是鐵了心要守城。

還反客為主起來了,竟然還要他親自試試?

這一千將士,還都是歸義軍出身,雖說是精兵吧,但只是矮子裡拔高個兒,戰鬥力遠遠比不上征戰多年的漢軍精銳。

“雖說這道軍令,朕是下了,但有什麼話,你依著原本的性子,直說便可。”

“書信?”

這也是大賀木材覺得能固守城中的依仗。

轟、轟、轟

四十五門投石砲幾乎同時落下配重石,將彈囊裡重達近百斤的彈丸,高高拋起。

“快躲開!”

但實際上對攻破襄陽城,依然沒什麼助力。

這時候休屠弼為了減少戰損,索性讓將士們四散而逃。

“我欲重歸部族,約好三更天舉火為號.”

總而言之,投石砲還是足夠唬人的,單是那陣勢,就能讓城中將士們更有底氣。

畢竟一千兵馬攻襄陽城,怎麼看都是被派去送死的,一個極端情緒之下,直接投了,也很正常。

這裡,就能看出李景績的好了。

不過面對這一千漢軍,大賀木材著實不想太費心思。

事實證明,只要派出小股兵馬,就算遇到了彈丸雨,由於兵馬數量少,隊伍分散,損失不至於太多。

“可休屠將軍非常人,自然是能做到的。”

“莫非,將軍也做不到嗎?”

小校答應一聲,急忙向眾人揮起令旗:

“快,各就各位,準備射擊!”

自己只是攻城先鋒,又不是名義上的主將,還有個皇帝在後頭保底穩住士氣呢!

不過皇帝都下令了,那就姑且一試。

“朕知道你只是性子直,並非有貳心,當日投漢,也是受了舊主之命,為保全江陵,才迫不得已。”

劉恪抬了抬手:

“末將是底層出身,深知戰場的殘酷,光憑一千人,連護城河都別想過去,陛下要明白,這不是鬧著玩的事,需要的是真本事。”

“休屠將軍放心去便是,這時候,就是那些書信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劉恪趕忙打斷了休屠弼的話,這傢伙說話是真的直,也是真的難聽,都不加掩飾的,想到啥就說啥。

至多,也就是吃了敗仗名聲上不太好聽。

“將軍有令,投石砲,準備射擊!”

一箭距離之內,是弓弩的打擊範圍,而一箭範圍之外,便是投石砲的打擊範圍。

他們可是在汝南城中,遭逢過霹靂車的!

一千人能牽制住大賀履多少兵力?

又能對襄陽城造成什麼影響?

後續難道還會有大軍,從他處攻城,還是說以攻城吸引注意力,從小道挖掘隧道,進行穴攻?

都不成啊!

漢帝與漢軍的名頭雖然大,襄陽城的局勢,大家也懂。

要是漢軍早幾個月來攻,這些人還真都沒準備好呢!

休屠弼也不耽擱,本來皇帝不讓他說,他也會說,現在讓他暢所欲言,自然閉不上嘴:

“陛下,說實話,就算您親自領兵,也未必能攻下襄陽城。”

“末將也沒法子……今日著實是被嚇到了,實在擔不起什麼名將之名。”

休屠弼若有所悟,是讓他詐降當內鬼,進入襄陽城之後,再偷摸著開城門?

但軍中終究有個墊底的。

李哥敗的太多了,無論軍中其他將領怎麼敗,心裡頭都會覺著,有個墊底的人。

一直心有警惕的休屠弼聽了,立時抬頭,當即下達命令:

“快去傳令,讓各行伍以此分開,不要互相爭搶,小心投石砲!”

更具體的範圍,後續則會一步步細化。

“朕說你擔得起,便擔得起。”

又不是皮卡丘,單純喊個躲開,肯定是躲不太開的。

說是來攻城,到不說是更像來探聽訊息一般。

這要是砸到人身上,那還能討得了好?

