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依舊沒有言語。
而馬謖則是殷勤的上前給諸葛亮倒茶,而後道:“學生愚鈍,還請先生教導!”
諸葛亮只是揮揮手示意。
“學生告退!”馬謖拱手,快步退出中軍大帳。
諸葛亮端起茶杯,靜靜的望著茶杯中的茶水,搖了搖頭,最終還是放下了。
如果謀略有層次,馬謖在第一層。
敵進我守,敵退我追。
這是最基本的戰略。
但諸葛亮和張青的謀略都在第二層。
敵進我守,敵退我不追。
因為諸葛亮能料到,曹軍的撤退不一定撤退,可能是引蛇出洞。
如馬謖所言,那麼麒麟子張青的謀略就在第三層。
張青預判了他的預判,故意退兵,料他不會追擊,從而達成改變戰略目標的目的。
這也是一直以來,諸葛亮屢屢敗於張青之手的原因。
而破解張青的第三層謀略,恰恰是馬謖的第一層謀略。
此時此刻,諸葛亮的腦袋裡就如同有兩個小人在打架。
其中一個小人告訴他,相信馬謖就是重視麒麟子,惟有如此才能跳出思維怪圈。
另一個小人告訴他,一定要堅持己見,馬謖年少不知道麒麟子的恐怖,任何一次冒險都意味著慘敗。
“哎!”諸葛亮一聲長嘆,不斷用力搖晃著手中的羽扇。
就眼下而言,他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唯一能驗證馬謖說法的,就是半月後曹軍是否退兵。
諸葛亮還在大帳內惆悵時,馬謖已經和幾位同僚講述自己和孔明先生的精彩辯論了。
“幼常真乃奇人也!”
“當年孔明先生在江東舌戰群儒,今日同幼常辯論竟然一言不發,這種事情從未見過啊!”
“我覺得幼常說的對,孔明先生就是太恐懼麒麟子,這才故步自封了!”
馬謖擺擺手:“諸位言重了,我在孔明先生身邊如同是學生,所謂辯論不過是一家之言,先生自有自己的定論!”
之後的幾日裡,曹軍按部就班的攻城。
因為諸葛亮提前佈局,更有馬超和張飛這樣的大將守城。
梓潼關依舊堅如磐石。
但馬謖那句,孔明先生因為恐懼麒麟子而故步自封卻在軍中流傳甚廣。
以至於,馬謖之名被許多人得知。
哪怕是張飛聽到這番話,也對馬謖的言論多有讚許。
馬謖,如同是劉軍中一顆冉冉升起的啟明星,照亮了所有人。
訊息很快經校事府傳到了梓潼關外的曹軍大營。
張青得了訊息,第一時間呈給曹操。
看過密報後,曹操不禁搖頭:“馬謖何人?”
張青道:“荊州有言: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荊州馬氏五兄弟早年都投入劉備帳下!”
“荊州多才俊啊!”曹操不禁感慨。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諸侯相互征伐。
北方百姓亦或是士人大多前往南方。
劉表治下的荊州,百姓安居樂業。
還開設了荊州學宮,培養了無數賢才。
劉表死後,荊州被曹操所得。
世家大族自然也倒向了曹操。
但一些名不經傳計程車子,投曹操無門,只能轉投劉備。
當然,也不排除這些士子是有骨氣的可能。
畢竟,劉備一直以大漢皇叔自居,打的是漢室的旗號。
而劉表也是漢室宗親。
見曹操感慨,張青急忙說道:“根據校事府的記錄,馬謖此人言過其實,尤其不被劉備所喜,但諸葛亮卻很看重他!”
“哦?”曹操笑了:“這就有意思了!”
張青道:“丞相應該更相信劉備的眼光吧?”
“嗯!”曹操點頭:“劉備有識人用人之能,這一點,諸葛亮不如劉備!”
“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張青點頭:“如果諸葛亮重用馬謖,那我軍就有九成勝算了!”
