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9 章 大結局

此時趙賢已得到訊息,皇帝一家老小和朝中的一些老臣,正在趕往水仙村的路上。

估計還有十天的時間就能到達,水仙鎮這邊必須做好準備,迎接這些貴客的到來。

湖邊的行宮早已建好,行宮內的裝飾以及花草樹木,早在行宮建設之初,就已種植,目前正呈現勃勃生機。

預計老皇帝來水仙鎮之後,可能要在此停留一段時間,保護老皇帝及其一家老小的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這一點,趙賢並不擔心,此時水仙鎮已是正陽縣的縣城,縣衙不僅有大量的衙役,還有一支盡心盡職的巡邏隊,更重要是這裡還駐紮著十萬大軍,整個縣城如同一個鐵桶。

作為正陽縣的縣令,王之博這段時間非常繁忙,自從縣城搬遷到水仙鎮,新縣城大規模建設和產業發展就沒有停止過。

距離上次歐陽南迴水仙鎮,已經過去了一年半,當時王之博考慮良久,寫了一封書信,讓歐陽南迴京時帶給皇帝。

李廣在接到王之博的書信後,進行了認真的研讀,對王之博的建設思路大加讚賞,之後給王之博回信,讓他大膽的去做,朝廷將予其大力支援。

接下來的時間,王之博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加大新縣城的建設力度,努力發展產業經濟。

新縣城迅速擴張,帶來了大量的流動人員,這些人員迅速安家落戶,導致新縣城人口快速增長。

王之博知道,要將水仙鎮打造成為大北朝獨一無二的重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那就是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大量的人口基數。

根據目前的發展現狀,王之博有信心將水仙鎮打造成為大北朝的重鎮。

此時李廣的車隊行程已經過半,這天老皇帝已經坐了半天的車馬,準備下車走走。

李廣點了點頭,讓車輛停下,他陪老皇帝在官道上行走,讓馬車在後面慢慢的跟隨。

這個季度氣溫有點偏高,但並不感到炎熱,老皇帝走在官道上,一陣爽風吹過,頓感心曠神怡。

李廣陪著老皇帝前行,雖然行進的速度不快,但能看出老皇帝腳步穩健,絲毫看不出曾經中風。

一些皇室成員和老臣見太上皇下車步行,也紛紛下車,跟在後面。

雖然坐在馬車上非常舒適,但空氣絕對沒有外面好,此時下車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欣賞一下週邊的美景,活動一下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老皇帝在官道上行走了一個多時辰,明顯有點累了,這才停止步行,上了馬車。

老皇帝先是坐了一會兒,喝了幾口茶,然後躺在床上休息,很快便進入了夢鄉。

又過了幾天,李廣計算著路程,估計還有兩天,車隊就能趕到水仙鎮。

李廣立即將車隊交給一個隨行的將軍,讓他保護好車隊和隨行人員,自己先回水仙鎮安排一下,兩天之後,他將出鎮迎接太上皇。

安排好事情後,李廣便與老皇帝告別,先回水仙鎮,兩日後再見。

李廣騎上狄駑馬,雙腿一夾,狄駑馬向前急馳,轉眼間便不見蹤跡。

此時的王之博和趙賢正在遠離鎮口的官道上,剛才探馬來報,太上皇的車隊距離水仙鎮已經不遠了,再有兩日,車隊就能到達水仙鎮。

此時來水仙村不僅有皇帝和太上皇,還有眾多的皇室成員,朝廷跟隨太上皇多年的老臣也來了不少,可謂是陣容強大。

兩人正在商量如何迎接這些貴客,就見遠處一匹戰馬,沿著官道朝這邊飛馳而來。

清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這聲音趙賢太熟悉了。

“皇上來了。”

趙賢一陣驚喜,王之博循聲望去,戰馬瞬間就來到二人面前。

馬上之人正是李廣,他並沒有穿著龍袍,而是穿著普通,從衣著上來看,沒有人知道他是皇帝。

李廣飛馬過來之時,就看到了趙賢和王之博站在前面,心裡一陣高興,戰馬來到二人身邊,趕緊翻身下馬。

趙賢和王之博見到李廣,便上前一步,準備下跪,被李廣制止。

李廣快步走到趙賢跟前,也不顧什麼君臣之禮,一把將他摟住,興奮開口:

“趙哥,好久不見,想死我了。”

王之博見狀,頓時有點傻眼,這還是皇上嗎。

李廣的表現,讓趙賢也感覺到有些不妥,但他理解李廣此時的心情。

“皇上,終於盼著您回來了,此地並非說話之所,我們先回侯爵府。”

