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任那陳子正如何撒潑打滾,陳老爹便是咬死不許他去參與江湖勢力。
就為這事兒,父子兩人是三天兩頭定要吵上一回,誰來也勸不住。
時光悠悠,在陳家父子雞飛狗跳的鬥爭中,陳子正十五歲了。
老爹陳昂眼看著陳子正年歲漸長,卻是打死也不肯讀書,便也開始感到焦慮了。
“也罷。”
“聽說那嶽先生不僅武藝了得,在文壇也頗有名望。”
“自家兒子若是不考功名,能夠文武雙全,也算光耀門楣了。”
“總比這逆子在家胡作非為,成為個二世祖強。”
這凡事還得自個想得開,鬥爭了四五年。
陳老爹發現自己拗不過陳子正,終於是妥協了。
覺得送陳子正去華山派或許也是條不錯的出路。
於是陳昂便託了箇中人,與那華山嶽先生搭上了話。
說是家中獨子,自小仰慕嶽先生威名。
希望能將獨子送到嶽先生身邊習文練武,雕琢成材。
話說這華山派的嶽不群夫妻二人,也是江湖上頂頂有名的人物。
二人常年於江湖之中,做那行俠仗義、鋤強扶弱的義事。
不僅收拾了不少江湖敗類,也順帶收斂不義之財,用以扶危濟貧。
嶽先生更是憑著一身好武藝與滿腹經綸,在江湖上搏了個“君子劍”的響亮名頭。
後來,這嶽不群的髮妻甯中則懷孕了,夫妻倆也不宜繼續行走江湖。
嶽不群便拿出幾年闖蕩攢下的家資,在華山周邊購置了不少產業。
從此不再行走江湖,欲在華山上教子授徒。
正在他琢磨著想要多收弟子,壯大華山派門楣時。
陳家前來說項的人上了華山山門。
這便趕巧了,嶽不群剛動了收徒的念頭,便有人自動送上門來。
嶽不群也感嘆道:
“此子定是與我有緣!”
他心中有了計較,便先偷偷前去陳家踩點。
一來是想了解此子的心性脾氣,二來是想摸清陳家的背景跟腳。
一連數日,嶽不群就跟著陳子正背後。
看他檢視自家田產,指導農戶耕種。
與貧苦百姓亦能談笑風生,心中也有了底。
隨後他便尋了時日親自去陳家拜訪。
那陳家殷實,陳子正每日好吃好喝的,身子骨自然不差。
待嶽不群替他摸了骨,見其骨骼無有缺陷。
便也沒再猶豫,點頭將他收入了門牆。
陳子正在家中給父母磕了三個響頭之後,便跟著嶽不群上了華山。
那華山派駐地坐落於華山玉女峰。
整座宅院依山而建,遠遠望去。
當中一處廳堂猶為顯眼,正是那華山正氣堂。
正氣堂背後是幾十間房舍,皆是青磚綠瓦,丹楹刻桷。
其間茂林修竹,曲逕疏籬,亭臺樓閣錯落有致。
便是從這華山派的宅院,也能影影約約看出幾分當年的盛景。
嶽不群領著陳子正來到正氣堂,又將妻女、徒弟喚出。
華山派如今人丁凋零,除了僕役、伙伕。
便只有嶽不群以及他的妻女加上徒弟,一共四人。
華山派人丁不旺,自然一切從簡。
今日陳子正見過眾人,便算是拜入了嶽不群門下,按輩分門中排行老二。
上有大師兄令狐沖,此人乃是一個孤兒。
早年嶽不群夫婦於江湖上行俠仗義,見他天賦不凡,又是孤家寡人一個。
便將令狐沖領回來收入門下,當作子侄培養。
下有一小師妹嶽靈珊,乃是掌門千金。
不過嶽不群夫婦憐其年紀尚幼,暫不列入門牆。
只是讓她跟著孃親甯中則,讀書習字順帶調教武功。
這陳子正要列入華山派門牆,可不是嶽不群點頭就成的。
首先他需得按照師傅的指點,拜過祖師爺。
然後再拜師傅、師孃。
隨後還要跟著大師兄,背誦華山派門規。
來來回回花費三五日,這才完成了一系列入門儀式。
待嶽不群考校過他門規,終於告訴他。
從明早開始,師傅準備傳授他武學根基了。
陳子正聞言喜不自勝,一想到武功絕學,他幾乎一夜沒合過眼。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日清晨,天不亮陳子正便爬起來。
坐在院中,等待嶽不群起床了。
待嶽不群起了個大早,前來尋他。
見其如此積極,也是會心一笑。
招招手,將陳子正帶到那房舍背後的竹林中。
那嶽不群望著小徒弟,滿含期許的說道:
“子正,普天之下修習武藝,最好便是在筋骨尚未成型之時。”
“你年歲已過十五,算不得最好習武時機。”
“所以若想練出一身好武藝,可要比常人更加刻苦才行。”
陳子正一聽,心裡便涼了半截。
他急忙出聲問道:
“師傅!”
“那我於武學一道,可還能有所成就?”
陳子正聽說自己,錯過最佳習武年齡。
他有點擔心,自己今後會以廢材流開局。
這天下提升武學資質的方法雖多,但若是能正經練武。
誰會願意大費周章的,去外頭尋找機緣。
他只期待嶽不群說他資質平平,但不影響正常練武,也就滿足了。
只見那嶽不群揹著左手,右手捋須沉吟道:
“武學一道!”
“根骨是一環,悟性是一環,更重要的乃是心性!”
“我華山派武學,脫胎於玄門正宗。”
“以練氣為主,練劍為輔。”
“練氣者積蓄內力,年歲越長,修為越是高深。”
“待內功有成之時,舉手投足皆有莫大威能。”
“你也無需胡思亂想。”
“只要依我華山派的法子刻苦勤練,江湖上未嘗沒有你一席之地!”
聽罷,陳子正如何不知師傅是在哄他勤學苦練,便也心中稍定。
於是他好奇的問道:
“師傅。”
“不知我華山派,那華山九功,哪門內功心法最為精妙,我能否每樣都看上一看?”
陳子正對武學沒概念,他只想著多背幾本武功秘籍。
或許能根據現代人的思維,觸類旁通也說不一定。
嶽不群瞟了陳子正一眼,面露不悅道:
“本派武學首重根基,武學一道,一步一個腳印。”
“子正你怎的不學好,學你那師兄油滑性子,總想貪多求快!”
陳子正見嶽不群面露不悅,知道師傅怕是誤會了。
於是他假裝叫屈,手裡連比帶劃道:
“師傅!”
“大師兄整日在我面前演練拳劍,打的虎虎生風。”
“我看的我眼饞,恨不得立馬跟他一般,練就一身高強武藝。”
嶽不群聞言,知道他不是貪心,便又笑眯眯的引導道:
“你師兄自小孤苦無依江湖討食,後來又跟在我身邊,諸般調教方才有此修為。”
“你家境殷實,罕有吃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若想趕上他,還得費一番苦功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