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雪下的非常大,馬萬軍就在屋裡,寵溺的抱著四個月大的小女兒,不停的給她哼兒歌,還講故事,雖然這小丫頭聽不懂,但是還有一個五歲的馬鎮北聽得懂,他很羨慕的看著妹妹被父親寵溺著,又被故事裡面的白雪公主所吸引。
而馬滅虜和馬明理早早的就被布木布泰趕去教場練武。
馬明理雖然年齡小,但是好像繼承了蒙古人的血脈,就是特別壯,要比同時期的馬滅虜力氣大得多,現在已經能和哥哥過個十幾招了,很顯然,再過個五六年,其武力應該不比馬滅虜差,但是他喜歡纏著他哥哥給他講漠北大戰的事情。
馬雪兒是繼承了她母親的美貌和恬靜,雖然小時候也被布木布泰壓著鍛鍊過幾年,但是自從訂婚之後,這個小丫頭就偏愛上了看古書,時常和她的母親孫婉瑩針對古書上的寓意作交流。
海蘭珠一無如既往的安靜,現在非常喜歡和老太太一起唸經,孝順的陪著老太太禮佛。
溫馨的一家突然被院外傳來一陣嘈雜聲打亂了,馬萬軍皺著眉頭向院門外看去。
只見李二狗領著一個年輕人過來,這個年輕人臉上露出悲悽的表情,甚至眼淚水還在流淌。
馬萬軍雖然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但是知道他是孫家人,他立即問道:“怎麼啦?”
那個年輕人跪下哭泣道:“姑父大人,曾祖他老人家,早上仙去了。”
馬萬軍一聽,心裡的悲傷就掩飾不住出了,眼圈立刻就紅了,急忙問道:“前兩天見面不是還好好的嗎?你們怎麼伺候的?!”
那個年輕人抽泣的說道:“一切都好好的呀,曾祖他仙去的時候也非常安詳,大家都以為他在睡著了,哪知道....”
這時孫婉瑩,已經聽到動靜跑了過來她認識自己的侄子一喊道:“桂兒,到底怎麼回事?”
那個年輕人伏在地上悲慼的喊道:“姑母,曾祖他老人家仙去了,您去看看吧!”
孫婉瑩一聽,眼前一黑就要癱倒在地,被丫鬟連忙攙扶住。
她放聲大哭,馬萬軍此時冷靜了一下,立即命令李二狗備馬車前往孫府,海蘭珠也已經聞訊趕來,他把小丫頭交給海蘭珠說道:“你在家裡看著孩子,我陪你姐姐去孫府。”
海蘭珠點點頭,說道:“相公,你放心,家裡都交給我。”
馬滅虜和馬明理兩個人滿頭大汗的跑過來,同時布木布泰也趕緊過來,連聲問道:“怎麼啦?這是怎麼啦?”
馬萬軍說:“老太師仙世,你在家先看著孩子們,我們先去看看。”
布木布泰知道這是大事,立即安排人套馬車,然後她扶著孫婉瑩上馬車,囑咐幾個丫鬟婆子一定要伺候好。
馬滅虜聽說以後,也顧不得和他父母一塊,翻身上馬就衝出大門,向孫府而去。
二十個親衛不用招呼,立即上馬追趕了過去,馬滅虜此時的心情心如刀割,因為孫承宗可以說是他的啟蒙恩師,老太師把一輩子政治經驗和人生感悟全部都傳授了給他。
而他直到現在,只要在京城每隔七天也會去孫府看望一次,請教一些問題,討論一些未來改革的事情。
漫天飛舞的雪花冰冷的打在他的臉上,不斷流出的淚水滴在袍子上變成了冰凌.......
京城是不允許縱馬急行的,五城兵馬司計程車兵看見有人橫衝直撞,立即過來阻攔,被馬滅虜大吼一聲:“滾開!”
後面的親衛喊道:“趕緊讓開,這是鎮南王世子。”
所有計程車兵一看馬滅虜流淚的樣子,就知道出事了,不敢再阻攔,立即散開了。
馬滅虜飛奔到孫府,下了戰馬,立即向大門奔去,這時,孫府已經設好靈堂了。
馬滅虜看到黑漆漆的棺材,悲慼的喊道:“老祖宗,你怎麼不給我說說話呀?好歹你也見我一面呀,怎麼這麼就走了?”
