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討論會結束,最終關於搭乘夸父01號艦前往火星探索的首批人選分配方案出來。
夸父01號艦是開創集團獨立研發製造,星艦的基礎操作控制和飛船內的服務安保都是由開創集團自己的工作人員承擔,這個是基本條件。
除此之外,乘坐夸父01號艦去火星的,還有兩批人。
1,人類首次載人飛船前往火星探索之旅的記錄片拍攝人員,以及隨行媒體記者。
2,本次火星探索,涉及很多科研專案,除了開創集團自己承接的火星地質考察外,全球各國科研機構都可以提交自己的火星研究計劃,如果透過的話,將能獲得搭乘夸父01號艦前往火星的機會,並擁有星艦實驗室裝置的使用權。
兩批人,除了華夏擁有固定名額外,剩下的將由全球各國來共同競爭。
為此,在聯合國會議結束後,江夜明的推客賬戶和集團總公司主頁就出現了相同的資訊。
這條資訊的釋出迅速引起了全球範圍內的轟動與熱議。
江夜明作為開創集團的控制人,其推客賬戶上的這一動態迅速獲得了數百萬次的轉發和評論,成為了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人們紛紛對夸父01號艦的火星探索任務表示出濃厚的興趣與期待,同時也對能夠參與這一歷史性事件的人員選拔過程充滿了好奇。
最先行動的是新聞行業和娛樂圈。
大量紀錄片導演向開創集團發去了自己的簡介。
但他們的競爭對手也不可小視,很多電影電視劇導演,也加入了競爭的行列。
對於任何一個導演來說,都無法放棄這麼有趣的事情。
導演們帶頭,迎來了影視圈更多人的參與。
眾多當紅明星和知名藝人紛紛透過社交媒體宣佈自己有意參與此次火星探索的紀錄片拍攝或隨行媒體記者工作。他們意識到這是一個能夠載入史冊的機會,即使需要面對未知的挑戰和長時間的太空旅行,也願意為此付出努力。
在競爭激烈的選拔過程中,明星們不僅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和魅力,還積極尋求與其他領域的合作機會。他們與紀錄片導演、攝影師等團隊成員緊密配合,共同策劃拍攝方案,力求在選拔中脫穎而出。
隨著選拔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頂級影視製作團隊加入到這場競爭中來。他們帶來了豐富的拍攝經驗和先進的技術裝置,為紀錄片的製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為了吸引評審委員會的注意,各團隊紛紛提出創新的拍攝方案。有的團隊計劃採用虛擬現實技術,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火星探索的震撼;有的團隊則計劃拍攝一部以火星為背景的科幻電影,將探索與娛樂完美融合。
娛樂圈的積極參與引發了社交媒體的廣泛熱議。明星們的動態和選拔過程成為了網友們關注的焦點,相關話題的討論量和轉發量不斷攀升。
為了擴大影響力,娛樂圈還與科技界、學術界等進行了跨界合作宣傳。透過聯合舉辦活動、釋出聯名海報等方式,共同推動夸父01號艦火星探索任務的宣傳和推廣工作。
科技界和學術界其實比娛樂圈更重視這次行動,他們很清楚的明白能夠乘坐夸父01號艦前往火星進行科學考察實驗的重要性。
他們深知,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太空旅行,更是人類探索宇宙奧秘、拓展科學邊界的里程碑式事件。因此,當這一訊息傳出後,科技界與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們迅速行動起來,以高度的熱情和嚴謹的態度投入到準備工作中。
各大科研機構和高校紛紛組建專項研究團隊,聚焦火星地質、氣候、生命跡象等多個領域,制定詳細的科學考察計劃。這些團隊由經驗豐富的科學家領銜,匯聚了各學科領域的精英人才。
為了確保科研人員在極端環境下的工作效率與安全,科技界還組織了一系列模擬實驗與訓練。透過模擬火星環境,科研人員可以提前適應低重力、強輻射等惡劣條件,為實際探索做好充分準備。
他們基於現有資料和理論框架,對火星的地質結構、氣候演變、生命可能性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預測。透過構建高精度模型,他們為實際探索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支援和參考依據。
..........
