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章 縣令來訪

第二天,杜康揉著隱隱作痛的腦袋爬了起來,已經日上三竿了,看了看窗外的天色,杜康一拍腦袋,怎麼都豔陽高照了呢。

“老爺,奴婢做了醒酒湯,老爺趁熱喝了罷。”丫鬟芸音聽見動靜端著湯碗進來,將碗放在書桌上,然後給他披上外衣。杜康端起碗就是一陣鯨吞,芸音又轉身去給他端洗臉水,待回來杜康已經將衣服穿好了。

洗了臉芸音又開始給他梳頭,要說這古人是真享受,凡是有點家底的,從起床更衣到晚上洗澡入眠,都比現在的保姆還周到。不過古人生活也很麻煩,男子也是長髮,每天也會像女人一樣梳頭,衣服穿起來也不方便,但外觀卻是世界最好看的。

“可見著縣丞?”昨天說好的今天趕早去拜訪神童,昨天還責備捕頭醉酒誤事,不成想自己反倒誤事了。

“回稟老爺,縣丞昨日亦是喝醉了,管家安排他住下了。”

“去喊他起來,今日有要事,可不能誤了大事。”杜康換上一件常服,吩咐芸音去叫縣丞,現在都日上三竿了,若採訪人去的晚在別人看是不禮貌的行為。會讓被拜訪的人覺得你傲慢或者懶惰,給人不好的印象。

但讓他頭痛的不僅是時間遲了,還有禮物沒有挑選,而且讓他為難的是不知道送啥。這可是關乎到自己仕途的事情,關乎民生大計,送的東西總不能馬馬虎虎吧。

“輔青兄,實在抱歉,醉酒誤事了。”

“玉介兄快幫我想想送何禮物,這都日上三竿了,可真急煞個人。”不多時,縣丞也起來了,火急火燎的,衣服都不怎麼周正。

“這……事急從權,小小縣城也無甚好東西,不若按平日交友規格來辦,先接觸接觸。若真是神童,也好試探愛好,若徒有虛表則不虧也。”縣丞一時也拿不出主意了,只能說個折中之法。

“好,那就這麼辦,芸音,讓管家速速去置辦些禮物,我與縣丞去拜訪友人。”看著天色,杜康也一時沒了主見,時間卻不在了,只好按平日裡交友的規格來。幾張書畫,一些棗和桂圓,寓意早早高中,文人基本都喜歡。

只不過身為現代人的葉楓和範帥來說,這樣的東西還不如整點瓜子花生來的實在,不過現在花生和葵花還在美洲,要想吃上這玩意兒不現實。

杜康交代的比較急,管家也沒敢拖延,輕車熟路的將東西置辦好,袁捕頭作為苦力提著東西。三個人兩匹馬,袁捕頭沒得騎,只好跟在後面跑,一路上盡吃了兩人的土。古代的路坑坑窪窪,都是黃泥巴路,騎馬都是一路的煙塵。

雖然吃土,但他也沒辦法,誰讓他只是一個捕頭呢,捕頭可不算真正的官,只是可以隨時替換的吏而已。大唐剛成立沒幾年,大家剛從戰火中結束煎熬,有口飯吃就不錯了,吃點土沒啥好抱怨的。要是不吃土去種地,指不定還吃不飽呢,這個縣出了名的偏僻和窮,好土地都沒有多少。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奔波,終於結束了吃土生涯,見到劉村的小道袁捕頭內心別提有多開心了。自己一路狂奔,總算到了沒塵土的地方了,杜康騎不了馬,只能下馬走。這樣他就能緩緩了,再則今天妥妥的又有烈酒下肚,想到這裡的袁捕頭口裡不由得口水直流。

秋收剛過,沒啥農活,地裡基本沒什麼人。除了幾個打豬草的農婦,是看不見人的。若說地裡沒人可以理解,但杜康三人進了村也不見幾個人,頓時就納悶了。

“老丈,村裡人都去哪裡了?”一兩家沒人可以理解,這幾乎人去樓空的村子就有點詭異了,現在又不是收稅時間,也不用躲著他們呀。再說了,自己穿著常服,誰能知道自己是官?實在想不通只好問一個腿腳不便的老人。

“大夥都去砍柴燒瓦去了,我觀你們攜禮而來,是來拜訪兩位先生的吧?”老伯手拿柺杖,笑呵呵的,整個人看起來心情很好的樣子。

“是極,我們正是來拜訪的。我觀老丈滿面紅光,可是有甚喜事?”

“嘿嘿,這喜事當然有,不光小老兒我有,整個劉村都有呢。咱們劉村呀,今年年前都能住上青瓦房了,你說算不算喜事?”老頭一臉得意,住了一輩子茅草屋,這下再也不怕下雨漏水了。這年頭有手藝的人很吃香,無論行醫還是木活,都是富貴人家座上客,他們這種窮人不出意外一輩子也請不起的。

若是全村合力請一個給一兩家換個房子倒也可以,但人都是自私的,到時候房子給誰呢?誰也住不下去,大家都出了錢對不對。現在不一樣呀,有小先生在,家家都能住瓦房,一窯不夠那就兩窯,直到大家都蓋上瓦片,那誰還有異議?

“難不成村裡來了泥瓦匠?”杜康一臉懵逼,這劉村窮的還欠稅呢,能有錢請泥瓦匠?

“哈哈,這你就猜錯了,是小先生教大家燒窯的。這炭大夥兒會燒,可泥瓦活兒不懂,好在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不大夥都跟著先生在窯上忙活呢。先生說到過年還有幾個月,多挖幾口窯保準年前都住上青瓦房,來年咱們劉村就不怕下大雨了。”老頭摸摸鬍子,喜悅的表情無法掩蓋,從他眼神裡看得出對葉楓兩人的敬佩。

“這小先生看來博學多才呀,老丈你知道先生住哪裡嗎?”杜康微微皺眉,一個讀書人怎麼做下等人做的事情呢,匠人可沒啥社會地位。在杜康眼裡,文人雅士該做的無非就是讀聖賢書,吟詩作畫輔佐朝廷之類的,哪有讀書人帶著做泥瓦活的。要知道士農工商,匠人的地位比沒地位的農民還要低一等的。

心裡打定主意,一會一定要說教說教,既然是孩子,那心性未定,有才學就不能走歪路。在他眼中,考取功名才是最正最直的大道,其他的都是歪路。

“幾位這邊請,小老兒帶大夥去尋先生,兩位先生就住在里正家,這會兒一位先生正與孩子們上課,待到午時另一位先生也回家,你們便能都見著了。”老頭腿腳不便,但知道三人是來拜訪小先生的,依然興高采烈的當起了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