“哈哈哈!”曹操大笑起來。
與此同時,遠在成都的劉備也收到了興業將軍李嚴的書信。
【主上安否?臣李嚴叩首。】
【今有一事,擾主上聖聽,實因關乎軍國大政,不敢不稟。】
【近聞馬謖于軍中大放厥詞,言孔明先生因畏懼麒麟子張青,故而故步自封,以致累戰累敗於其手,且此言論于軍伍間流傳甚廣,諸多將士竟有讚許馬謖之意。】
【臣初聞,驚愕萬分,馬謖此人,素善誇誇其談。】
【昔主上慧眼識人,早有評斷,言其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臣謹記於心,深信不疑。】
【今孔明先生,殫精竭慮,一心只為興復漢室。】
【其所行戰略、所施政令,皆從大局著眼,雖戰事偶有不順,然豈可為小人讒言所蔽?】
【軍中流言若不遏制,恐亂軍心,更損軍師威名,於大業不利。】
【臣懇祈主上,修書一封與軍師,以安其心,使其勿為流言所動搖本心,一如既往,率我大軍,征伐逆賊。】
【臣雖不才,願在軍中,協同諸將,整肅軍紀,禁絕妄言,為主上效犬馬之勞,為漢室復興竭盡股肱之力。】
【臣不勝翹首,恭待主上旨意。敬叩金安。】
【李嚴,敬上!】
劉備看過書信以後立刻交給了張松檢視。
張松看後不禁搖頭:“孔明軍師還是太寬容了,馬謖這番言論近乎誅心,當嚴懲之!”
“孔明一向待人寬厚,屬下妄言從不多與計較!”劉備搖搖頭:“但李嚴此信,亦有私心!”
諸葛亮對待屬下一向寬厚,這一點和劉備是一致的。
但李嚴有私心也是真的。
李嚴是荊州出身,早年入益州投奔劉璋,被任命為成都令。
他和法正一樣,不屬於益州本土派。
劉備繼任益州後,益州本土派倒向劉備,加之劉備手下的荊州派,形成了兩大派系。
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李嚴和法正一樣都是夾縫中生存,只要有機會一定會拼命往上爬。
同樣是荊州出身,還很年幼的馬謖因為一句話在軍中揚名,李嚴自然不服氣。
信中雖然沒有言明,但劉備能感受到李嚴對此事的一些不滿。
“主公說的是!”張松點頭。
劉備問道:“你觀馬謖此人如何啊?”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張松道:“在下以為,馬良可為大才!”
“嗯!”劉備點頭,隨即來到桌案前寫下一封書信,派人火速送往梓潼關。
信中只有一句話:馬謖年幼,說話浮誇,往往言過其實,不見真才實學,軍師當慎之又慎,不可輕信其言,不可動搖本心。
看過書信以後的諸葛亮眼眶泛紅。
馬謖那句軍師因畏懼麒麟子,導致固步自封,在軍中流傳甚廣。
諸葛亮不是曹操。
不會隨便找個雞肋的藉口就殺了馬謖。
他甚至開始反思自己了。
也許真的是自己固步自封,這才屢屢敗於麒麟子。
可劉備的書信,並沒有多肉麻。
但字裡行間,都是對諸葛亮的信任。
彷彿在告訴他,哪怕這一仗敗了,也不怪軍師,怪只怪劉備無能。
這一瞬間,諸葛亮就想起了劉備曾經說過的話:大丈夫行於亂世,當光明磊落。即使處於逆境,也當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抗爭也。
淚水從諸葛亮的眼角滑落。
孔明久久不能言!
時間很快來到了半月後。
連續攻城半月的曹軍,沒有太大的收穫,折損也兵馬數萬有餘,軍心不振。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曹操一直以來都沒有全力攻城。
中軍大帳內,文臣武將齊聚。
曹操道:“大軍攻打梓潼關半月有餘,收穫甚微,如此下去,何日能破成都啊?”
龐德出列,單膝跪地,向曹操抱拳道:“丞相給我八千勇士,龐德願抬棺出戰,捨命奪下梓潼關!”
曹操搖頭感慨:“我知令明英勇,然梓潼關非英勇可破,仍需良謀啊!”
此言一出,楊修立刻站了出來:“丞相,在下有一策,可破成都!”
“哦?”曹操的目光望向了楊修。
楊修拱手道:“麒麟子大才,在下不敢妄議,由東線進軍破梓潼關、涪水關,綿竹關,雒城,最後抵達成都,的確是良策。”
“嗯!”曹操點頭:“繼續說!”
楊修繼續說道:“但諸葛亮也絕非泛泛之輩,早就在梓潼關外設下無數營寨,我軍縱然破了梓潼關,想要攻破成都也非年內之事了!”
“嗯!”曹操點頭。
楊修道:“在下斗膽,請丞相改變戰略,大軍退至西充城,轉攻東線,東線雖路途遙遠,但並無劉軍重兵把守,完全可以出奇制勝!”