在全球關注下,夸父01號艦的成員選拔總算是結束。
關於紀錄片拍攝小組和隨行記者,最終是選出了一個影視圈的聯合國小團隊,都是些知名度極高,又有實力的成員,正是這種豪華的團隊,才打敗了其他對手脫穎而出。
但相比火星科研專案的選拔,他們就遜色多了。
全球大大小小上萬家科研機構提出火星科研專案方案。
最終從裡面選出的只有五個。
這是五個極有代表性,不同研究領域的科研專案。
火星大氣與氣候演化研究:
研究領域:大氣科學、氣候學
專案簡介:該專案旨在透過高精度儀器分析火星大氣成分、溫度、風速、氣壓等引數,結合歷史資料和模型模擬,探究火星大氣層的形成與演變歷程,以及其對火星氣候變化的影響。特別關注火星是否存在或曾存在過適宜生命存在的大氣條件。
火星生命跡象探測與生物地球化學研究:
研究領域:生物學、地球化學
專案簡介:該專案利用先進的生物標誌物檢測技術、微生物探測器和生命探測儀器,在火星表面及潛在的水體(如地下水、冰層)中尋找生命存在的直接或間接證據。同時,分析火星土壤和岩石中的有機物質、礦物質等,探究火星曆史上是否具備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條件。
火星磁場與太陽風相互作用研究:
研究領域:天體物理學、空間物理學
專案簡介:該專案將部署磁場探測器和粒子探測器,研究火星磁場的當前狀態、歷史演變以及與太陽風的相互作用機制。這有助於理解火星磁場的消失對火星大氣和氣候的長期影響,以及太陽系行星磁場演化的普遍規律。
火星水資源分佈與迴圈研究:
研究領域:水文學、行星科學
專案簡介:該專案利用雷達探測、光譜分析等技術手段,詳細繪製火星表面及地下的水資源分佈圖,包括水冰、液態水(如果存在)等。同時,研究火星水資源的形成、儲存、迴圈和消失過程,評估火星水資源對未來載人火星基地建設的潛在價值。
火星社會與心理適應性研究:
研究領域: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
專案簡介(儘管這是一個非傳統科學專案,但在長期火星探索計劃中具有重要意義):該專案關注未來火星居民的心理狀態、社會結構和文化適應性問題。透過模擬實驗、本次火星探索人員調查、訪談等方法,研究人類在火星環境下的心理狀態變化、團隊合作與衝突解決、文化傳承與創新等議題,為長期載人火星探索任務提供心理學和社會學支援。
.........
