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賈詡帶了冥卒在向劉備回報雒陽的情況。
冥卒在賈詡手裡的作用確實比較大,很多地方都被賈詡安插了眼線。
牛輔整編何進餘部時,就已經有幾個潛入了牛輔軍中。
崔烈等重要官員身邊,也有一些冥卒應募成了護衛。
這幾天雒陽紛亂,雒陽城內的治安部隊全都沒了,難免有流氓暴徒趁亂作案。
天子駕崩,官員們又必須往來奔走,因此不少官員都在招保鏢。
冥卒皆是百戰餘生的精銳,只要有官員招募護衛,基本都能聘上。
新任護衛雖然很難接觸什麼私密情報,但盯著人是沒問題的,這幾天官員們無論去哪兒都會多帶護衛。
對於賈詡而言,只要知道了人的動向,這些人要做什麼就很容易判斷出來,畢竟這年頭又沒個即時通訊,要命的重要事務大多都得當面和人交流。
“……午間,永樂宮發現史侯薨斃,下午太后先召了崔烈,又召了董承……隨後董承便在串聯百官……”
此時賈詡正談及劉辯之死——賈詡覺得百官很可能會藉機坑劉備。
這事很容易判斷出來,畢竟兩人昨天就已經想到袁紹可能會害死劉辯。
“史侯本不至被害,此事乃袁紹之大逆……董承為爭權,必藉此使主君與董仲穎相殺。”
賈詡建議道:“主君不妨等欲與主君為敵之人先跳出來,加以袁紹逆黨之罪,大索京中。既除去勾結袁紹之人,又藉機拔除無用之臣,威懾騎牆之人……讓雒陽徹底安靖。”
劉辯原本確實不至於被害的,賈詡散佈身世流言使劉辯無法爭位,這其實沒有害劉辯的意思,既是為了確保劉協的儲位,也能使劉辯不受人惦記。
但賈詡也沒想到,為了使雒陽生亂,袁紹最終還是把劉辯害死了。
“是得清洗雒陽了……史侯無辜被害,雒陽卻全都在謀私利,竟無一人為史侯發聲。”
劉備嘆道:“只是,此事得看董卓如何打算,難保他沒有點別的想法……”
“董卓未必願意與主君為敵,只要能分說利害,定能說服董卓與主君聯手。”
賈詡搖了搖頭:“董卓難道願意被董承利用嗎?他們又不是血親,且董卓在京中助力甚少……主君甚至不需要自己清洗雒陽……”
劉備愣了愣,隨後點頭:“文和之意我明白了……清理雒陽……文和可是覺得我表現得太和善了些?”
其實劉備在雒陽表現得也不算太和善,但確實沒搞什麼血腥鎮壓,在很多人眼裡可能是少了點威懾力。
畢竟有些人只有在直面鐵與血時才會畏懼,尤其是那些短視之人。
劉備來洛陽,最初原本是為了救樂隱,既然樂隱沒能救到,那就必須護住樂隱用命保下的劉協——這是劉備的基本目標。
這不是為了什麼挾天子……
純粹就是一個人,一個正常的人,一個師兄該做的事。
既然劉協念著樂隱,念著樂隱的情分,那劉備就一定會向劉協伸手,僅此而已。
除此之外,劉備是不想殺太多人的。
劉備想維護大漢的秩序和尊嚴,不願在雒陽掀起腥風血雨,因為維護朝廷的體面同樣是在維護自己。
劉備手裡有輔立新君的名分,這是大漢朝廷的權柄,朝廷越體面,劉備就越體面——同時,這也可以被旁觀者視為劉備的收益……
但在劉備看來,這不是收益,而是老師留下的遺澤。
這是樂隱的血。
樂隱捨命護了劉協,對劉備而言,大漢必須體面,老師用命維護的劉協也必須體面。
要不然,老師豈不是白死了?
