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章 親自入城,貴人相邀

凌霄派覆滅的訊息,像是長了翅膀,一夜之間就從滄州飛到了京都。

整個京都,徹底炸開了鍋。

各方勢力的探子,將這則駭人聽聞的訊息,送回了各自府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瘋了,真是瘋了,為了一個七八年前結識的大哥,竟敢滅人滿門?”

“那可是凌霄派,傳承了百年的宗門,門中老祖是半步大宗師,就這麼沒了?”

“這個季俊峰,當真是愚不可及,他已是天門山的傳人,前途無量,何必為了一個所謂的恩情,做出這等自毀前程的事情。”

茶樓酒肆,街頭巷尾,到處都是議論之聲。

有人覺得季俊峰愚蠢,為了報恩,把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

也有人心生敬佩,感嘆這份情誼的沉重,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這份恩,卻是用一個百年宗門的覆滅來償還。

與此同時。

京都城門前,聚集了成百上千的文人墨客,還有一些心懷正義的武者。

他們高舉著橫幅,上面寫滿了對太子的控訴。

“太子無道,殘暴不仁!”

“為奪人妻女,逼得忠良走投無路,此等行徑,與禽獸何異!”

聲浪一波高過一波,傳遍了半個京都,太子的名聲,在這一刻跌落到了谷底。

這裡面,有沒有其他皇子的參與,渾水摸魚。

又或者是得過李陽恩惠的門客,在背後安排,就不得而知了。

……

東宮。

“砰!”

一個名貴的琉璃玉盞,被狠狠地摔在地上,碎成了千萬片。

太子姬承天面容扭曲,渾身都在發抖,胸膛劇烈起伏,眼中的怒火彷彿要將整個大殿都焚燒殆盡。

“廢物,都是一群廢物!”

“一個李陽,一個季俊峰,就把京都攪得天翻地覆,把本宮的名聲,踩在腳底下!”

他嘶吼著,聲音都變得沙啞。

刺殺不成,反倒讓自己淪為天下人的笑柄,這份恥辱,讓他幾欲發狂。

“來人!”

隨著他一聲怒喝,殿外走進兩名氣息沉穩如山的老者,皆是宗師巔峰的修為。

緊隨其後的,還有三名身披重甲的將領,身上煞氣逼人,乃是宗師後期的強者。

“本宮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帶上鐵甲銳士,給本宮去追殺李陽!”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太子的聲音,充滿了恨意。

就在此時,一名將軍躬身上前,臉上帶著一抹陰冷的笑容。

“殿下息怒,追殺固然可行,但天下之大,他若有心躲藏,無異於大海撈針。”

“屬下有一計,可讓他自投羅網。”

太子猩紅的目光,落在了將軍身上。

那將軍不急不緩地說道:“先前刺殺殿下的那個陸軒,如今還在城中東躲西藏,我們何不放出訊息,就說已經抓住了陸軒,將其關押在京都大牢。”

“那李陽素來重情重義,必然會前來相救,屆時我們只需佈下天羅地網,便可一舉將其斬殺!”

太子聽聞此計,臉上的暴怒,漸漸化為一抹殘忍的笑意。

“好,好計策!”

“就按你說的辦,本宮要讓他知道,與本宮作對,只有死路一條!”

……

不多時,一則訊息如風一般傳遍京都。

刺殺太子的逆賊陸軒,已被擒獲,關入京都大牢,三日後問斬。

城外,破廟。

李陽正盤膝而坐,眉頭緊鎖。

趙一刀和徐衛的身影,從夜色中掠來,落在了他的面前。

“公子。”

趙一刀的聲音,帶著幾分沉重。

“天門山傳人季俊峰,在滄州滅了凌霄派滿門,如今整個滄州的武林,都已聞風喪膽,再無人敢接端木家的懸賞。”

李陽聞言,心中五味雜陳。

那個跟在他屁股後面的小六子,如今竟已成長到如此地步。

“還有一件事……”

趙一刀遲疑了片刻,還是開口道:“城中傳出訊息,陸軒兄弟,已經被抓了,關在京都大牢。”

此話一出,廟內的氣氛瞬間降至冰點。

馬陽華急忙勸道:“公子,這定然是太子的奸計,想引您入甕,您萬萬不可上當!”

“是啊公子,您先走,我們弟兄幾個去劫獄,定能把陸軒兄弟救出來!”

眾人紛紛開口,都勸李陽先行離開。

李陽卻緩緩站起身,目光掃過眾人,聲音平靜卻堅定。

“他因我身陷囹圄,我豈能棄之不顧。”

“此行,我與你們同去。”

……

夜色漸深。

李陽與趙一刀等人,換上了不起眼的粗布麻衣,趁著夜色,悄然潛入了戒備森嚴的京都。

剛轉過一條小巷,一道黑影,鬼魅般地擋在了他們面前。

來人身穿黑衣,頭戴斗笠,看不清面容。

“我們主子有請,希望李公子能去見一面。”

黑衣人的聲音,聽不出喜怒。

“我們主子還說,只要李公子點頭,他便可為公子安排一樁婚事,迎娶當朝郡主,屆時,公子眼前的麻煩,主子也可以幫忙處理。”

李陽心中冷笑。

他知道,對方不是看中了他,而是看中了他背後,那個為他滅人滿門的季俊峰,以及季俊峰身後的天門山。

一個坐鎮著大宗師的頂尖勢力,這份誘惑,足以讓京都任何一方勢力為之瘋狂。

“不必了。”

李陽淡淡地吐出三個字,沒有絲毫猶豫,帶著趙一刀等人,轉身離去。

黑衣人站在原地,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斗笠下傳來一聲微不可聞的嘆息。

他本想提醒李陽,此去劫獄,乃是死路一條。

可既然對方不願見自己的主子,便代表著,他們終究不是一路人。

有些話,也就不必再說了。

……

不遠處的一座閣樓上。

當朝相國與太傅並肩而立,將巷中的一幕,盡收眼底。

“他拒絕了。”

太傅的聲音,帶著一絲惋惜。

相國捋了捋花白的鬍鬚,目光深邃。

“有傲骨,是好事,可惜,太過年輕,看不清局勢。”

“他身邊,雖然有幾個宗師,可也太小看,皇室的力量了。”

“可惜了那位,專門飛鴿傳書,像我們求情,本來還想賣個面子,做一次和事佬!”

“如今,太子佈下的天羅地網,他這一去,怕是有死無生了。”

兩人皆是輕輕一嘆,彷彿已經看到了李陽血濺當場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