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章 學習風氣

同一個省裡原本牛馬不相及的領域,在人與人的傳播中也能獲取到訊息。在這個物資缺乏的年代,有個地方吃住條件都不錯,還不需要票。省裡農學院的工作的人知道即將考察的地方就是那裡後,開始催促上級手續趕緊辦。在檔案等一些全部完成後,超出原有編制的人踏上路程。

有的人還掏腰包,給家裡的孩子們買火車票,帶著去那個地方,就是為了給家裡人省點糧食。有些的孩子和成人食量差不多,供應上卻少很多。一些東西買不到,沒有農村物資豐富。這些都是沒有辦法的無奈的舉動,大家都抱有類似的心思,心照不宣的選擇閉嘴不談。接站的人,為了留住技術人員,原本準備是中巴車,看到這樣人後,又安排一輛大巴車。

村長去公社得到這個訊息後很開心,村子開始試驗弄溫室大棚,使用一個研究二十多年紅薯的人,屬於無奈之舉,能有專業領域的人來看,提出更能直接的意見,及時改進,才能有更加長遠的發展。

這是一個好事。準備好地方等待那些人到來,看到來者有些傻眼,原本以為是十幾個人,村裡當年為知青修建的房子應該就能住下。這一下子來了六十幾個人,有的明顯就是十幾歲的孩子。拖家帶口架勢,是要常駐在這裡。一部分人住在村裡,一個人只能佔用小樓裡的空房間,新來太多人,食堂中原本準備的食材告急,只能提前安排採購。

縣裡相關工作人員隨著到來,私下找到村長,表達剛剛開會討論出的意思。

縣裡地處邊境,冷且窮,以前沒有人願意來,現在有人來要爭取把人留出。溫室大棚,禽畜飼養,學到手木耳和蘑菇的養殖技術,最好培養一些人才,把整個縣的村子都考察一圈,提出一些適合種植的作物,未來可以側重安排。

馬定邦聽完,挑選這有利於自己村子的方面。感覺到身上的擔子有點重。隨口說一句,是不是縣裡的農業技術員也要跟著學習,這位工作人員有些好意的說,縣裡有錢,但要村裡安排飯,聽說這個伙食不錯。

為了獲取,就要付出。不過是供飯,讓對方給出具體需要來多少人。去找大兒子商量,這件事怎麼辦。

到達食堂,看兒子和兒媳在研究幾天前找人在院子一側製作的烤爐。兩人一起往裡面放處理好的麵包坯子,要烤制俄製的麵包,為這個的人換一個口味。

到達後,說明原因。馬孝禮想一想說,有東西就能做,不過是人如果太多,食堂裡面坐不下。

期待能村裡能種出蘑菇,曾經聽別人說有的蘑菇一個月多一點,就能採摘,如果學這個,年前就能吃上,年夜飯上添一個菜,幹蘑菇和新鮮蘑菇味道不一樣。

馬定邦聽後,更加心動,這在外面待過的人,見識就是不一樣。在接待這些人的事情上也就更上心。

本著一隻羊趕,一群羊也是趕。村裡小學畢業的人都號召跟著那些人學習,等到他們走了,要選擇負責這些事的人,考試競爭上崗,能者居之。有了好的一面,動力自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