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維-斯托克斯方程解會涉及到多個應用科學層面,而且能在可預見的未來轉化為應用成果。
別的不說,這就是點亮可控核聚變科技樹的一大重要前置條件。
而且以後設計飛機、火箭什麼的,都不用過分依賴吹風洞了。
孟秋顏抬眼注視著陸安好奇地道:“你說,要是解決這個難題會給世界帶來多大的變化?”
聞言,陸安略作沉吟緩緩說:“還真不好具體量化,用個不太恰當的說法,如果採用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標準進行量化,也許能夠將人類文明從當前的0.72級間接提升到0.8級左右的水平。”
孟秋顏頓時吃了一驚:“有這麼誇張?”
卡爾達舍夫等級是一個對數尺度,其公式為:k=log10/10
這就意味著,每增加0.1級,文明就需要將能量輸出功率提升10倍,而每增加1級,更是100億倍的能量差距。
按照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量化標準,當下的人類文明處於0.72級,相當於“準行星文明”階段,而距離一級行星文明仍然存在指數級差距。
去年2015年全球總功率消耗約1.8x10的13次方瓦特,即18太瓦。
如果陸安點亮的這一科技能夠間接推動人類文明等級提升到0.8級,代入公式可計算得出100太瓦,約是當下全球總功率消耗的五六倍之巨。
若是提升到1.0級,需要文明掌控的總能量達到10拍瓦,或者說10萬太瓦、10億吉瓦。
從0.72級到1.0級看似只相差了0.28個等級,實則天塹鴻溝,如果按照去年全球總功率消耗資料代入公式計算,得出的結果是相差了5555倍。
提升到0.8級就需要人類掌握包括可控核聚變、軌道太陽能、地熱能、氣候調控等等科技樹。
如果進一步提升到0.9級,等於在已有的基礎上再翻十倍,這個級別已經涉及全球生態系統的深度重構。
陸安作為重生者,前世生活到了26世紀中葉。
不但親眼見證了人類文明躍升為一級行星文明,還是其中的核心推動者,沒有他,人類文明不會那麼快就能發展到一級行星文明的高度。
上一世的陸安是見證了人類文明正式達到一級行星文明以後,是什麼樣的一幅圖景。
那是近地空間佈滿百萬平方公里級別的光伏薄膜、軌道反射鏡和微波相控陣。
那是大氣層頂出現人工極光幕牆,用於實時調節入射太陽輻射,用以抵消溫室效應或製造極晝農業帶。
那是地殼熱機化,全球地幔熱流被轉化為電能,在大洋底鋪設巨型熱能陣列,相當於把洋中脊變成4萬公里的海底發電站。
那是可以改變地球軌道結構,微調地球角動量讓一天的時間長度可以按需求縮短或延長,以適應農業、能源或氣候週期。
那是十數條同步軌道太空天梯晝夜不間斷執行,地面與太空往返總貨運量相當於今天全球航運的45倍。
那是拉格朗日點發電叢集,近30萬公里的光伏陣列,為一級行星文明提供額外30%的能量冗餘。
當躍升成為一級行星文明後,人類擁有了對氣候、生態、天體等大自然現象的主動管理能力。
接地氣的說,人類已經可以對地球進行各種diy操作。
能量、氣候、自轉、板塊、生態乃至軌道等等,這種在當下屬於非人類所能干預的大自然現象,在一級行星文明後全部都能進入了人類的工程選單裡。
陸安在白板上寫的內容,孟秋顏已經完全看不懂,索性離開這個房間,自個兒去健身房健身去了。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一個半小時後,孟秋顏再次來到這個房間。
她站在門口說道:“該吃晚飯了,吃完再弄吧。”
陸安伸了個懶腰,看著眼前白板上的公式說道:“剛求出解析解,完美。”
站在門口的孟秋顏剛剛轉身準備下樓,但就在下一刻她瞬即呆愕。
“???”
她反應過來,立時飛快回身看向屋內的陸安。
孟秋顏驚愕道:“我應該沒有聽錯,你剛剛說……已經求出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析解了?真的存在解析解?”
陸安與孟秋顏相對視了片刻後,他偏頭瞄了眼白板示意道:“喏,這就是。”
他這話說的簡直不要太輕鬆,彷彿跟喝水似的。
孟秋顏杏目圓睜,眼裡滿是不可思議,千禧年七大數學難題,他就只用了兩個小時左右就搞定了一個?
再次瞅了眼白板上的那些公式,但她根本就看不懂。
孟秋顏凝望著陸安道:“真的?”
陸安與她相互對視道:“那不然?”
孟秋顏注視著他良久不語,眨了眨美眸,這一刻她雖然看不懂,但選擇相信。
“真沒想到,我就這樣猝不及防的見證了歷史,千禧年七大數學難題就這樣變成五個了。”
孟秋顏望著陸安,美眸泛起連連異彩。
“難道你真的是網友們說的人類21世紀抽到的第一張‘金色傳說’的嘛?不會吧……”
這可是全世界數學家都束手無策的難題,結果他只是略微出手,就、就給解決了。
要是傳出去,絕對會轟動世界。
數學界、物理學界指定是要炸開了鍋不可。
陸安解決這個世紀難題的含金量實在太大,菲爾茲獎和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他不是他的榮幸,而是這兩個獎項的榮幸,因為其為人類文明所帶來的貢獻,一點都不弱於歷史上那些頂級科學巨匠。
別的不說,這個難題解決了,可控核聚變就只剩下材料問題,而再下一步就是星辰大海。
忽然,孟秋顏突然問道:“那另外5個千禧難題你能不能解?”