他跪倒在靈堂前了,磕了三個頭。哭泣的聲音都沙啞了,他的外祖父上前摟住他,說道:“好孩子,你曾祖,他去的很安詳,不要那麼傷心。”
馬滅虜抽泣的說:“前兩天我來的時候不是還好好的嗎?生什麼病了?”
孫婉瑩的父親說:“頭一天還精神飽滿,在訓斥你們幾個表兄好好的讀書,今天早上就安詳的走了。我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有人說九十多歲是高壽了,所以不要太過悲傷,保重身體,不要辜負你曾祖的期望。”
馬滅虜點點頭。但是眼淚還是不住的流淌。
這時孫婉瑩和馬萬軍的馬車已經來到,孫婉瑩一邊跑向靈堂,一邊哭喊:“祖父祖父,你怎麼臨走的時候也不和瑩兒說說話呀。我沒有孝敬好您,我應該常來看望的,都是我不好,您和孫女再說說話行嗎?!”
馬萬軍扶著她跪在棺材前,鄭重的施禮。
很快有女眷把孫婉瑩接了過去,大家哭做一團。
馬萬軍給他岳父施禮,問道:“沒有任何徵兆嗎?怎麼這麼突然,沒有大夫看看嗎?”
孫父說:“沒有任何徵兆呀,老爺子的身體一直都很好,但是九十多歲了,也是高壽,你也不要太過傷心了。”
馬萬軍說:“我還想著等兩年,我把西北的事安排好,帶著他老人家去南方的大島看看。”
孫父安慰道:“他知道你們忙,經常和我們說:你是他最驕傲的學生,你們每一次來,他都能高興半天,現在國家安定了,他也放心的走了。”
正在一大家人悲痛的時候後,門口的小廝立馬跑了進來,說道:“啟稟大老爺,皇上來了。”
馬萬軍陪著他岳父以及幾個叔叔趕緊到大門外恭迎聖駕。
崇禎皇帝是和太子一起過來的,他沒理孫府的人,在太子的攙扶下進了大門就哭喊道:“老師啊!你走了,讓朕怎怎麼辦?讓朕再去找誰商量事情,你讓大明江山在依靠誰呀?”
崇禎皇帝這一次是真的傷心了,甚至不顧帝王之尊,帶著太子兩個人給孫承宗行了大禮。
孫府的人立刻叩頭謝恩。
孫父急忙安慰道:“萬歲,請節哀,我父親走的很安詳,咱們大明江山,現在有明君中興,有忠臣保駕,固若金湯,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馬萬軍和馬滅虜父子,在廂房陪著崇禎皇帝和太子,馬萬軍說道:“皇上,等老大人五七之後,我就去西北,把那裡的疆土定好,我就退休了,國家的兵事交給年輕人吧,我就到澳洲島做點發明,培養新人,守護南疆。”
崇禎皇帝說道:“老大人走了,你再去那麼遠,有事情和誰商量?”
馬萬軍說道:“太子他們都鍛鍊差不多了,內政的事情慢慢來,他們會處理好的。”
京城文武百官,所有的勳貴全部來到孫府祭奠孫承宗老大人。
崇禎皇帝吩咐禮部按親王之禮下葬,大臣們也沒有人敢反對,都知道是僭越了,但是孫承宗的影響力在在這裡呢,誰也不敢惹怒馬萬軍。
禮部尚書立即說道:“諾,臣這就去安排。”
他們開始和孫家人溝通細節,修建牌坊和石馬、石刻等等。
整個京城包括高陽縣,以及遼東的人,全部都來弔唁。很多人排隊祭拜都排了兩天。
馬明理和馬雪兒、馬鎮北在布木布泰的帶領下,帶著祭奠的物資,前來祭拜。
很多人都明白,如果不是孫承宗挽留住,馬萬軍這個悍將,別說現在開疆拓土,大明江山是否保得住,還很難說,至少遼東肯定會丟失。
最終,禮部協定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出殯那天,按照遺囑返回故鄉高陽,所以,滿朝文武只送到城外,馬萬軍和孫婉瑩,以及馬滅虜送到高陽的福地。
一路上,前來送葬的隊伍長達幾十裡,全國各州縣幾乎都有人過來弔唁。
高陽縣人更是全城出動,送他們鄉土的驕傲,一代名臣,孫承宗就這樣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