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章 “大明將傾”:崇禎皇帝的絕望

“哈哈.....”

“諸位,快快請起。”

“吾得諸君,則帝業可成矣。”

蘇成睿謙虛的說道。

他都已經能夠想像到自己未來坐在皇宮的龍椅上面,左擁右抱,封賞百官,指點江山。

一念及這些,他亦是十分激動,興奮。

“謝主公!”

五人說道。

之後,蘇成睿在拜將臺上,開始冊封任命:

趙子龍為大將軍,統帥三軍,親掌五軍營中軍100,000兵馬。

于謙為上將軍,統帥神機營,直轄【風字營】和【林字營】。

擢升陳慶之為上將軍,督帥三千營50000兵馬。

于禁為左將軍,為于謙副手,掌控【山字營】。

夏侯淵為右將軍,為于謙副手,掌控【火字營】。

許諸為右將軍,統帥五軍營“左武衛”50000兵馬。

樊忠為右將軍,統帥五軍營“右武衛”50000兵馬。

之後,也將其餘的各部武將一一進行冊封任職。

在拜將冊封之後,一應的武將們帶自各部各歸其營,開始安頓下來。

至於蘇成睿則在臨時的王帳裡面召見趙子龍、許諸、雨化田等新近冊封的武將,他在謀劃對吳家的行動。

“諸位!”

“坐!”

蘇成睿坐在上位,他指著兩側的椅子,吩咐起來。

“諾!”

趙子龍等諸將聞言依主次坐下。

靜侯其指示。

“今本王收到秘報,叛軍將領唐通偽裝入城,收買京營提督吳襄這老賊,意圖裡應外合,背叛大明。”

“此事本王絕對不能坐視不理。”

“子龍!”

“本王和雨化田帶人前往殺賊,營中軍務由你暫代。”

蘇成睿說道。

“主公!”

“一個小小的吳襄,子龍帶兵前往即可,你是千金之軀,不可輕易涉險的。”

“還請三思。”

趙子龍拱手說道。

“子龍忠勇,本王自是明曉。”

“不過,此事關係重大,必須親自前往,至於本王的安危,爾等放心。”

“一些宵小還休不得本王。”

“子龍,于謙,慶之,爾等貴為三營的主帥,本王在離開前,有些事情囑咐你們。”

“在本王離開之後,你們整訓兵備,做好準備。”

“隨時準備出兵。”

“殺闖寇!”

“興我大明!”

蘇成睿特別囑咐起來。

“諾!”

諸將拱手說道。

“于謙!”

“本王為給你們神機營準備了2000門的紅夷大炮,還配有專屬的炮車,便於移動,接下來,你們好生的熟悉其操作。”

“一旦開戰,你們將成為主力,給本王好生的消滅賊寇,懂不?”

蘇成睿說道。

“諾!”

一聽有新式的紅衣大炮,數量還是2000門,于謙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些全都是攻城掠地的大殺器。

.......

京師!

紫禁城,皇極殿。

(早朝正在進行中......)

大廈將傾!

一眾文武面如死灰,失魂落魄,無精打采,近乎絕望,他們沒有半點兒的生氣。

“......”

崇禎帝同樣也處在絕望之中。

有些彷徨的坐在這一張代表天下至尊權力的蟠龍寶座上面。

沉默!

一個偌大的朝堂,一時間鴉雀無聲。

靜悄悄的。

壓抑!

如今,在朝堂上面的文武大臣們全明白,這個時候,談什麼政務全是在扯淡,為今之計,如何應對城外的闖王賊寇,方是最重要的事情。

兵臨城下!

京營敗落,禁軍廢弛。

大明朝內無可用之兵,外無勤王之師。

亡國亦在頃刻之間......

三公,內閣大臣,六部官員,均在緘默。

“陛下,闖賊攻勢日大,臣請陛下以天下計,以江山計,立即組織人手,輕裝離開京城,臣相信在禁軍的忠勇護衛下,一定能夠殺出血路,經山東,南下應天府。”

“陛下在,則大明在。”

“請陛下三思。”

禮部侍郎,顧同出列,躬身一拜,而後進諫起來。

字字泣血,猶如杜鵑哀鳴。

一切赤誠。

此人也算得上是一位忠勇為國的官員。

在今天這樣的情形下,還膽敢出來死諫朝堂,勇氣可嘉。

此乃忠臣也。

如今,京師危如累卵,士氣低迷,人心惶亂,死守這是萬萬守不住的。

城破,也就是一兩天的事情。

為今之計,唯有戰略轉移,只要大明崇禎帝還活著,大明朝就不會滅亡。

一旦崇禎帝順利的離開京師,前往應天府即位,一切都還能夠來得及。

大明覆興亦有望也。

江南地區,經濟繁榮,一應的稅賦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人口眾多,還有不少可戰的軍隊。

比如說,史可法的軍隊。

江南的民心,尚可用也。

藉助長江天險,還能用來抵禦闖賊的南下,大明亦能延續下去。

此乃當前最佳的選擇。

“兵部!”

“這個......”

“送往山海關的詔令還沒有回信嗎?吳山桂還沒有率兵回救京師嗎?”

“還有,吳愛卿在否?”

“如今京師的防禦又是何等的情況?”

“闖賊?”

......

蟠龍寶座上面,崇禎帝滿心憂慮,自闖賊克大同,進逼【昌平城】,而後兵圍京師以來,他一直沒有合過眼,這頭髮都白了一大半。

他如今將所有的希望,放在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身上,在京師,他任命吳襄為京營提督,負責京師保衛戰。

大明的興衰,一切的希望,他全數放在吳家人的身上。

不得不說,還是挺悲涼的。

英雄遲暮,不外如是。

可憐。

“回稟陛下!”

“暫未收到來自山海關的呈報,有可能是傳詔之人在路上發生了意外。”

“所以......”

“吳大人提督京營,正在前線督戰,沒有前來上朝。”

一位值日官,出列,彙報。

他這話說出來,虛頭晃腦的,沒有半分的可信度。

一片推托之詞。

荒謬!

“吳襄未上朝,可有告過假?”

崇禎帝強忍著心裡面的慍怒,問道。

什麼狗屁傳詔之人發生意外,還不是在忽悠朕?

朕這次是錯信這個吳三桂?

什麼忠勇之將?全都是在扯淡......

虛偽!

扯皮!

搪塞!

此人分明就是包藏禍心,狼子野心......

心懷鬼胎!

可恨!

他雖然剛愎自用,但不是傻瓜,山海兵和京師不過一日的路程,傳詔之人全都是身經百戰之人,怎麼可能會到現在還沒有回信?

一切不過是託詞罷了。

可惡!

還有,這個吳襄,原為遼東總兵,“大淩河一戰”,此人當了逃兵,他亦是顧念吳三桂的面子,方才任命他為京營提督,負責保衛京師。

不成想......

如今國之危難,他竟然連早朝都不告假?

大膽!

狂妄!

一群悖逆之臣,吳襄和其子吳三桂......

一丘之貉!

偽善!

該死。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