聽到這話的陸安與她相對視片刻,微笑著回答:“也許吧,有空試試看。”
孟秋顏目光直直地望著他:“另外5個難題,我覺得你就算不能全部搞定,肯定能解決其中幾個。”
她雙眸閃爍著異彩,望著陸安透著滿滿的崇拜。
陸安微笑道:“好了吃飯吃飯,吃完我得思考成果轉化應用之事。”
孟秋顏嬌笑盈盈地道:“那不行,今天你已經用完5小時,剩下的3個小時歸我了,你還沒交糧呢,先把糧交了再說。”
聞言,陸安煞有介事地說:“你這樣浪費天才的時間,等同於阻礙人類文明的進步。”
孟秋顏望向陸安揚嘴笑道:“明明是為了延續傳承人類優秀基因在努力積累豐富經驗好吧。”
……
接下來的日子,陸安除了已有的工作外,新增了一個開發任務。
那就是著手基於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析解進行應用成果的轉化,即開發一套類似於cfd軟體的全新計算機模擬模擬實驗軟體,在計算機中模擬流體流動及相關物理現象的虛擬實驗技術。
陸安給它起的名字暫定為“星流”模擬模擬引擎。
以後研製新一代戰鬥機、火箭等等,真的不需要頻繁吹風洞。
阿鎂立卡沒有先進的風洞技術,只能靠理論模擬,但問題是沒有精確預測的理論模擬,得到的資料是不靠譜的。
而陸安要開發的這套模擬軟體,可以說是無限接近精確解。
不吹風洞就能解決99.999%以上的問題,可大幅節省研發成本的投入,大幅提高效率減少時間成本,縮短研發週期。
納維-斯托克斯方程解析解對模擬模擬實驗領域將會帶來革命性的提升,推動整個架構的根本性變革。
其一是理論完備性的突破。
現有cfd依賴雷諾平均或大渦模擬等近似模型,而解析解可直接描述湍流的瞬時三維結構,消除模型誤差。
例如,透過解析解可精確預測湍流渦旋的生成、演化和耗散,無需依賴經驗性的亞格子模型。
非牛頓流體的流動特性可以透過解析解直接描述,無需引入額外的本構方程。
其二是計算效率指數級提升。
解析解可繞過數值方法的網格依賴性。例如,傳統dns模擬高雷諾數湍流需數萬億個網格單元,而解析解可以透過數學表示式直接輸出結果,將計算時間從“月級”縮短至“秒級”。
平行計算的架構將被重構,基於解析解的“星流”模擬軟體可利用符號計算直接求解,而非依賴分散式記憶體的數值迭代。
其三是極端條件的超高精準預測。
在超高溫等離子體中解析解可突破連續介質假設的限制,直接描述分子間相互作用,例如核聚變裝置。
航空航天領域的高超聲速流動,例如航天器再入,可透過解析解精確計算激波與邊界層的相互作用,替代現有依賴試錯的工程經驗。
不過,即使存在納維-斯托克斯方程解析解,基於此開發的“星流”模擬軟體仍需與數值方法結合,原因在於複雜幾何的適應性、多物理場耦合的不可替代性和實時性與計算資源的權衡。
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析解將為“星流”模擬軟體帶來理論完備性、計算效率和預測精度的三重革命。
完全版的星流軟體工具,將是解析解+數值方法+實驗資料+人工智慧的混合體,推動人類從“經驗設計”邁向“第一性原理驅動的精準控制”,這無疑是開啟了一扇新的觀察之窗。
開發“星流”模擬軟體的事情只能陸安自己來完成。
有團隊協助自然效率能快一些,但前提是團隊成員能看得懂,陸安還要先教學指導,等他們能夠協助自己開發,自個兒早就完成了初代軟體的開發了。
效率反而變慢了。
而且這個必須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只能自己會,那就只能自己來開發,以後也是自己來迭代升級,陸安就是要將真正的核心科技與自己深度捆綁在一起。
時間一長,當積累了足夠龐大的的沉沒成本,就是技術層面的核威懾。
我要是出意外,那我搞出來的東西你們都用不了,你們的沉沒成本可就全完了,你們最好希望我安然無恙。
陸安把這套軟體工具開發出來之後,再分離一個降級閹割的公用版賣給別人使用。
公用版本推出市場,自己用自然是最好最先進的版本,從而讓自身保持獨家優勢的同時,也能整體推動人類科技水平的進步。
畢竟,2028年後的“蒙特摩洛斯”小行星危機,需要人類的科技水平整體向上抬升,光靠當下的生產力水平和技術水平是不可能解決小行星危機。
推出公用版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這是一張能對別人很要命的“卡脖子”王牌。
直接就能攻守易勢,長期以來毆鎂也在cfd領域卡脖子。
以後就兩極反轉了,能反過來卡毆鎂企業的或科研機構的脖子,我要是不爽了這套軟體工具就不給你用,那你很快就會落後於時代。
而且像阿鎂立卡絕對會超級難受。
用吧,萬一陸安在私底下悄摸摸的給軟體做了手腳,怎麼辦?得出的模擬實驗結果,信還是不信?
不用吧,可別人都在用啊!
你要不用就會眼睜睜看著後面的人追上你,前面的人很快就看不到影。
再回頭一看,後面的人都領先你了,你不傻眼了?
這叫什麼呀?這叫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呀。
推出公用版本後,相關領域相關行業企業或機構是必買必用,堪稱絕對剛需。
因為你不用,但如果你的同行用了,你即使現在領先,也很快就被追上並反超,你要是處於落後的狀態,那就徹徹底底完犢子,早點破產清算吧。
以後相關公司相關領域誰還敢得罪陸安這尊大爹?
惹他不高興了,直接給你停了,對他而言只是少賺了點錢,但對你而言無異於是天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