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就要追到倭賊的三個人,立馬被黃才良這席話掃了興致,圍坐在火堆旁各自琢磨起來。
一夜無話,第二天部下問楊洪隊伍是不是開拔,楊洪瞥了眼黃才良,想了想,回答說照舊往前追擊。
約莫兩個時辰過後,兩匹快馬從隊伍後面追上楊洪,手裡拿著萬戶大人的口諭。
楊洪的隊伍從來沒有固定的駐紮處,因為他的任務就是剿殺所有越過岸防的倭賊,以往的時候,他只有在隊伍休整或者回主營覆命時才會得到萬戶大人的新指令。
像今天這樣萬戶大人命人找到自己傳達口諭,還是頭一回。
傳令兵尚未頒佈口諭,楊洪便想起昨晚黃才良給起的卦。
“楊洪聽令!”傳令兵都沒下馬,一把甩開手中的卷軸。
楊洪頓時跳下馬來,和一同跳下來的郭強等人單膝跪在地上。
“軍情告急,命你部即刻啟程趕往襄陽府,向帖木兒大人覆命。”
短短三句話,傳令兵唸完就要走。
但是楊洪叫住了他。
“兄弟,什麼軍情這麼緊急啊,我們還在追一夥倭賊呢。”
傳令兵一臉疲憊,卻非常著急。
“楊大人,說實話我也不清楚,不過這好像是都護府直接下達的命令,萬戶大人也只是轉達而已。不說了,還有幾位大人得送,告辭,楊大人。”
不等楊洪回答,傳令兵一蹬馬,疾馳而去。
楊洪愣了片刻,忽地抬頭看了看頭頂,“沒過午時,小子,真被你說中啦!”
......
鄭玉山的娘終歸還是死了!
不過鄭玉山並沒有過多傷心,他跟黃才月說,辰州這幾年他娘過得很安心,去世的時候自己也在身邊,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黃才月知道,鄭玉山這麼說多半還是想給自己寬心。
不過有句話玉山說對了,那就是在辰州的這幾年,大家都過得很安心,她自己、鄭玉山孃兒倆,還有老大。
在徐昆的幫助下,他們利用木頭和那些殘磚斷瓦建起來一個三間屋的院子。
經過幾年不斷地修葺,院子裡不僅有茅廁廚房,房前屋後還多了成片的菜園子,鄭玉山他娘甚至在集市上淘換來一群小雞餵了起來,如今這群小雞已經發展成一大群雞了。
或許是遠離鬧市,幾個人又受夠了外面的紛爭,在這個寧靜的院子裡,大家夥兒都過得很安心。
很多時候,黃才月以為自己都忘了自己的不共戴天之仇和尋找親人的事。
除了夜深人靜的時候。
無親無故,玉山孃的葬禮很簡單,除了院子裡的幾個人,也就是徐昆親自過來吊了下喪。
回去的路上,黃才月上前扶了扶鄭玉山的胳膊。
“玉山,節哀順變,別太傷心了。”
鄭玉山拍了拍黃才月的手,“這樣的世道,我娘能善終,也算老天爺仁慈了。才月,我沒事兒。”
徐昆走在最後面,感嘆道:“是啊,這樣的世道,有多少人能善終呢!”
這幾年的時間裡,按照徐昆的叮囑,黃才月幾人很少外出,僅有的外出也不過是去集市換些生活物資。
不過外面的情況他們還是瞭解不少,多是徐昆告訴他們的。
據徐昆所說,近日朝廷雖然重返嶺南,但因內部紛爭不斷,朝廷終究示弱。
又因“大宋遺民”蓄謀已久,各地起義此起彼伏,使得朝廷在嶺南的統治有形無實。
這幾天,徐昆一直在說襄陽,說是各地義軍已經前往襄陽,意圖起事,就連這大山裡的辰州都有人在腦袋上綁上了紅巾。
“徐昆大哥,你說這次襄陽起事,朝廷和義軍誰勝誰負呢?”黃才月忽然問道。
徐昆一愣,他沒想到黃才月會問出這句話,“這個嘛,難說。朝廷雖然示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義軍雖然勢眾,但畢竟是一團散沙。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誰勝誰負,最後遭殃的始終是百姓。”
對於最後這一點,黃才月三人深有體會,於是三人都沉默了。
片刻過後,黃才月忽然抬起頭來看向老大,“老大,你說二叔三叔會不會也在義軍裡頭?”