選拔結束,距離夸父01號艦出發,還有兩個半月時間。
這兩個月時間內,所有選中人員,將會進行長途太空旅行適應性訓練,以及火星環境適應性訓練。
這些訓練,比以往更完善。
除了夢境虛擬現實中的輔助培訓外,更多進行了現實模擬訓練。
比如:
零重力與低重力星球環境模擬:使用水浮床、旋轉艙等設施模擬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幫助隊員適應身體在無重力狀態下的移動、平衡和作業能力。
力量與耐力訓練:增強隊員的肌肉力量和耐力,以應對太空旅行中可能遇到的體力挑戰,包括使用特定器械進行全身力量訓練、有氧運動等。
心肺功能提升:透過高強度的間歇性訓練、有氧運動等,提高隊員的心肺功能,以適應太空艙內有限的空間和可能的低氧環境。
壓力管理:教授有效的壓力應對技巧,如冥想、呼吸練習、正念減壓等,幫助隊員在緊張、孤獨或壓力環境下保持冷靜和專注。
心理諮詢與輔導:定期為隊員提供心理諮詢,識別並解決潛在的心理問題,如孤獨感、焦慮、抑鬱等。
團隊建設與溝通:透過團隊活動、角色扮演、衝突解決演練等,增強隊員之間的信任、溝通和協作能力,確保在太空任務中能夠高效配合。
夸父01號艦系統熟悉:詳細介紹夸父01號艦的構造、各系統工作原理、緊急逃生程式等,確保每位隊員都能熟練掌握。
模擬操作演練:在模擬艙內進行航天器操作演練,包括飛行控制、生命維持系統操作、科學實驗操作等,提高實際操作技能。
故障排除與應急響應:模擬各種可能的故障情況,訓練隊員迅速診斷問題、採取應急措施並報告給指揮中心。
緊急生存訓練:教授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技能,如太空服穿戴與脫卸、緊急呼吸器使用、自救互救技巧等。
資源管理與節約:教育隊員如何在有限的水、食物、氧氣等資源下生存,並學會合理規劃和使用這些資源。
還有,健康監測裝置使用,基本醫療知識與技能等基礎醫療能力培訓。
可以說,這次的火星探索計劃,非常的正規、嚴謹,不能有一點馬虎。
..........
而在同時,江夜明也在安排著開創集團實際參與夸父01號艦的內部人員配置。
最信任的時空僱員,是必不可少的。
夸父01號艦的維修部,動力部,主控中心這三個重要部門的職務,全部都是時空僱員來承擔。
包括時空工程師,微縮人類。
但微縮人類並不適合以真面目與正常人類見面,該怎麼讓他們參與夸父01號艦的工作中,又不被正常人類發現問題呢?
江夜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智慧機器人當做載具。
他將這個想法與微縮人類進行溝通,卻沒想,對方也是這麼想的。
是啊,微縮人類那麼小,它們價值著宛如參天巨人的機器人,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帶感的事情。
但要讓微縮人類控制一架智慧機器人,就得讓他們學會與人工智慧配合。
為了做到這一切。
方文和時空僱員們對一臺智慧機器人進行了改造。
機器人的內部改造出大量的內部通道,這些內部通道透過電磁裝置連通各處,微縮人類可以乘坐電磁床送裝置去機器人內部各處進行檢修,維護,操作等行為。
同時,機器人內部的所有行為元件,都進行了改造,擁有人工智慧單獨控制、人工智慧與微縮人類協同控制兩種模式。
一旦開啟人工智慧與微縮人類協同控制模式,微縮人類就可以在機器人內部各行為元件進行聯合操作。
但這種操作的難度特別的大,必須人工智慧承擔大部分基礎操作才行。
儘管如此,微縮人類任然樂此不疲,不斷學習,訓練如何與人工智慧配合。
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機器人總算是做到和人類差不多的行動表象。
這一切的資料積累,都被人工智慧記錄下來。
現在微縮人類駕駛機器人的資料,為了來就是正常人類駕駛超級機器人在太空中戰鬥的資料積累。
總有一天,開創集團可以造出巨大化的戰鬥機器人,在太空中為地球戰鬥。
...........
2013年10月12日。
一切準備就緒,所有夸父01號艦成員登船,準備起飛前往火星。
江夜明作為夸父01號艦船長,第一個走到登艦口,將一瓶香檳在艦船外壁上砸破,然後剪斷了長長的彩花,完成中西方混合的剪彩儀式。
隨後,在他的帶領下,所有夸父01號艦成員進入艦船中。
這些人中,媒體記者,紀錄片拍攝組,五個科研專案成員共計87人。
另外有328位開創工作人員,其中時空僱員150人,其他內部服務安保人員178人。
以及500具服務和各種作業機器人。
江夜明走進控制中心,一臉嚴肅下達指令:“起飛。”
夸父01號艦的六個巨型可控核聚變裝置同時啟動,大地在那一瞬間在震動。
隨即,在反重力作用下,飛船升空懸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