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9章 自立一戶

這是林元洲第一次看到開完荒的藥山,站在山頂,俯瞰下方,無比震撼。

蘇然指著下方一一為林元洲介紹,“東側的梯田已經平整好了,準備種連翹;西側土地貧瘠澆水比較費力,光照也少,打算種些耐寒耐旱的遠志、黃芩、乾草什麼的;至於旱半夏、何首烏、天南星那些都種在山下樹林那邊的藥田裡。

東南那片山坡坡度緩,相對平整,可以種果樹,我查過縣誌,曲城附近有種果樹的歷史,也實地勘測過,適合種核桃、毛桃和李子。

有處溝底比較溼潤,應該能種三七,具體情況還得你這個專業人士看了再說。還有五倍子和何首烏什麼的,可以種在那邊的樹林裡,林木比較茂盛,落葉腐土蓄積也夠.......”

林元洲看著規劃好的藥田梯田山坡,看著在田裡忙碌的藥農,聽著蘇然的介紹,彷彿看到了藥材長起來的繁茂情形,難以想象才短短兩個來月,蘇然就將荒山弄成了這樣。

更讓林元洲震驚的還在後面,蘇然帶著他下到山腰,指著那條正在挖掘的水渠對他道:“等這條水渠修好,水就會源源不斷從這裡流過來,穿過這個山谷,匯入下面的河道。

這條河通往護城河,你來的時候應該看到了,河道正在挖掘,大概這個月底就能竣工。

等護城河挖好,就可以用小船裝載藥材順流而下直接抵達護城河,省的人從山上往下背了。

一些無法用水路運送的,也不用翻山越嶺繞路回城,等引水入渠完成,工程隊就開始蓋城牆。

我準備把整個曲城往外擴五十丈,建一圈外城牆,到時候藥山下側的那處高坡會被全部剷平,外城門會建在離藥山入口不到三里的地方。

收穫的藥材可以直接從外城門入城,經曲城運往其他地方。今年我們又組建了兩支商隊,確保每天都有商隊往返平陽府和潞安府,你什麼都不用擔心,只需把藥材儘可能多的種出來,加工好就行。”

林元洲震驚地說不出話來,引水入渠,擴張建外城牆,這種規模的工程是一個小縣城能搞出來的嗎?

絳州郡也沒有這樣的人力物力財力吧,整個平陽府只有府城才有內外城牆,外城牆還是平陽關的關隘,是朝廷花重金修建的,可蘇然卻要憑一縣之力大搞特稿,她真不怕一個不慎搞出問題?

蘇然見林元洲對她這麼沒信心,便稍稍對他透了點底,“這場暴雪雲夏各州府都有受災,大名府和潞安府的災情都很嚴重,新鮮時蔬很匱乏,高價也有人買。

我們在京城郊外弄了個專門種菜的莊子,第一批芽菜已經賣出去了,不出意外的話,一天淨賺四五百兩問題不大。

除了菜,毛氈靴和毛衣賣的也很好,現在平陽府、曲城、石門、衛河都建有加工坊,絳州郡等幾個郡縣也設有加工點,依然供不應求,其他州府我們的售價要比平陽府高一倍,利潤很可觀。”

林元洲看著蘇然,心情複雜,知道她能幹,和知道她竟然這麼能幹,感覺很不一樣。

他忍不住懷疑祖父想讓蘇然幫他把杏林堂做大做強的願望是否能實現,他這樣的人真的能入她的法眼嗎?

抿了抿唇,壓下心裡的不安,林元洲關切問道:“這樣大的工程,肯定需要不少人手吧,咱們曲城的人夠用嗎?需不需要從其他地方招工啊?”

“夠用,曲城最不缺的就是人!”蘇然長嘆了口氣,“雪都停了這麼多天,每天還有難民拖家帶口來曲城投奔,今天才初九,我們這個月就已經收容了一千三百多名難民了。”

林元洲也忍不住嘆了口氣,“平陽府受災也很嚴重,到處都有難民,知府大人前兩天還去了商會,希望富商們能慷慨解囊捐助些財物,幫助災民共渡難關,我代表杏林堂捐了一千兩銀子和兩車藥材,希望能有所幫助吧。”

蘇然笑笑,“少東家宅心仁厚,將來一定會有福報的。”

“福報不敢奢求,只希望能得償所願,跟別人一樣兒女雙全闔家美滿就好。”林元洲望著蘇然,滿是期待。

蘇然沒接話,這種願望她可幫不了,林元洲是個很好的合作伙伴,但是嫁人,免談。

她不想成為誰的妻子,更不想成為誰的母親,她只想做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林元洲見蘇然這個反應,心下黯然,他覺得自己已經很主動了,但是蘇然卻好像對他沒什麼意思,想想比自己更主動的柳道非,他這心裡真是沒底。

可是好不容易才看上的人,林元洲不想這麼輕易放棄,見蘇然不說話,便主動開口找話題,

“我聽杏林堂的大掌櫃說,你把醫女們都帶走訓練去了,還要把她們正式入軍籍?”

“對,我和沈將軍很早就有組建女營的計劃,趁現在能騰出手,就把這件事辦了。”蘇然點頭道。

林元洲不由皺起眉頭,軍籍可不是好入的,再想換回來可難了。

按照先皇后時的慣例,但凡入了女營的女子,必須在軍中服役五年以上方可自由婚配,女子的花樣年華何其寶貴,五年足以把一個妙齡少女熬成老姑娘,再想嫁個合適的人可就難了。

如果服役未滿五年,就要退出嫁人,要挨二十軍棍,還要撤銷一應軍功封賞,之前拿命立下的功勞,就都白費了。

林元洲能想到的,蘇然早就想到了,但她依然堅持女營全部入籍,不僅是為了約束她們,更是為了保障她們的權益。

只有入籍在冊的將士,才能獲得餉銀補貼福利,享受傷殘亡故撫卹,還能單獨建立軍戶戶籍。

這點對女營眾人格外重要,因為她們要不是被家裡拋棄,要不是從家裡逃出來,都是實在在家裡待不下去,才來做的醫女。

單獨建立軍戶戶籍,是對她們最大的保護,能讓她們最大限度的擺脫家庭的剝削壓榨,自立一戶,所有財產都可以放在自己名下,留給自己的後代繼承。

林元洲忍不住提醒蘇然,“這批醫女年齡最小的十三歲,最大的二十三歲,服役五年結束,最小的都十八歲了,最大的眼看快三十歲了,你讓她們嫁給誰啊?誰會娶滿身傷痕整日在男人堆裡打滾的女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