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章 心思

在嶽不群看來,陳子正以氣御劍的路子,絕計不會有偏差。

老嶽心裡有底,再加上平時陳子正練功毫無遮掩。

那甯中則也曾窺見其中法門,便對嶽不群說起陳子正練功方式另闢蹊徑,進展頗快。

這讓嶽不群如何不好奇,當場便讓他將練功法門一一演示。

一看之後也覺得其中頗有真意。

嶽不群捋了捋鬍鬚心道:

“看來咱家老二對那武功一道自有一套獨特見解,這鍛鍊之法倒是頗有機巧。”

“不如就讓老二帶著師弟們練功罷,也算相互促進。”

“不過那盜天機實屬歪門邪道,萬要盯緊了,莫叫他帶歪了師弟、師妹。”

心裡有了計較,嶽不群便令陳子正帶領大家習武,將法門傳與門下弟子。

陳子正得了師傅首肯,心中歡喜。

他既然選擇了加入華山派,自然希望華山派上下個個都是好漢。

於是也不藏私,將其中要旨細細傳授。

並且趁著指導師弟、師妹練功的機會。

將腦海中的劍理拳意,掰開揉碎了,一點點傳給他們。

便閒暇之餘,藉著給小朋友講故事的由頭。

把什古、金、溫、梁裡,家國兒女,恩怨情仇,神功絕技,鬼蜮伎倆通通講給他們聽。

這下連老嶽也坐不住了,聽到老二講那陰謀詭計,神功奇遇也在一旁豎著耳朵聆聽。

待得了空閒,嶽不群叫來陳子正詢問由來。

陳子正心中早就編好了故事,只等師傅一開口,他便開始娓娓道來。

據陳子正所說,他小時候家門口餓倒一說書老頭。

當時大雪紛飛,天寒地凍,陳子正看他可憐,便舍了飯食與他。

後來才知道這人是個說書的,別的本事沒有,肚子裡倒是有一大堆故事。

這人感念他活命之恩,便將那混飯吃的故事畫本,全都講給他聽算作報答了。

不過此人只是與他說故事,其餘一蓋沒有,陳子正最後特意補充道。

嶽不群聽罷,心中卻認定此人必是高人。

那說書人講故事畫本也就罷了,稍有閱歷也能編出一二。

講那劍理拳意,神功妙法。其中大多數理論卻是高屋建瓴,絕不是常人能夠編撰。

其中的道理卻是連自己也是受益匪淺。

嶽不群捋著鬍鬚琢磨著:

“老二身世清白,上得山來,又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練出的武功,當是不會有問題。”

“既然此事於門中大有裨益,又何必深究其出處。”

既然認定此事於華山派有益無害,嶽不群也不在糾結其出處。

甚至嶽不群還曾偷偷嘗試過這些練功套路,將其中不合理之處挑了出來。

隔日便指點了陳子正改正套路中的謬誤。

再讓陳子正帶著師弟們去練習。

華山派門下就這麼有條不紊的各自精修武藝。

閒暇時,便央著二師兄陳子正講故事,增長見聞。

尤其是那令狐沖,平時陳子正帶著眾人習武練功,令狐沖總是不見人影。

但要是陳子正開始講故事,令狐沖絕對是第一個到的。

他雖然也喜歡聽師弟講那武學妙理、神功奇技。

但他更愛聽陳子正故事裡的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令狐沖越是聽那畫本故事,想到故事中的光怪陸離,他心裡便愈是躁動。

恨不得自己能代替其中人物行俠仗義,結交英豪。

時間總會撫平一切。

在陳子正肚子裡的故事被眾人掏空後。

那師弟、師妹也將陳子正的套路學了個完整。

如此便不需讓陳子正帶著練習了。

玉女峰上慢慢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

話說這人一旦閒下來,就愛胡思亂想。

陳子正覺得自己的華山派補完計劃十分成功,人也開始膨脹了。

練功閒暇之時,陳子正鬼鬼祟祟去書房尋那嶽不群。

洋洋灑灑提出一系列華山派產業改革辦法,並且暗戳戳的跟師傅提出想把華山派門人分個三六九等,吸納人才。

什麼一等真傳,二等內門,三等外門,四等雜役云云。

不過講著講著,卻在老嶽逐漸離譜的眼神中慢慢閉上了嘴。

“你給我出去!”

老嶽面無表情,一指門口讓陳子正出去。

看著陳子正垂頭喪氣的出了門,嶽不群搖頭笑嘆道:

“咱家老二雖然見識廣博,終歸還是不清楚什麼是江湖。”

“想在這個江湖立足,拳頭大才是硬道理,其餘做的再好又能發揮多大作用。”

轉念一想,又暗忖道:

“老大,老二這幾年苦練,根基已然足夠,再留在山上修行也無什意義。”

“不若放他們去江湖上見識一番罷,今後總不至於做個井底之蛙。”

心中有了計較,幾日後嶽不群便尋了個由頭,將令狐沖與陳子正二人叫到跟前。

讓二人分別演武,待他一番指點之後。

便傳了二人華山派高深內功“混元功”。

囑咐陳子正二人好好習練,待“混元功”入門,便讓二人下山歷練。

那令狐沖聽到“下山歷練”二字,歡天喜地的領了秘籍跑去練功去了。

而那陳子正得師傅嶽不群傳授“混元功”,也終於從獻計失敗的幽怨中走出來。

開始細細研究起,這部鼎鼎大名的武學。

——————————————

“華山內功心法”出自道家,雖然幾經刪改,通篇平鋪直敘。

卻也能看出幾分道家還丹玉液的影子。

“華山內功心法”,氣行周天,以任督二脈為主幹,途經數十處臟腑要穴。

於內府索取甘霖,降於丹田,使真氣猶如黃芽萌發,滋養肌體。

肌體壯大又能反哺氣血,進一步開發人體潛能。

而這混元功走的路子,卻是別出機杼。

按書中理論這人體便是一方小天地。

外部天地靈氣,隨呼吸吐納,流入體內。

人體元氣,又隨那天地靈氣,由周身孔竅帶出體外。

常人之所以有生老病死,便是因為留存不住體內元氣,又抵禦不了外部邪氣。

這“混元功”的作者陳摶老祖,有感於人體鄙陋。

既不能儲存天地靈氣,又留不住體內元氣。

所以才創出“混元功”,想要彌補人體缺憾,以達到不老不死的長生境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