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章 手到病除

塞騫、張奇見到百里燕之際,百里燕正騎在何寬頭上,王蕊就圍著何寬糾纏,見張奇、塞騫到,何寬頂著百里燕上前:

“張使,你看……”

何寬無奈道,張奇第一眼看到王蕊模樣,心裡的震驚和揪心可想而知,終於明白了王碩的“深謀遠慮”,醜事果然不能外揚啊。

此前還只是聽說王蕊得了癭症有些痴傻,萬沒想到臉盤腫如豬頭,脖子胖如大腿,這根本是在羞辱歧國。儘管木已成舟,張奇只能忍著,不能發作在臉上。

冷靜片刻,張奇與何寬說:

“何管事,這位乃是御客塞騫,聽聞此前與世子曾有一面。”

“確是如此,不知閣下此來何事。”

何寬問道,塞騫全然無視了王蕊,目光落向百里燕:

“在下受友人之託,回報當年劉稞大師之恩,但不知世子願否承情。”

塞騫雖然沒有說破,但張奇、何寬明白,塞騫意圖已經很明顯,是要收百里燕為不記名弟子。聽到這裡,張奇趕忙拒絕:

“我家世子體弱多病,恐怕難以承情御客大恩,閣下是否改日前往歧國,與我王面商此事。”

“在下是在問世子殿下,與歧使何干!”

塞騫回絕張奇,直接問百里燕:

“世子可願承情!”

百里燕眼珠一轉,權衡利弊再三,決定賭一把。

不為別的,由塞騫做門神鎮著,能有人在前面能擋一把。退一步說,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再等幾年公叔闊這個老賊還不知道要動什麼邪念,既然塞騫不請自來,不如順水推舟。

雖然不知道塞騫奔著什麼目的,但至少他們這種人多數是一根筋,貪圖名利之輩甚少,我一個孩子,還是小國世子,他能圖我什麼。想到這裡,百里燕藉故說道:

“塞騫快快助我趕走王蕊姑娘,本世子感激不盡。”

塞騫聞訊,立時想起伍算臨行前交代。當時伍算曾言,百里燕此子聰穎,無論作何答,只要百里燕不拒絕,便是承情。想到這裡,塞騫道:

“世子可是答應了!”

“本世子承情,本世子願意承情,塞騫大師快快助我。”

就在百里燕承情塞騫之際,王碩、王礪父子悄然而至,聽到百里燕數落自己女兒,臉上的不痛快可想而知。作為父親,王碩當然也不想自己女兒病成這樣,百里燕嫌醜也情有可原。所以王碩也沒發作在臉上,還阻止了王礪痛斥百里燕。

百里燕應下塞騫,塞騫欲行拜師大禮,令何寬準備豬頭祭品。私下張奇與何寬說道:

“何管事剛才何故放縱世子拜塞騫為師,如此豈非招致大難。”

張奇憂心忡忡,何寬心中不解忙問:

“張使何意,還請明示。”

“嗨……世子本無礙,橫禍從天降,倘若拜塞騫為師,相國公叔闊做何感想。有朝一日倘若世子身體力強,豈不除之。再退一步,眼下我王聖體日微,公子律早晚繼承大統,倘若有個強勢王弟於晉國為人質,公子律作何想,如此豈不將二世子推入火坑之中。”

張奇清楚,如果百里燕拜了塞騫為師,將來一旦百里律繼位,有這麼個強勢弟弟在晉國做人質,萬一借晉國的兵,從海上殺回去奪位怎麼辦,百里律豈不早做謀劃,派人殺了公子燕。

同時如果讓公叔闊知道了,百里燕今後武勇過人,要麼早早扼殺,要麼就以百里律殺百里燕為契機,挾持百里燕殺回歧國,不論哪一種,百里燕都落不下好下場,這也是張奇為什麼拒絕塞騫的緣故。

不過張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伍算既然打算幫百里燕,那肯定是謀劃好的,沒人能知道四五年後的時局會是如何。同樣,如果公叔闊知道了百里燕拜塞騫為師,又是另一種想法。

就在百里燕行完拜師大禮,王碩攜兒女回府當天下午,百里燕拜塞騫為師的訊息不脛而走,傳入晉王宮,晉王聞訊很不高興:

“相國,你告訴寡人,他塞騫意欲何為,何故應承歧人之情。”

“這個……據老臣所知,當年歧國確有救劉稞一事,不過說來也怪,何故多年後劉稞子弟託塞騫施恩於百里燕,這才是老臣費解之處。”

“那相國以為,此事該如何應對。倘若公子燕翅膀硬了,將來何以為寡人所用。”

“大王莫急,此事還需差人打探,塞騫絕不會無辜施恩於百里燕。不過有一事大王且可寬心,公子燕生患胸痺血鬱不治之症,本不能激烈搏鬥,倘若塞騫教習武藝,長此以往豈不……”

聽到這裡,晉王表情亮了:

“相國是說猝死!”