李廣看向四周,這裡雖然距離水仙鎮還有十多里路,但道路兩邊都有建築物,要不了幾年,這裡將是新縣城的一部分。

直到這時,李廣才注意到周圍場景,王之博大才大智,格局寬廣,他的目標就是將水仙鎮打造為獨一無二的重鎮。

兩邊有許多在建工程,大量的工匠還在忙忙碌碌,幾人的舉動已經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李廣現在已經是皇帝了,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了,要知道皇帝的出行需要嚴格保密。

趙賢說得對,此地不是講話之所,得儘快離開,先回去再說。

李廣上了趙賢的馬車,將狄駑馬交給一個衙役,讓他牽回去。

時間不長,李廣出現在侯爵府,家裡人在得知情況後,紛紛前來拜見。

第二天上午,李廣準備出門,在村裡走走,由趙賢和王之博陪同。

離開水仙鎮有一年多了,李廣對村裡的一切還是那麼熟悉,尤其是農莊,承載了自己太多的情感,對農莊的一草一木,倍感親切。

看過農莊之後,李廣又來到運河的碼頭,然後去軍營,最後來到了湖邊。

湖邊的建設,可以說是李廣的傑作,那裡的亭臺樓閣,湖邊的木棧道,都傾注了自己的汗水和心血。

自己在建設行宮時,由於太上皇身體出狀況,才不得不離開,直到行宮完工,自己都沒有時間看上一眼。

一年之後,自己終於回來了,這次他要好好看看行宮,太上皇和皇室成員將在這裡住上一段時間。

佔地一百多畝的行宮,從遠處看,就像美麗的大地上,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美不勝收。

行宮內部的建設和佈局,無論在設計和用材方面,都非常講究,李廣對此非常滿意,他相信太上皇一定會喜歡上這裡。

兩日之後,車隊終於接近了水仙鎮,眾人都將頭伸出車窗外,觀看兩邊的情景。

此時官道漸漸變寬,兩邊開始出現建築物,人們一陣高興,終於到了水仙鎮。

馬車繼續前行,一直行駛了十多里路,才看到前面出現大量的人員,在列隊迎接。

這下人們才看清楚了,剛才跑了十多里路,還是在水仙鎮的外圍,現在才到了水仙鎮的中心地帶,那水仙鎮到底有多大,這已經超出了人們的認知。

這裡既是水仙鎮的鎮口,又是官道的出入口,此處地勢開闊,如同一個巨大的廣場。

此時,這裡變成了水仙鎮最熱鬧地方,全鎮的人幾乎都集中在這裡,歡迎老皇帝的到來。

太上皇和朝中的老臣驚奇不已,他們根本不相信這裡只是一個縣城,從周邊的建築和周圍的人群來看,這裡應該就是一個大都市。

別的不說,剛才馬車行駛過的街道,有十多里路長,就是在繁華的京城,也沒有哪一條街道有這麼長。

如果說幾年前,這裡曾經是一個小山村,沒有人會相信。

此時李廣、趙賢和李雪三人上前,走到老皇帝的馬車旁,將老皇帝從馬車上攙扶下來。

其他隨行人員也從馬車上下來。

三人給老皇帝跪下,開始磕頭,周圍的人見狀,紛紛跪了下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老皇帝見狀,非常激動,他看向四周,頻頻揮手。

“朕的子民們,快快請起。”

李廣是當今皇帝,在水仙鎮生活多年,即使現在當了皇帝,村民還是將他當作水仙鎮的一員。

今天太上皇來水仙鎮,老皇帝那慈祥的面容,給人的感覺非常親切,所以在給太上皇跪拜時,也是有感而發,完全出自於內心。

這一點老皇帝是能看出來的,十年前,李廣就流落到民間,被趙賢收留,從那以後,就與這裡的村民朝夕相處,他們都或多或少的幫助過李廣。

想到這裡,老皇帝的眼睛溼潤了,見村民還跪在地上,給他祝福,便再次開口道。

“你們都是朕的子民,朕謝謝你們,快快請起。”

這時,李廣站起來,看向四周,開口道:“鄉親們,都起來吧。”

直到這時,周圍的人才站起身來。

接下來,鎮裡的民間表演團隊開始亮相,有腰鼓隊、秧歌隊和高橈隊,緊跟其後的便是龍燈、獅子燈等民間藝術,開始輪番上場。

看到這些,老皇帝興奮無比,這些民間藝術表演,只有在太平盛世才會出現,村民的熱情和歡樂,感染著這些來自京城裡的貴客。

老皇帝有點忍耐不住了,推開李廣攙扶他胳膊的手,走向人群,與民眾一道,開始載歌載舞。

老臣們見太上皇都上去了,自己這些老臣也不能落下,紛紛走向人群。

李廣與趙賢相視一笑,兩人手拉著手,走向人群,扭起了秧歌步,與民同樂。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