老大苦笑一聲,“我怎麼會知道!不過既然徐大哥說嶺南的義軍都到了,那可能就在吧。”
黃才月想了想,道:“要不,咱們去看看?”
此話一出,三個男人都呆住了。
“不行!”首先開口的是徐昆,“此次義軍魚龍混雜,各路人士都有,你們去太危險了。”
老大也說道:“打打殺殺有什麼好看的,而且就算找到了你二叔三叔,你想怎樣?跟著他們參加義軍?”
黃才月卻不以為然,“我們悄悄去,就是瞧瞧熱鬧,找到二叔了就見個面,說說最近的情況,沒找到瞧完熱鬧就回來唄。”
鄭玉山此時眼睛一亮,道:“也好,我們很久沒有見外面的世界了,去瞧瞧也好,最好能順便殺幾條蒙古狗!”
徐昆還想勸阻,黃才月卻搶先開口,“徐大哥,你放心,這次我們喬裝出去,也不惹事兒。我來這兒也有許多年了,我就想見見我二叔三叔,告訴他們我在這兒。”
老大搖了搖頭,衝徐昆道:“她打定的主意,沒人能改變得了,我看你還是別勸了。”
徐昆嘆了口氣,思索良久,“即使如此,那我就與你們同去。不過事先說好,這一路咱們只能旁觀,儘量不要太惹眼。”
黃才月聞言歡呼,當即拉著幾人回到院子裡,商量該帶點兒什麼上路。
三天之後,一行四人打點妥當,告別徐昆家人後便出發了。
誰知剛出路口來到集市,四人就被一名高個子年輕人給攔住去路。
黃才月定睛一看,立馬便認出來,他就是那天跟著老蔡的年輕人。
“徐先生,家師有請!”年輕人有理有節,但是語氣不容拒絕。
徐昆看上去有些心虛,略一頷首,望了望身後的黃才月,隨後道:“沒想到蔡老年近古稀還這麼耳聰目明。”
年輕人嘴角泛起一絲得意的笑容,“徐先生應該知道,天底下少有能瞞過家師的事情。請吧,家師已恭候多時。”
黃才月三人倒是覺得沒什麼,這一走至少月餘,跟蔡老打聲招呼也是可以的,畢竟他跟公公是老交情嘛。
只是黃才月有些奇怪,徐昆似乎不願意去見蔡老。
不過徐昆好像拗不過,稍稍遲疑之後便挪動腳步跟隨年輕人走去。
不多時,一行人來到城外一處茶水攤旁,蔡老就坐在那裡。
“四位這是要出遠門兒啊,我老頭兒能問一問你們要去哪裡嗎?”老蔡面前已經擺好了五盞茶水。
黃才月首先上前,坐下道:“蔡老,我們想去襄陽瞧一瞧。”
徐昆這時也走過來,“才月姑娘去意已決,這兵荒馬亂的,我不放心,就隨她一同去。”
老蔡面含微笑,點點頭道:“嗯,也是,一個女兒家家,冒險去兵亂之地,的確有些不妥。這樣吧,諸位要是不嫌棄,讓我這徒弟也跟著吧,多個人多份力量,也多個保險不是。”
這個時候,黃才月才看見老蔡手邊已經放著一個包袱,而那位年輕人又是一身行腳裝扮,看樣子,他們早已準備妥當。
除了徐昆有些勉強之外,其他人沒有拒絕的理由,尤其是老大,他非常贊同蔡老那句“多個人就多份力量”。
沒怎麼多言,老蔡一指面前的五盞茶水,揮手衝眾人道:“路途還遠,我就不耽誤你們啦,這五盞茶就算我老頭兒給你們送行,來,一路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