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三章 “女學先鋒”清平伯

江琬遊湖而出,在一處花木豐盛的地方悄悄上了岸。

身上衣裳都被湖水浸得溼透,風一吹來,她便激靈靈打了個冷戰。

說實話,這滋味不好受。

江琬倒是有意學一學自己前世在電視裡偶爾看過的,某些高手用真氣烘乾衣裳——奈何她這身真氣屬性偏陰涼。

她搬運了好一會兒,也只是四肢回暖,不再懼冷。

至於真氣烘乾衣裳的效果,嗐,被風吹得半陰乾算不算?

江琬深深感覺到,便宜爹給選的這個竹漣水房,就是為了限制她亂跑吧?

沒錯,一定是!

“*&%……”不行,好歹這爹還不壞,忍了吧,先別罵。

而此刻被江琬暗中唸叨的清平伯,卻是在皇宮裡跟永熙帝磨了半晚上嘴皮子,才終於心滿意足地告退。

不容易啊!

永熙帝是大周開國以來的第二位皇帝,先帝成祖僅在位五年,便因暗傷去世,後永熙帝繼位登基。

因而可以說,大周從開國時的百廢待興,到如今的國力漸起,有此長進,多半也還是永熙朝之功。

這位皇帝陛下的銳意進取之心,便也格外強烈些。

也正是因此,才給了清平伯勸說的口子。

永熙五年,皇帝設定了麗正書院,有彙集天下賢才,為君所用之心。

這個麗正書院,剛開始建立的時候,其實是有些類似於皇帝的秘書機構的。

但後來隨著科舉制度的執行,民間書院又興起,永熙帝便開始覺得,皇家不能沒有一個足以在天下書院間立於領袖地位的書院。

於是麗正書院漸漸開始收納勳貴士族子弟,職能則從皇帝的秘書機構,緩慢向著傳經授道的學館方面相容。

可這又有了一個問題。

正所謂魚與熊掌難兼得,麗正書院既要做皇帝秘書機構,又要教書育人,長此以往,它名聲有了,地位有了,可混亂與是非也有了。

隨著民間書院的百花齊放,如此一個不尷不尬的麗正書院,連擺清楚自己的位置都難,又何談領袖群倫?

有了問題,就得解決問題。

於是永熙帝召叢集臣,又再三商議,終於決定復開前朝國子學。

當然,盡學前朝是不成的,前朝可以學,進步也還得有。

於是永熙帝再改一筆,國子學更名國子監,其下更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多個分部。

這個是已經定好了的,只等明令頒佈。

到時候,原先在麗正書院上學的許多勳貴士族子弟,也會轉到國子監去,再分科求學。

而清平伯想要勸說永熙帝的則是,此前因為分歧,而一直難以議定的女學增設之事。

關於要不要在國子監增設女學,這一點永熙帝自身也在猶豫。正因為他本身沒有明確的傾向,臣下們爭論起來,便也更加難以定論。

清平伯原先對這個是不太在意的,卻不料人到中年了,冷不丁還蹦出一個十三歲的女兒來。

這個女兒還不太好管。

於是清平伯思來想去,暗下定計。

不成,國子監這個女學必須得開,不但要開,還得儘快開!

儘快開的最佳方法,只有說服永熙帝。

清平伯於是再度趁夜進宮,跟皇帝陛下洋洋灑灑,引古論今。

真是,自個兒讀書寫文章都沒這麼認真過。

不,自從他棄文習武,就再不曾如此引經據典,文采飛揚了。

永熙帝最後都快被他給說暈了腦袋,末了只能感慨:“繼庸啊,你這私心未免也太重了。你家小娘子這一尋回,你都成女學先鋒了。如此顯形跡,是否不好啊?”

清平伯振振有辭:“陛下,東漢鄧太后還曾親召皇家與貴族女子入學館讀書,男女混學,從不避諱。她親任教授,更言,女子不學經,貽害五代矣!”

“鄧太后一介女流尚有如此胸襟,陛下闢新除舊,功蓋三皇,又豈是鄧太后可比……”

眼看他張口就來,又要滔滔不絕一番。

永熙帝簡直心悸,連忙叫他打住。

“回頭再上一封奏摺,朕這裡是準了,臺閣諸位能否被說服,到時還看你的奏摺。”

趕緊滾!

清平伯哈哈一笑,告退離去。

多大點事兒?

誰家裡還能沒個小娘子了?

真至於這麼三番五次的折騰個沒完嗎?

還不是大家都想暗爭個一二三?

讀書人的事,不就是都想要個名聲,再由這名聲劃分個利益嘛。

得了,還得咱莽夫來定乾坤!

夜色茫茫,清平伯踏著風,還要縱穿鎬都,再去羽林軍營區。

而清平伯府的院牆外,一般不容易的江琬藉著望氣術終於躲過府中護衛的交叉巡邏,運起輕功身法,翻牆出了清平伯府。

簡直是爆肝在掙自由點!

唯有慶幸夜色深濃,這種損形象的事兒不必現於人前。

總之,甭看江琬現在還是顆豆芽菜,其實她也是很愛美的。

形象不夠好,那就得風度來湊。

再養一養,咱還得形象風度兩手抓,誰還不是個絕色美人了呢?

江琬溜出了高牆,便認準一個方向,沿著牆側的陰影,快步從巷中往外走。

清平伯府坐落在鎬都東北邊,勝業坊一帶。

因四周皆為勳貴高官府邸,只見坊間巷道無不深遠,院牆無不高大。

江琬全力執行岫雲術,又走過一程,忽聞前方似有喧鬧人聲。

這深更半夜的,竟有人吵鬧?

江琬不由放慢腳步,再一聽:不對,這哪是什麼吵鬧聲,這分明是,街市叫賣,行人來往的喧囂聲啊。

什麼情況?

又聽了片刻,江琬才終於弄明白狀況。

原來,西京鎬都每逢初一十五,竟都是沒有宵禁的!

而今日,正好是十月十五。

是她土包子了,建州城宵禁,不等於鎬都也宵禁不是?勝業坊一帶安靜,那只是因為高門居處,管理嚴格罷了。

江琬腳下便快速動了幾步,再一轉折,眼前驟然一亮。

只見燈火璀璨,樓閣亭臺,行人攘攘,街市輝煌。

這是人間嗎?

是,你聞這人間的煙火氣。

這是古畫嗎?

不,雖然跨越了不知是否千萬重的時空,可這一切,仍然也都是真實的。

江琬漫走了幾步,聽旁邊一個攤主喊:“小娘子,可要這儺戲面具呀?”

她轉過頭,正欲答話。

卻見街那邊,一道身影,峻拔清寂,緩步走來。

他手持一支玉笛,臉上戴著半截面具。逆了人群,緩緩地,就像是與整個世界的熱鬧都格格不入般,行走在街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