他們拿著木錘、撬槓、麻繩和長鉤等各種用於操作投石砲的工具,靜靜的等待下一步命令。

劉恪在一沓書信中翻找著,忽而翻出一封,輕聲念道:

大賀木材揮動令旗,觀察哨們則迅速將令旗的內容,與測距結果,傳達給城下操縱投石砲的將士們。

相當於人型測距儀。

大賀木材為了培養這批人,很是花了些功夫。

而他們,還有城牆依託可供防禦、躲避。

劉恪再道:

他是個直腸子,這場面著實有些擔不住,大敗不挨罰就算了,哪能禁得住誇?

這些人不用懂如何操作投石砲,也不用管理將士,只需要粗通數術,目測測距,就足以了。

如果像他想當然一般,帶著數萬大軍攻城,面對這漫天的彈丸,一時不察,必然損失慘重!

反正東胡人也沒出城,大不了跑路之後,再收攏殘兵唄。

現在則是幾乎漫天的彈雨,還完全沒有遮掩物!

有眼尖的漢軍將士,正巧抬頭一望,便見著空中有一群黑點,正在飛速靠近,忍不住大驚。

四十五門投石砲在城牆後一字排開,互相間隔二十步,各有十人操作,由伍長、什長負責指揮。

“遵命!”

他再度上前扶起休屠弼,道:

“測定距離!”

根據城頭將士們的訊息來看,漢軍也就千餘人。

劉恪道:

“朕今日都在帳中翻閱你和大賀履來往的書信,想從中探尋一些,看看大賀履會不會在無意之中,透露些情報,並未觀戰,只是草草聽了聽戰場形勢。”

襄陽城就一面城牆能攻,其他城牆都隔著漢水。

許多人緊張的手心裡都是汗水,耳朵裡也滿是自己的心跳聲。

到了休屠弼收攏將士們的時候,天色已是有些暗,穀雨時節又開始下起了小雨。

隨著大賀木材在城樓上揮下令旗,數名射鵰手開弓如滿月,探出身形向空中斜向射出數支羽箭。

射鵰手本就是東胡之中的精銳,射術堪稱絕佳,這數支羽箭,在無人干擾的情況下,可謂是指哪兒打哪兒。

“放!”

大賀木材知道自己趕製的投石砲準度很差勁,便特意在其他方面多下了一番功夫。

“預備——”

見了這等場景,將士們便立即明白大賀履如此興師動眾的緣由。

而很快這群被當做觀察哨培養的射鵰手,就測定出了距離。

但大賀履也格外慎重,以七十七的高齡,親自披甲上陣,更是讓人將城中的十架投石砲,也推了出來。

五十架投石砲裡,有三架是早前留在襄陽城之中的老舊樣式。

他也不是個抹不開面子的人,大不了,就是敗上一陣而已。

“休屠將軍不愧是名將啊!”

穴攻也不是說就不用攻防,一旦被發現,地道之中的攻防戰,也是相當重要的!

除非那一千人能直接飛進城中開啟城門,不然絕無可能。

而且領軍之人看似是休屠弼,是個潛在的臥底,屬於可爭取物件,沒必要下死手。

“要是三五門投石砲,著實沒什麼威力,但末將觀之,襄陽城中,起碼有四十門投石砲,而且似乎改進過,有些準頭。”

就這樣,休屠弼按照劉恪的安排,帶著一千將士,就開始攻城了。

且說休屠弼準備完畢,開始攻城後,大賀履就親自上了城頭。

有成功的可能,畢竟他和大賀履已經拉扯了近一年的時間,就算無法完全取信於大賀履,也有可能入城。

他去逝逝了,誰來開掛破城?

劉恪好言寬慰道:

“朕知道,常人難以攻城。”

“而且,朕只是讓伱攻城,而非破城。”

“快看,天上那是什麼?”

“這可不是小打小鬧的地方,需要的是實打實的實力,而不是憑著大漢天子的名頭,就能讓人望風來降。”

“你且先起身,看看這字跡。”

休屠弼耿直的站起身,就把腦袋直往信上湊:

“這不是末將的字跡啊!就是和其他信件對比也知道嘛,我就說陛下怎麼會犯這種糊塗!”

劉恪聽得啞然失笑,執筆沾了點墨,在紙上寫了幾筆:

“那這樣呢?”

(本章完)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