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十年之中飛機的雛形已經出現,九五式步槍已經研發成功,初級的導彈、迫擊炮等軍用物資也全部開始列裝部隊。
馬明理和馬鎮北全部都成了新軍的一員,他們也是從百戶上升到遊擊。
明軍軍對太平洋上的島嶼和大西洋上的島嶼開始不斷地佔領。
馬滅虜本來想從西域碎葉城,修一條鐵路延伸到印度洋,結果和這些人怎麼商量都不行?
於是派出了十萬軍隊,一夜之間就把他們的邊防軍全部幹掉。
無論是火炮的力量還是火槍的力量,一下就把這個南亞大國給打散了。
而且開始驅趕東印度公司,把抵抗的勢力給滅了,所以,東印度公司的人也只好灰溜溜的撤回歐洲。
馬滅虜從東南半島開始向印度半島進行移民,所有大明統治的地方,必須要學漢語、說漢語。
莫臥兒的統治者投降之後,他們的小國王就成了明軍的一員,這傢伙領著一萬多軍隊,自告奮勇的要把阿拉伯國家給佔領,並且提議控制住埃及這個地方,把世界的幾個重要節點給控制住。
他的提議獲得了馬滅虜的批准,,首先進行的是外交和他們談判,允許大明鋪設鐵路,購買他們的鐵路沿線的土地,繁榮雙方的市場,同意的就用錢買,不同意的就出兵打。
而且馬滅虜和他們簽訂的共同防禦政策,也就是這些國家不需要再擁有武器和軍隊,所有的安全,有大明的軍隊來解決。
他們國家的內政大明不干涉,但是地下的礦藏必須要有大明的一半。
大明支援他們培養人才,提供自由的商務活動。他們的人民甚至可以到大明的任何地方去經商。
儘管覺得憋屈,但是在強大的武力的壓迫下,整個亞洲已經全部納入了大明的統治範疇。
尊重他們國家的獨立性,但是沿海的海港和沿途的火車站的土地被必須的是大明的。
又三年過去,這些地方的人漸漸竟然熟悉了大明的政策,而且很多人沿著鐵路去經商,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尤其這邊的王子、公主們,更是發動他們和馬滅虜的關係,得到了第一手的產品,在商貿一塊兒就讓各國的王室獲利豐厚,所以他們也不再對大明仇視和反抗。
埃及全部拿下,埃及向南的一些草原上竟然還有蒙古人前來放牧。
漠西的和漠北的蒙古人已經隨著鐵路的延伸進行了遷移,他們對非洲的大草原那是非常的感興趣。
現在漢語成了全世界的通用語言,不管是北美還是南美,不管是非洲還是歐洲,不會說漢語,那就是落伍了。
歐洲各國也有很多人開始不安分,想把整個歐洲的軍力集中,消滅大明的邊防軍,進行東擴,其中,整個聯盟中羅斯人是蹦躂最歡的。
他們就是想向東要土地,在東邊碰個頭破血流之後,他們也向西又吞併了幾個小國。
現在,大明用鐵路已經把整個亞洲經營的像一個城堡一樣,他們又撼動不了。
至於他們的行動,早就被明軍的暗探知曉,雙方都在準備積蓄力量,歐洲聯軍動用了五十萬的軍隊。
而明軍的作戰計劃是馬滅虜和太子擬定的,他準備從三個地方進攻歐洲大陸。
一個是把北美和澳洲的力量透過大西洋以英吉利島為跳板,向歐洲發起進攻。
一個是馬明理和馬鎮北的十萬軍隊組合了西征軍,開始從伏爾加河向西進軍。
所有原來退役的老兵全部申請參戰,他們接受了新武器的培訓之後,這些三四十歲的老傢伙,開始坐的火車,前往中東地區,準備從那裡向歐洲大陸進攻。
就這樣,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
儘管歐洲人仿製了熱氣球,但是明軍的單兵導彈一打一個準,而且在英吉利島上的空軍基地,開始飛過海峽投資炸彈。
明軍動用了四十萬軍隊,這些聯軍也動了四五十萬軍隊,雙方打了一年多。
最倒黴的是羅斯人,他們的國家被吞併,明軍是走到哪,鐵路就修到那裡,沿著城鎮修建水泥路和鐵路。
一些歐洲國家受不了了,他們紛紛表示中立,不再參與這個戰爭,並且派人去談判,馬滅虜都和他們簽訂了和平協議,整個聯盟軍隊開始崩潰。
但是明軍佔領的所有的出海口,是不打算在還回去了。
所有的戰敗國家只好同意這些領土屬於大明的。
馬滅虜也是見好就收,因為佔領太多的土地,大明的人口還是不夠消化的。
所以馬滅虜宣佈生育令,每一家最少生三個孩子,低於三個孩子的全部罰款,生的越多獎勵越多,而且國家給掏錢撫養到十八歲。
如此又過了十五六年,大明的人口增長到了六個億,是世界人口的一半。
全世界的國土上全部都有大明的新移民,有快速的火車和輪船。根本就不在乎遷徙。
大明人的吃苦耐勞和勤奮精神迅速收穫良多,許多人在當地社會和當地人產生了通婚,混血兒竟然在幾年間增加了幾十萬。
這些人全部把自己當成大明人,大明進行文化入侵,漢語的書院已經開遍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語言再也不會在這個星球上產生障礙,包括黑人也都會說了漢語。
老態龍鍾的馬萬軍返了遼東的西平堡。
而崇禎也舉行了禪讓,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了太子,一輩子沒出過京城的崇禎皇帝,竟然坐火車到西平堡和馬萬軍見面聊天。
馬萬軍此時已經油盡燈枯,身上的創傷暗傷全部體現了出來,身體全部垮了,儘管保養的很好,但是幾十年戰鬥中所受的傷也是傷了大元氣,比他大幾歲的崇禎,反而他身體還要好。
馬家的孩子全部回來了,馬雪兒都從宮裡返回來,馬萬軍吃力的說道:“這一生,我也值了,我對得起這個國家和民族了,唯一虧欠的就是沒有好好的陪伴家人和孩子。
來世吧,如果有緣就不會,只顧著事業忽略了親情。
我不是一個好父親,也不是一個好夫君,我死以後就把我藏在忠烈祠的山坡上,和我的兄弟們在一起。”
孫婉瑩說:“好,到時候我也去陪你。”
馬萬軍說:“這幾個孩子培養的都很有出息,都是你的功勞,你們三個也辛苦了。”
他留戀的看了看哭泣的孩子們,微笑著說:“不用傷心,我也沒有白來這個世上一次。”
馬萬軍走了,他就埋葬在西平堡西面的山崗上,這是他的,也是他的終點。
他留給這個世界上的財富,就是他一篇篇的日記和一頁頁的圖紙。
至於他魂歸何處?沒人知道,也許終點就是另外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