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下午,袁捕頭臉都愁壞了,自家大人這下聊嗨了,這下回去要抹黑了,酒還沒喝到口裡。想要給杜康提醒,但看著縣丞和縣令兩人絲毫不減的熱情,他一說話回去就完了,弄不好要挨幾棍。
葉楓下午照常給孩子上課了,可苦了範帥了,兩人一直纏著範帥問這問那,又不好發作,只好給兩人普及知識盲區。開始範帥還挺高興好不容易有個有見識會思考能識字的人配合他裝逼,但時間一長就口乾舌燥了,整的他苦不堪言,第一次覺得以後一定要少裝逼才是正確的路。
“阿耶(對父親的稱呼,古人不叫爹或者爸爸,有興趣可以瞭解,古代很多別稱呼很怪。說到這裡就說一下為啥前面談話中稱杜康為杜縣令而不是大人的原因,大人這個稱呼是對父母的,所以叫杜大人不對。),要不要給大人收拾屋子,這天色不早了,大人沒有要走的意思呀。”翠娥在窗戶上看了看色,又聽見堂屋裡三個人聊的正起勁,雖然她聽不懂,但也勉強聽見一些農耕的詞彙,想著今後恐怕會有好日子了。既然縣令為了百姓拜訪小先生,又如此廢寢忘食的討論,她想著怎麼也得給縣令做些什麼才好。
“嗯,是不早了,可咱家屋舍卻不多。這樣,你將屋子收拾乾淨些。就讓縣令睡屋子,我去三老頭家,你和遠兒去你六嬸家擠擠。”劉三是里正,萬事都聽他的,所以這個家他說了算。安排好事情他就轉身來到一口缸前,掀開頂蓋在裡面看了看,有兩塊肉乾,思考了下拿出一塊來去了廚房。
肉乾是才熏製的,今年秋收靠著葉楓和範帥教的方法捕獲了不少野豬之類的,今天拿出來主要是招待縣令,來年緩一緩村裡的稅收問題。其實他知道這個當官的算是個好人了,沒有鬧出啥人命,也沒有欺男霸女的行徑,只是稅收還是交不起,聽說縣令年年因為稅收被處罰。他作為里正,一些事情也知道,可沒辦法,這地方太窮了,收成不好還有餓死的人。好好招待縣令,說些好話是他唯一能給村裡人做的事情了。
好在村裡來了兩位大義的小先生,幫大傢伙造了窯,改善了犁頭,未來有了盼頭,未來他相信能把欠的稅都還上的。說不準還能靠著窯讓村子富裕起來,於公於私這肉都該給縣令和小先生們吃。
事情也不出所料,杜康一行人聊嗨了,已經忘了時間,晚上只能在劉村留宿了。第二天起的老早了,兩人都被昨天的談話顛覆了認知,腦子裡也跟著認知胡思亂想,心裡激動的不行,直到半夜才睡去。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里正,讓他找一塊荒坡去試驗犁鏵,搞得大家都餓了肚子。
“神奇!太神奇了,這就是先生說的科技進步嗎?湯縣有救了,太快了,這太神奇了。”杜康心裡算著時間,眼睜睜看著里正的兒子劉遠把一塊硬邦邦的荒地變成適合播種的土地,深度和速度讓他震驚的不能自已。
“是極,這犁鏵若全縣推廣,明年必能再開一倍的耕地出來,到時候賦稅輕而易舉可完成,百姓吃飽指日可待呀。”倆人聊了一會,又迫不及待的跑去窯洞,看著大家燒製瓦片,心裡別提多開心了。這簡直天上掉了一張大的不能再大的餡餅,葉楓和範帥真是上天派來幫助他的。
“兩位小先生可有出仕的打算,兩位若能輔佐朝廷,是天下百姓之福。在下懇請兩位先生致仕,造福天下蒼生。”直到中午,杜康才回到里正家裡,一上午的時間他走訪了很多人,也見識了瓦窯和犁鏵,加上昨天兩人聽範帥的見解,徹底不再把兩人當孩童看待了。即使執政一方的大員,也不一定有他們的學識和見解,若能舉薦兩人,他也不用在這窮地方待了,升官發財有望。
“如今天下太平,我二人暫無致仕之心,山中無人情世故,我二人只是來體味人生百態的。”葉楓拒絕了縣令,因為現在不是步入權力遊戲的時候,朝廷錯綜複雜,爾欺我詐,若沒有一點根基和背景就去參與,很多事不但不能順利進行,有可能還栽跟頭。能當官的,沒有一個是善茬,君王心也不是好揣摩的。至少李世民沒登基之前,不能去涉及這一塊,起碼李世民算得上千古明君,能容忍有才學做實事的人。
“以兩位先生之才,埋沒大山豈不可惜,學以致用,還是請兩位小先生認真考慮才是。”杜康很失望,雖然照目前的樣子發展下去,他升遷也是早晚的事,但卻沒有促使葉楓他們致仕的影響大。而且他也知道,若兩人致仕帶來的改變將是無比巨大的,將來的成就也不可限量!
“杜縣令放心,但凡我兄弟二人力所能及的事,儘管來道來,我二人必定竭盡所能。”葉楓見杜康有些失望,給他畫了一個大餅,反正他能找自己的事基本都有辦法解決,人手啥的他自己操心。
“那就拜謝二位先生了,在下就不多打擾了,等再有時間定再次登門造訪。”杜康得到了承諾,心裡一塊石頭落地了,只要有這句話,湯城發展起來簡直輕而易舉。時間還長,總有機會能請兩人出山的。
午飯過後,三人匆匆忙忙離開了,兩個高興,一個拉跨著臉。高興的當然是縣令和縣丞,兩人收穫巨大,做夢恐怕都能笑醒。不高興的當然是袁捕頭了,大老遠來一趟酒沒喝上,兩個人完全把他給忘了,晚上又怕有人對他倆不軌,所以在學堂將就了一晚上,滿腹委屈呀。
就這樣,湯城縣迎來了第一次大整改,杜康拿著範帥給的圖紙,下令讓所有的百姓地主都把犁鏵重鑄了一遍。並張貼告示說新犁鏵可以加快耕作,好處列了一大堆,但老實接受重鑄的人只有少部分人。新東西出來大家都持有懷疑的態度,當官的怎麼可能懂弄事?
雖然杜康沒做過啥缺德事,但農事上還真沒人信他,倒不是針對他一個,而是讀書人基本難得有個別會農事的。一群種了一輩子地的專業人士,會聽從一個外行人的言論嗎?顯然,百姓更願意相信現在的耕作手段和器具就是最好的,沒人願意去冒險改變現狀,若真的還好,若是假的來年就完蛋了,弄不好是要餓死人的。百姓可不是賭徒,不會拿糧食收成去做實驗幹啥的,那是拿命在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