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章 顱骨復原

雖然說在高成穿越過來之前,顱骨復原這一項技術已經基本開始使用計算機進行處理,但是某些極端惡劣,例如已經被損毀到一定程度的顱骨以及無法讀出具體資料的顱骨,還是會選擇使用人手進行復原。

學校的美術室是有專門進行陶藝的,陶土存在的,在使用粘土印出一個模子之後,便開始直接灌注陶骨,進行頭骨的1比1復原。

顱骨復原技術只在乎頭骨表面的情況,至於非頭骨表面的狀況則無關緊要。

很快,一個新鮮出爐的頭骨模型就擺在桌子上了。

高成這邊拿出準備好的粘土,以骨頭上的紋路來判斷出生前肌肉附著的地方,然後開始依靠痕跡的深淺來判斷肌肉層的大小。

當然要先從臉上的主要著力點來分辨出可能的肌肉紋理以及肌肉點,顱骨復原相對於其他技術而言是一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的工作,在後世已經出現了用機械輸入特定資料或者用機械直接對頭骨進行掃描,然後人工智慧對顱骨進行復原的技術。

但是現在是90年代,還沒這個條件。

高成只能夠憑藉自己還不算太手生的記憶去模擬這個人生前的肌肉運動習慣,依靠這個來想象出他的面貌。

其實主要的就是標註好男人生前肌肉層層覆蓋最為明顯的的肌肉點,也就是這個男人的面部特徵。

一般情況下,顱骨復原,如果是人純手工復原的話,是可以復原出來的,但是成功率大概只有60%到70%左右,使用人工智慧的復原可能會稍微強勢一些,大概在80%到90%吧。

這種顱骨復原,純手工復原,在一個人工作的情況下,大概要花六個小時到20個小時不等,具體情況視頭骨的損毀情況以及復原者的手段熟練程度而定。

高成之前所在的法醫隊一共只有四名法醫,一名只負責臨床解剖屍體的主刀法醫,還有一名就是高成和他的一名輔助法醫,主刀法醫的年紀是59歲基本已經進入退休前狀態,現在已經不怎麼接手工作,基本都是高成自己這隊伍的人在忙。

高成曾經有過兩次頭骨復原的工作經驗,一次是在學校裡對這個科目進行學習的終極實踐考核,還有一次就是跟著老法醫一起去做復原圖,他呢,比老法醫復原的差多了。

只不過現在這裡可沒有一個擁有復原能力的老法醫,警視廳的那幫法醫聽都沒聽說過有這麼個技術,初聽聞高成還有些驚訝,畢竟如果是這個技術的話,其實華夏早在70年代就開始使用了,當時華夏的法醫們就已經開始使用顱骨復原的技術去尋找失蹤人員,而他們那一代也基本上就等於是高層的師傅那一代,那一代的法醫們幾乎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

但是現在大家都喜歡用人工智慧來進行顱骨復原了,只不過仍然是法醫的必修課,在人工智慧無法使用的情況下,也只能靠法醫人手進行復原了。

別看高成當時只是一個剛剛透過實習期的法醫,但實際上,法醫的實習期高達三年,他這個法醫原本就是高速提拔起來來頂這邊的班的,基本上在工作了三年裡,什麼樣的案子都見過,甚至就連顱骨復原也有幸使用過一次。

雖然說在學校裡高成這邊是主攻臨床法醫解剖的,但是如果警局裡真要用的情況下,其實也沒那麼多選擇,老法醫已經59歲了,再過不久就應該退休了,所以高成這邊基本是老法醫一邊在帶,高成一邊在學,學各種方法,所以說法醫的各項能力基本都有學習和使用的機會。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對頭骨具體狀況的摸索,高成將幾個顏色較深的粘土搓成圓柱,一個一個的按在頭骨上。

兩個人今天下午的課已經被老師提前放掉了,畢竟高原雅本身是要考美術學校,對文化分的要求不是太高,而高成,這幾節課上不上對他而言區別真不大。老師也就安心的給他倆放了一個下午的假,讓他們專心的來搞顱骨復原。

高成一邊觀察著顱骨的具體情況,一邊根據自己的判斷,將這些深色粘土做成的小圓柱安放在頭骨上,同時還時不時的調整一些圓柱的位置。

對於什麼時候開始工作,高層還是沒有太大的把握,畢竟他現在要先把肌肉鋪一下,但關鍵是這個模型還原的並不到位,而且現在的石膏並沒能完全凝固,只是凝固到了半固體的地步,還沒到完全固化,因此如果稍微用力的話,可能會使其發生變形。

