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公瑾足下:
赤壁一戰,風雲變幻,爾之謀略,吾亦有所察。
汝欲借蔣幹而除吾蔡瑁、張允二將,此計雖巧,然吾豈不識?
吾之決斷,非汝所能料。
而汝欲以暗樁害吾,吾已洞察,遂除盡江東之暗樁也。
公瑾之謀雖深,然子翼略勝汝一籌。
今戰勢未決,然吾必全力以赴,豈容汝等小謀得逞。
吾有雄兵百萬,良將千員,勢破江東。
望公瑾早作打算,莫要負隅頑抗。
看過書信後,周瑜的目光望向了魯肅:“仿冒蔡瑁書信的人就是張信?”
“嗯!”魯肅微微點頭,不由得一聲輕嘆。
周瑜緩緩說道:
“借暗樁之口,得知聚鐵山之謀乃蔣幹所為!”
“連夜命暗樁張信,仿冒蔡瑁書信。”
“誘蔣幹來江東,將仿冒書信帶回給曹操。”
“曹操得了書信後,必然會殺蔡瑁、張允。”
“整個計劃,毫無紕漏,為何落敗至此?致使江東暗樁盡數被曹操拔除?”
魯肅搖頭:“恐怕,不光是所有的江東暗樁被拔除,曹操還順勢架空了蔡瑁、張允!”
周瑜緩緩說道:“蔣幹盜走書信,是為了拔出暗樁,其早已識破我的計謀?”
“應是如此!”魯肅點頭。
“我竟又敗給了那蔣大嘴?”周瑜頓時惱火。
魯肅搖頭:
“昔日,主公勸子明讀書!”
“我過尋陽時,曾與子明論議,其才略已非昔日吳下阿蒙!”
“子明言: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都督與蔣子翼多年不見,其又豈是當年九江蔣大嘴?”
蔣幹素有九江辯才之名,亦被戲稱為九江蔣大嘴。
在周瑜看來,蔣幹實無大才。
聚鐵山設伏,不過是僥倖為之。
邀其入江東,觀其言行,一如當年。
周瑜這才引其同榻而眠,令其盜走書信。
卻不想被蔣幹識破,反助曹操清繳了江東暗樁,徹底執掌荊州水師。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我敗了,敗的一塌糊塗!”周瑜連連搖頭,原本強大無比的自信心已經開始鬆動了。
魯肅搖頭:“半子未落,豈能輕言勝敗?”
“孔明說的?”周瑜問道。
“是!”魯肅點頭。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周瑜怒極反笑。
智謀鬥不過蔣幹,亦被諸葛亮看破。
何等悲涼?
魯肅帶著張信的人頭,悄無聲息的離開了大帳。
他很清楚,這件事需要給吳侯一個交代。
而這個罪責,只能由他來承擔。
江岸邊,魯肅面若秋水,靜靜的望著大營方向。
“子敬是在等我嗎?”
江岸邊,一個帶著斗笠的青年忽然開口。
魯肅扭過頭,望向那人。
“孔明?”
諸葛亮摘下斗笠,起身向魯肅行禮:“子敬!”
魯肅搖頭:“你又猜到了?”
諸葛亮搖頭:“子敬回柴桑城見吳侯,是因為蔣幹一事吧?”
“正是!”魯肅點頭:“我與大都督謀略成空,折盡江東暗樁,初謀敗,再謀慘敗!”
諸葛亮搖頭感慨:“蔣子翼,真奇人也!”
“哎!”魯肅一聲輕嘆。
小船靠岸,魯肅向諸葛亮行禮,隨即登船離去。
次日清晨,魯肅便入了柴桑城,又一次來到了吳侯府。
上一次見主公,聚鐵山慘敗。
這一次來,江東暗樁盡數被曹操拔除。
魯肅的心情很沉重。
面對桌案前讀書的吳侯,卻不知如何開口。
許久之後,孫權放下手中兵書,扭頭望向了魯肅:“子敬為何這般沉默?”
魯肅拱手施禮,將書簡放在桌案上,而後跪在了地上。
孫權起身,拿過書簡檢視,隨即望向窗外,不禁感慨:“又敗了!”
魯肅道:“我為大都督獻計,借蔣幹之手殺蔡瑁、張允,暗樁策應!”
孫權搖頭:“此非子敬之謀,乃公瑾之謀也!”
魯肅沉默,無奈搖頭:“瞞不過主公!”
孫權道:“蔡瑁、張允未能除掉!”
“是!”魯肅點頭:“計謀被蔣幹識破,反助曹操清繳我江東暗樁,架空蔡瑁、張允,實控荊州水師!”
孫權扭頭微笑,靜靜地望著魯肅:“子敬不必自責,勝敗乃兵家常事!”
魯肅搖頭:“主公用八年時間,培養無數暗樁,今朝……”
孫權同樣搖頭:“我將江東暗樁交於你手的那一刻,便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孫權接管江東後,境內皆反。
士人投奔荊州者,不在少數。
孫權就是從那時起派人入荊州潛伏。
期間,為攻滅江夏黃祖,曾啟用過一次暗樁。
如今,兩軍於赤壁對壘。
孫權第二次啟用暗樁,並交於魯肅之手。
以詐降之名誘蔣幹入江東,借暗樁仿冒書信殺蔡瑁、張允。
周瑜的謀劃,孫權是認可的。
這是一場豪賭。
此計若成,江東水戰再無敵手。
此計若敗,江東暗樁盡失。
只可惜,江東敗了。
孫權緩緩道:
“孔明曾言:屢戰屢敗不如說是屢敗屢戰!”
“我江東雖不如曹操兵馬強盛,亦有一戰之力!”
“公瑾不必自責,子敬亦不必憂心!”
“暗樁盡失,亦可重新扶持培養!”
“但赤壁這一仗,我江東一定要勝!”
魯肅聞言,當即跪地叩首:“肅,叩謝主公!”
“回去吧!”孫權道:“前線大營不能沒有你!”
“遵命!”魯肅緩緩起身,倒退出書房。
隨後,孫權便命人請來師父張昭。
將魯肅的書信交於張昭之手。
張昭看過書信後大驚:“暗樁盡失,我江東又敗了……”
“是!”孫權道:“依師父之見,是否撤換周瑜大都督一職啊?”
張昭搖頭:“老朽只擅內事,至於外事不敢妄言!”
“但說無妨!”孫權道:“權且一聽!”
張昭道:“臨陣換將,兵家大忌!”
“君子所見略同!”孫權微微一笑:“不知孟義在曹營可有訊息?”
“還是沒有!”張昭搖頭。
孫權道:“吾欲重新培養暗樁,此事交由師父之手,曹營內以張孟義為暗樁之首!”
張昭:“這恐怕絕非易事啊!”
孫權搖頭:
“荊州有暗樁,北方未必沒有暗樁。”
“只是潛入北方之暗樁,還未成氣候!”
“唯有張孟義可為我江東暗樁之首!”
張昭拱手:“老朽盡力而為,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