如果可以,劉備確實想和平解決雒陽的紛爭。
但或許就是因為自己沒血腥鎮壓,沒搞大清洗……以至於總有人覺得自己很好拿捏?
賈詡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主君心存仁恕,此本心難得,又要教導幼主,還是和善些好。惡戾之事,讓董仲穎去做吧……”
“文和之意我明白了……我去尋董仲穎。”
劉備這次沒讓賈詡做使者,這活兒得自己去談才有誠意。
……
“仲穎兄,史侯薨了……這麼大的事,你居然不告訴我?”
見了董卓,劉備反客為主的揮手示意董卓的護衛離開營帳。
“啊?文和昨日前來相告,我還以為玄德早就知道有人要對史侯下手呢……玄德竟不知嗎?”
董卓看了看劉備,這倒不是作偽,董卓是真以為劉備早就知道。
“我只是猜到了有這個可能,才讓文和提醒仲穎……史侯何時薨的?你沒派兵保護?”
劉備和董卓單獨交談的時候都是很耿直的,與白天當眾低語時可不一樣。
“我派了重兵保護。但史侯死於蠟丸之毒,應是前日便服了毒,今早才發作,這誰能想到啊……”
董卓搖頭嘆氣:“我將史侯留於京中,領全軍出外,便是為了避開嫁禍。你我出兵在外,該是不會沾上此事的……”
“可是京中已經有人在串聯百官了……”
劉備面色嚴肅的說著:“你那拜弟董承打算借史侯之死攀我之罪,你竟然不知道?”
董卓聞言一驚:“我全軍出外,沒得到訊息……真有此事?”
“看來董承是在利用仲穎兄啊……藉著仲穎兄的兵馬勾連百官,卻不將此事告知仲穎兄,董承這是要逼迫仲穎兄與我為敵……”
劉備嘆了口氣:“其心可誅……”
董承與董卓現在算是兄弟關係,董承要坑劉備,那在旁人眼裡就等於是董卓與劉備相爭。
劉備也沒瞎說,董承確實是在利用董卓的實力拉攏百官,再用太后的名義辦事。
如果董卓稍有猶豫,哪怕是不置可否也會被董承綁架,被迫與劉備對立。
反倒是董承自己——他用的是太后的名頭和董卓的實力,挑動百官出面搞事情,董承自己其實是不用出頭的。
“……董某不欲與玄德為敵……”
董卓看來是想明白了:“我知道這是袁紹引雒陽生亂,卻沒想到竟亂到你我頭上……”
“你我若是不爭,待儲君登基,百官如何從你我二人手中爭權?”
劉備譏諷的笑了笑:“他們可不在乎事實,你我相互殘殺才能便宜那些蟲豸,他們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使得你我相爭。”
“那……玄德以為當如何行事?”
董卓也表示認同,他和劉備各自約束,只帶對等兵馬,本就是不願相互爭鬥。
“仲穎兄,太后與董承對你只是利用罷了,終歸不是與你真正同心,你在京中倚重董承,不如倚重你本族才俊。”
劉備很實在的說道:“你我在京中可用之人都少,不如一起合作,藉此事清理雒陽,以緊要官職闢用自家有才之士,才能真正為你助力。”
董卓點頭,但有些許猶豫:“確該如此……只是……”
“只是不能使董太后失位?”
劉備能理解董卓的心態,主動說了出來:“放心,太后乃儲君至親,自不能加害。此事也無需牽扯太后……只是不能再讓蟲豸得太后倚重,太后唯一能倚重的,只應該是仲穎兄。”
董卓當然不能讓董太后倒臺,畢竟太后是董卓的名分。
“玄德知我心也……董某定助玄德反制攀誣,定罪袁紹,清洗雒陽,扶幼主登位……”
董卓聽劉備這麼說,直接點頭:“此皆國事,乃大漢忠臣該當為之!”
是啊,大漢忠臣。
只要有了共同利益,當然就是大漢忠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