所以只能像對待出土文物一樣,彷彿用手按摩一般在上面捏來捏去。

應該說,這具屍體的骨相還是很不錯的,肌肉的分佈很是均勻,同時幾個要點上基本都有相當厚的肌肉長著。

應該說生前是個長得相當不錯的男人。

對,沒錯,已經判斷出來是男人了,因為高成發現他的頂發線非常高,這就意味著髮際線不會太低,按照牙齒的磨損程度,估計應該在30到40歲左右,確實也應該是到了中年謝頂的年紀了。

依靠頭骨判斷髮際線主要依據兩條原。額骨與髮際線。

額面左右比例:1.1.寬額;1.2.窄額

寬額:下顳線(眼眶處)兩側正或者外開,眉間平整光滑,那麼額骨寬;

窄額:下顳線(眼眶處)內凹,眉骨中間外凸,那麼額骨窄。

額面上下比例:2.1.長額;2.2. 短額

長額:額面的拉伸,分為頂骨向上拉伸和眉骨的向下拉伸兩種方向,都使得額骨變長。長額中,眉骨向下發生形變的,額骨的作用力匯聚在中間讓嵴發生向下擠壓,會使得眉骨成V字型凹陷,額面也變長,此時鼻骨也向下滑,會造就丹鳳眼的眼眶。

以此估計,應該是一個髮際線相當高的男性,依照牙齒的磨損程度以及頸骨聯合部的磨損變形程度來講,應該在30至40歲左右。

目暮警官他們已經去排查近期上報的失蹤人口中,年齡在三四十歲左右,髮際線相對較高的中年男性。

只等高成這邊將初步的復原完成之後,依照骨相來進行判定,當然,如果高原雅能夠將頭骨的繪畫給繪出來的話,那麼自然是更好的。

但是高成並未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小姑娘的天生水平上,他更願意相信自己的雙手與能力。

在確定了接近25個關鍵肌肉覆蓋點之後,便開始手搓面板,一點一點的往上面覆蓋。

高成用這25個點將整個腦部的肌肉與面板分割開來,然後一個部位一個部位的去用手捏。

辛苦是肯定的,新手往往堅持不到一個小時的重點,觀察之後就要進行休息,休息一個小時在腦海裡回憶一下這個頭骨的具體步局,然後接著再來。

畢竟如果要真的進行顱骨復原,未免有些費腦子,真的是腦細胞的大敵了。

就是透過計算機仍然需要平均四小時左右的復原時間才能夠將大腦的基本線條繪畫出來,這個已經算快的了,讓正常人來,沒有六個小時,絕對打不下來。

花了接近四個小時才確定了頭頂上25個肌肉點的位置,然後工程才剛剛搭好了地基,接下來要開始鋪第一層。

高成開始將一些顏色稍微深一點的粘土用於構建肌肉調理,將他們搓成一條一條的形狀,然後向上面貼。

正常情況下,其實應該是搓成面狀向上面直接進行覆蓋但是正常情況下,其實應該是搓成面狀,向上面直接進行覆蓋,但是效率可能會稍低一點,因為要一層一層的進行覆蓋。因此高成直接按照自己腦海中復原的影象,然後依靠上下撥弄延展來,使其展現出肌肉層的形式。這樣的話,可以稍微快一點。

等到這一步完成之後,接下來就可以直接的對其進行面板的覆蓋,同時也開始對口腔部位進行覆蓋,畢竟口腔那邊除了在上下顎部位有些肌肉以外,其餘的基本都是由面板構成。

等到最後一步,那才是真正的大工程,因為這涉及到整個頭部。

高成還特地做了一個架子,將石膏頭骨模型放在上面,然後在下面填滿淡色粘土,作為它的頸部。

而現在才到了填充肌肉的時間,而且這絕對是項大工程。

因為高層之眾,現在仍然不太清楚他臉上的肌肉究竟是如何分佈的,它所依據的只有這些基本痕跡與自己在石膏上做的標記,還有自己在腦海中復原出來的顱骨面相。

僅僅依靠這些舊感來進行顱骨復原,應該說也是確實沒其他方法了。

貼完了肌肉之後,最後才輪到面板要確定紋絲不動,嚴絲合縫的完美契合才有可能,哪怕是一點點的褶皺都會導致可怕的後果,最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前功盡棄。

高層一點一點的把準備好的蛋色粘土壓成扁平的紙狀,然後緩緩的覆蓋在麵皮上,根據他腦海中復原出來的顱骨,然後捏出那些小巧的五官,最後再安裝上去。

鼻子和嘴唇以及眼睛是最難安裝的,因為這些基本不可能透過頭骨獲得準確的判斷,只能夠依靠頭骨中眼洞的大小,來判斷出平時用眼的習慣,從而大體上推斷出眼睛的樣式。

這就真的非常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