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丟人,楚英的這個反應,真就給徐影整蒙了。
啊……這……
有點不合時宜的,徐影又一次想起了上輩子。
——上輩子,她被楚英這一句話氣得病了之後,內宮妃嬪也好,宮外命婦也罷,無論到底敵不敵視她,總之即便只是為了表個態,也都得來勸說勸說。
而這種事兒呢,在不可能勸帝后和離的前提下,勸法其實很單一。
“男方也是無心之失”和“女方難道就沒有自己的問題嗎”而已。
如果再考慮下雙方的身份,就成了“他是九五之尊啊,他能有錯嗎?別說他只是無心之失,即便真的有心又如何,女子本就該以夫為綱,娘娘即便低了這個頭又能怎樣?”
還有“其實陛下說的也沒錯啊,娘娘確實是小戶人家出身,確實是沒怎麼學過禮儀,沒學過那就學一學唄,學禮儀難道還能比陛下打天下的時候娘娘在後面應付那些千頭萬緒的事務還要犯難麼?”
那……徐影聽進去了麼?
沒有。
但有一件事她是認同的。
天下初定,皇帝和皇后不能掐起來。
那麼,既然皇帝鐵了心的追求王權富貴,世家風流,她也不是不可以暫時低了這個頭,按著世上推崇的“高門貴族之人的行走坐臥皆有章法”來學習以及約束自己,至少要保證帝后的方針路線一致,以免天下不安。
所以她平靜地聽了內外命婦的勸說,平靜地點頭說“你說得對,本宮是要學一學”,平靜地接受了以沈追月為首的女官們開始給她講禮儀,她那時是真的想好好學的。
但是那也太離譜了!
倒也不是什麼行禮的時候膝蓋應該彎幾度,走路的時候每步之間距離得是多少,步搖和禁步都不能過分搖晃,吃飯的時候筷子應該拿什麼位置……之類的事情繁瑣,主要是女官們教她的東西從指導思想上就已經離譜得讓人皺眉了。
學禮儀就不能單純的學禮儀嗎?為什麼要從女則女戒學起?我怎麼就要發自內心地覺得女子卑弱順從了?
我怎麼就該覺得女子就該乖巧安靜地聽男人的話了?打天下的時候要是聽那幫蠢貨的話你們還活得到今天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話那皇帝就是天字第一號反賊,因為他的皇位就是逆君臣父子而來的!
徐影於是堅決的要求女官們略過那些奇奇怪怪的意識形態,講禮儀就老老實實講禮儀,少給老孃扯別的。
然後實話說……徐影自以為她的學習能力還是到位的,什麼行禮走路吃飯睡覺各方面都適應得非常快,連端起酒杯翹起來蘭花指的幅度都是女官要求的和諧優雅。
但這其實並沒有如何改善她和皇帝之間的關係,他們倆之間總是在鬧矛盾——
今日是楚英哪個心尖尖宮裡的花兒顯得不太新鮮他要發落內務府的誰誰誰,明日是楚英另一個心尖尖坐步輦的時候腳滑了一下直接把心尖尖嚇哭了,後日是楚英再一個心尖尖近幾個月的月事來得不穩定肯定是給皇后請安的時候皇后凍著人家了。
徐影不止一次地默默嫌棄楚英你心尖尖的位置挺大啊,能站下那麼多人呢!
吐槽救不了徐影的處境,總之她上輩子就是這樣一步步不可阻擋地滑向了冷宮。
至於這輩子……
徐影一時間想了很多,不過大佬腦速都快,實際上她在楚英那一句“之前的話,是朕說重了”之後,也不過是呆愣了一瞬間。
這在楚英眼中,明明白白就是皇后萬萬沒想到自己身為九五之尊,竟然真能低頭認錯,錯愕之餘肯定會感動,感動之餘肯定會更喜歡他,他們夫妻倆的情分那叫一個堅挺……
楚英甚至開始暗搓搓地雀躍和期待起了徐影呆愣完了之後,會是個什麼反應。
徐影從回憶裡拔出來,也在瘋狂琢磨自己應該是個什麼反應。
或許,這輩子到現在為止一切走的都很好,彷彿這件事是可以挽回的,他們夫妻倆並沒有必要按照上輩子的軌跡往下走?
反正現在這個裂痕解決了,就可以繼續主抓老夫老妻的多年情分,把夫君的寵愛爭回來之後,自己還怕什麼失去,還有什麼拿不到手……的?!
徐影很快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實在是上輩子和楚英之間鬧了太多矛盾了,即便她能解決這第一個,誰知道接下來會如何。
那可是一連串啊,什麼這個妃嬪不適,那個妃嬪委屈,這個皇子生病,那個公主落水……就連楚英今天喝的茶燙了點,都可以怪罪到皇后治宮不嚴或者心懷怨望上。
她真的有那個能力完美閃避那麼多往身上潑的髒水麼?
她真的願意耗盡心力去維護一個拋棄過她的男人的感情?
她真的有耐心為著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和鶯鶯燕燕們鬥一輩子?
想了想上輩子自己和箭靶一樣,是個人都射兩箭看看能不能中傷到她的經歷,徐影在心裡罵了一句髒話,並下定決心,那見鬼的日子誰愛過誰過吧!
打定主意,徐影平靜下來,笑吟吟看向楚英,滿滿得寸進尺的小得意,卻不讓楚英覺得半點不自在:“既然陛下自己知道話說重了,妾身可要向陛下要個賠罪的禮物。”
“哦?”雖然按理說九五之尊絕不能有錯,但架不住楚英這會兒心情好啊,“梓潼想要什麼?要星星朕也給梓潼摘去!”
楚英說這話是有底氣的。
女人嘛,還能要什麼。
皇后之子已是太子,女兒封了三千戶食邑,孃家人一國公兩侯爺已經是榮寵之極,她還能要什麼?
如果你要我今晚上去鳳儀宮的話也不是不可以呀!
被年輕的小姑娘圍了太久了,朕確實是有日子沒和皇后不可描述了呢~~~
“倒是不用陛下為妾身去摘星星摘月亮。”正在楚英都已經開始思考要不要勉為其難和皇后共度良宵的時候,徐影微笑著開口,提了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要求,“只是妾身已多日不見父母,想歸寧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