此言一出,蔣幹立刻站出來反駁楊修道:“此事,麒麟子早有定論,我軍若轉攻東線,諸葛亮定然奪取西充城,閬中城斷我軍後路,而且,此時退兵,無功而返,若被諸葛亮追擊,得不償失!”
楊修說道:“諸葛亮多智,我軍退兵定然生疑,不敢輕易追擊,大軍嚴守西充城、閬中城,便不會被其截斷後路!”
“這?”蔣幹突然不言語了,目光望向了三舅姥爺張青。
張青卻拱手道:“丞相,在下以為,楊主簿所言在理,至於是否更改戰略,還需丞相定奪!”
此言一出,楊修喜上眉梢,即便是身旁的曹植,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張青能說出這番話,就等同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了。
這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張青向楊修低頭了。
“哈哈哈!”曹操笑了:“既然,孟義並不反對,就依德祖之言,大軍於三日內撤出梓潼關,緩緩退往西充城!”
“喏!”眾文武紛紛抱拳,聲如雷霆。
文武退出大帳後,曹植特意將楊修拉到自己的營帳,又請來曹沖和司馬懿。
眾人推杯換盞不斷。
酒宴上,不乏皆是對楊修的稱讚。
“德祖今日當真是揚眉吐氣,麒麟子也要俯首稱臣啊!”說話的是丁廙,丁儀的弟弟字敬禮。
因為曹植酒醉怒闖白馬門一事,丁儀被殺。
但曹植沒有虧待丁氏,迅速啟用丁廙。
丁廙基本接過了兄長丁儀的衣缽,成為了曹植身邊又一忠心的狗腿子。
“言重了,言重了!”楊修擺擺手道:“在下不過是仗義執言,有錯就是有錯!”
“哈哈哈!”眾人紛紛大笑起來。
“敬德祖!”曹植同眾人端起酒碗。
“諸位請!”楊修端起酒碗同眾人共飲。
深夜,酒宴散去。
司馬懿隨曹衝返回本帳。
曹衝道:“師父,徒兒有話說!”
司馬懿擺擺手:“我知道公子要說什麼,公子不用說!”
“可我想說!”曹衝道:“您的才華遠在楊修之上,楊修所提出的策略您也曾與我說過,今日軍中議事,為何不向父親進言啊?”
“茲事體大,不可妄言!”司馬懿搖頭。
楊修的策略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戰場變化萬千。
司馬懿一向老成,寧可不立功,也不願意擔責。
“可麒麟子也贊同此方略啊!”曹衝問道。
司馬懿搖頭:“這才是我最疑惑之事,楊修能想到的事情我也會想到,麒麟子同樣能想到,為何只有楊修向丞相提出來?”
曹衝:“這?”
司馬懿又說道:“今日,麒麟子表現的十分坦然,像是和丞相商量好了一樣啊!”
曹衝道:“莫非,這其中還有其他的策略?”
“完全有可能!”司馬懿點頭:“時候不早了,公子早些安歇!”
“是!”曹衝拱手示意。
次日,曹軍不再派兵攻打梓潼關。
而是開始準備撤退示意。
訊息傳到了梓潼關,劉軍士兵紛紛歡呼。
張飛還特意將馬謖請到了自己的營帳中飲酒。
馬謖先是推辭,而後坦然陪同。
張飛道:“幼常年幼,卻能未卜先知,果然有大才啊!”
“將軍言重了!”馬謖擺手道:“在下不過是胡言亂語,不可當真!”
“哈哈哈!”張飛笑了:“你先料定曹軍於第四日攻城,又料定曹軍半月後退兵,還跟我謙虛嗎?”
“僥倖,僥倖!”馬謖擺手,臉上掛著笑容。
張飛給馬謖滿了一碗酒:“幼常,你以為曹軍撤退,我軍是否追擊啊?”
馬謖擺手:“這要問孔明先生,我不敢妄言!”
“無妨!”張飛擺擺手:“不過是閒言碎語,暢所欲言!”
“可以追擊!”馬謖道:“我的猜測是麒麟子勸說曹操改變戰略,一定會急行軍返回西充城,而後重兵把守城池,大軍直取東線,最終攻取成都!”
“我知道了!”張飛端起酒碗:“來,喝酒!”
“多謝將軍!”馬謖端起酒碗同張飛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