“正是,倘若歧國質子因為塞騫而死,傳揚出去,御客必理虧於我晉國。將來大王若是攻城不下,便可屠之。御客亦不能奈我何。只因公子燕因塞騫死於我晉國,屆時我王便可以此時堵御客之口。”

薑還是老的辣啊,公叔闊盤算著百里燕有心臟病,不能做激烈運動,萬一塞騫授課途中過於激烈,百里燕死了,那就成了御客的黑新聞,把柄落在晉國手裡。晉國將來要做一件出格的事,御客也就沒道理干涉,因為是御客不對在先,害死了歧國質子,這就是公叔闊的謀劃。

要說公叔闊的謀算不可謂精妙,只是他不知道,此百里燕已非當年百里燕,公叔闊謀劃再精,已無迴天之術。更何況多年後,他已是垂暮老者,落日之黃昏,心有餘而力不足。

百里燕拜塞騫為師後不久,晉國進入秘密備戰,在砡工派大師伍算幫助下大批艦船開建,晉國率先拉開中原大戰的偉大序幕!

數年後……

時間轉眼到了盛元621年,這年百里燕十五歲,是拜塞騫為師的第六年,中原發生百年不遇大旱,旱災波及晉、志、鹹、徐、孫六國,晉國北方之地亦未倖免,旱情持續發展至八月上旬,各國稻田顆粒無收,晉國損失尤慘。

晉國地處東海暖溼季風地,全國超過百分之六十的耕地種植的稻米是一年一熟,然後冬天種麥子,其他少部分是兩熟的水稻,以及南方廣大的草原草場,由於晉國土地肥沃,坐擁廣大平原,產糧在整個中原都相當可觀。

但今年從四月開始,旱情一直持續到八月,五成糧田絕產,三成糧田歉收,只有兩成土地產糧持平。

與此同時,晉國西北鄰國鹹國變法,因旱災遭遇挫折,由鹹國丞相公孫嶽推廣的《農桑令》流產,鹹國陷入糧食短缺,晉國聞訊,正欲司機而動起兵伐鹹。

這天,酷暑難當,歧國質子府綠樹成蔭,不少的棗樹曬得耷拉著綠葉,奄奄一息的樣子,百里燕挎著藥箱忙著出門。

一個錦繡小女子站在棗樹下,溫聲細語說著:

“燕子弟弟,早去早回啊。”

“嗯,蕊兒姑娘先回吧,本公子去去便回。”

說話女子不是別人,正是當年臉腫如豬的王蕊姑娘。

要說百里燕也是因禍得福,六年過去,這位王蕊姑娘已經出落得亭亭玉,比起六年前那痴傻呆愣的小女子,今日的王蕊已然判若兩人。

其實王蕊這病治起來簡單,只要補碘就行。經過百里燕這些年調理,堅持攝入海鹽和牛奶雞蛋,每天吃幾粒棗,碘缺乏的情況很快得以好轉。加之發育正當時,智力問題現在不是很大。

為此,百里燕當年讓人從城外挪來了有幾顆大棗樹栽進了府裡,每逢豐收,都會做些蜜餞,留待王蕊解饞。

走在街市路上,何寬老矣,當年還是一瘸一瘸,現如今只能拄著百里燕做的柺杖勉強跟著:

“世子殿下,為何今日親赴陸葵府上,如此豈不有損世子身份。”

“嗨,何伯你是不知道,我是有求於他,否則焉能本世子親自出馬。他那兒子得了口瘡久治不愈,也託人請了王宮醫官,就是不見好,我此去就是給他治根的。上次不聽我言,今日得讓他吃些苦頭。”

“不知世子所求何事,老夫為何不知。”

“還不是我那師傅,陸葵是個糧商,我師父老家顆粒無收,想讓陸葵託人接濟一二,他陸葵手長,商渠通達,只要往矩陽城送些糧米壓低些價格,也算是積了德。”

塞騫本是孫國矩陽城人士,矩陽糟了旱災,老家族裡派人送了快信,讓塞騫儘快接濟,要不然家裡就得餓死人。

這年頭土地把持在君主和權貴階層手中,老百姓沒有私有田,只有種田租田的權利,糧食除了自留勉強度日之外,徵糧徵的都很厲害。一旦發生旱災和水澇,多數人都渡不過明年開春。加之當下各國諸侯的賑災的制度不健全,力度不夠,旱災之下就是民不聊生。

塞騫接到書信,立時從百里燕這裡拿走了兩百根寸銀,五根寸金,還有一千貫晉國銅錢,從晉國買了稻穀坐船走水陸前往孫國。要是走陸路,不等把糧食送到,都得消耗在民夫身上。

為了不讓自己這個師傅太過寒磣,百里燕只好親自去給陸葵的兒子瞧病。

陸葵是平湯城數得上的富商,手裡有糧有船,讓他弄個幾條大船的稻穀運往孫國矩陽不是什麼難事,難的是陸葵此人不是個東西,狗眼看人低,說的不好聽,就是為富不仁的暴發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