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臺,演播廳。
顧明指揮著工作人員搭著場子。
“沙發擺上,兩邊都是側面對著攝像機,桌子上面擺上水、瓜子、水果這些,要有一種輕鬆的氛圍。”
沒辦法,這會兒沒人知道採訪節目怎麼做。
什麼都得他親力親為。
為了家鄉臺,他是費了不少心思。
吉臺臺長心裡也清楚,跟著喊道:“顧指導讓你們怎麼做,就聽他的吩咐,誰要是掉鏈子,我第一個饒不了他。”
說完,他喊住顧明,笑道:“下午我安排食堂炒了一桌菜,錄完一起吃點再走。”
“呵,按照這進度,下午能不能錄完真說不好。”
顧明搖搖頭,“我建議到時候不妨讓食堂那邊把菜給送過來,很有可能咱們就得在演播廳吃了。”
吉臺臺長一愣,錄個採訪有那麼難?
然後他就看到顧明把主持人給叫過來。
“待會兒你打算怎麼採訪我們?”顧明問道。
“呃,就按常規流程。”主持人說道。
“常規流程是怎麼個流程,你給我複述一遍。”
顧明神色認真,問得主持人額頭冒汗。
後者業務水平線上,但冷不丁碰上對方詰問,就有點拿捏不準。
畢竟對方的身份和成就擺在那。
等到主持人敘述一遍他的採訪計劃,顧明想都不想打斷道:“太陳舊老套,如果我是觀眾,我寧願去看報紙也不願意看這樣的採訪。”
主持人愣住,忍不住反駁:“不都是這麼採訪?”
“誰告訴都這麼採訪?有這個規定嗎?如果我要的是那種常規採訪,何必專門再搭這麼個臺子?”
顧明的反問讓對方說不出話來。
老實說,主持人也沒明白,為什麼搭這麼個臺子。
但不影響他掉了面子的惱羞成怒:“我不太明白你想要的效果,可能達不到你的要求,要不然另請高明吧。”
他是吉臺的老資歷,哪怕知曉顧明的身份,也有膽子破罐子破摔。
“好,正合我意。”
顧明毫不猶豫地點頭,看向一旁吉臺臺長:“這個演播廳,留他留我?”
這句問話,在吉臺臺長耳朵裡就是道單選題。
後者毫不客氣地指著那名老資歷的主持人:“你可以先出去了,沒有特殊情況不要進來。”
開玩笑,顧明和一個老資歷,他還是知道該怎麼選的。
一般人都認為他對顧明那麼尊敬,只是因為對方的才華。
這當然是很大一部分。
但還有一部分,那就是他清楚上面書記對顧明的青睞,以及對方上達天聽的關係網。
“我把臺裡剩下的主持人都給喊過來,你覺得哪個合適就讓那個上。”吉臺臺長道。
“好。”
顧明點頭。
過了一會兒,吉臺剩下的主持人都被喊了過來。
顧明一個一個地接觸了一番。
最終選定一位年輕的實習女主持。
看樣子只是個大學剛畢業沒多久的小姑娘。
小姑娘在得知自己被選中後,也是一臉不可思議,其他人也同樣。
對顧明而言,一個老資歷和新人主持完全沒區別。
反正到最後都要推倒重來。
不如選一個聽話一點,並且形象氣質好一點的新人。
“看過《高山下的花環》嗎?”顧明示意對方坐在沙發上。
他自己則是向後一靠,姿態很是慵懶。
“看過。”實習女主持點頭。
“放鬆點,又沒錄製,我來你們吉臺也不是第一次了,你應該對我不陌生。”
顧明笑笑,“何況我們年紀相差不大,至少在這演播廳裡,算是難得的同齡人了。”
眾人輕笑出聲,這話倒也沒錯。
唯獨陳小二插嘴道:“我年紀也不大啊。”
顧明都懶得理會這貨。
“看完後,有什麼感受?不用太專業,就從你第一時間的觀影感受而言。”顧明道。
“就覺得很提振人心,而且對我們戍衛邊疆的軍人有了新的認識,他們為了我們保家衛國太艱辛了,戰場也遠比我想象的要殘酷。”
實習女主持逐漸放鬆下來,她平時也是個活潑,口齒伶俐的人。
只不過冷不丁被顧明選中當這次臺裡重頭戲的主持,有點沒反應過來。
“是啊,建國至今有三十年了,很多人覺得和平是理所當然,實際上我們如果接觸一些老人,就會發現,承平三十年並不是常態。”
“在世界各地還有許多國家和人民陷入在戰爭和水深火熱之中,我們能安安穩穩地坐在這裡錄製採訪,離不開國家的保護。”
顧明曾經也對華夏有過這樣那樣的誤解,甚至一度也恨其不爭。
可等他沉下心來後,才發現其實上面為他們做的,考慮的夠多了。
實習女主持眼裡閃過一抹沉思。
其他人也跟著點頭,劇組主創是去過前線。
見過戰場的殘酷,才越發能理解到和平的來之不易。
又聊了幾句。
顧明笑吟吟道:“現在換你,按照我剛才提問和聊天的方式,來跟我們交流。”
他要的就是個閒聊的感覺。
太正式,反而容易起到反效果。
實習女主持一愣,連帶著周圍其他人也怔住。
眼中閃過思索之色。
感情顧明要的是這麼個意思。
好像,確實比他們平日裡看過的採訪要有意思多了。
折騰了一下午。
果然如顧明之前所說,飯菜要在演播廳吃了。
好在大家也不介意,都是劇組出來的。
盒飯之前都天天吃,何況是食堂特意送來的珍饈。
裡面有些肉,放在後世那是吃了要入刑的程度。
“對了,我得提醒一下,央視臺長給我打過電話,他們很快就會出個類似於《曲苑雜壇》的節目。”
“以央視的資源和影響,他們做出來的效果,我認為只會比你們更好,這是毋庸置疑的,你們要考慮一下怎麼把地方特色給做出來,籠絡住觀眾了。”
顧明不緊不慢地說著,雖然這年頭電視臺競爭不大,但老百姓同一時間段終歸只能看一個臺。
吉臺哪怕讓了時間段,也會跟央視形成擂臺的局面。
吉臺臺長下意識看向顧明,想要尋求建議。
只是後者說完以後,就低下頭吃菜,絲毫沒有回應的意思。
很顯然,顧明這次不打算再幫忙了。
他也沒那麼多閒工夫,給對方一直擦屁股,做到眼下這個份上,已經仁至義盡。
剩下就看對方自己的悟性和水平了。
畢竟他的本意是提高國內電視業的競爭力,而不是培養出一個個巨嬰。
……
錄製完吉臺的採訪。
顧明就徹底收了心思,把精力用在創作上。
平日裡到吉劇團打個卡,偶爾跟陳小二出去演出演個《主角與配角》。
大部分時間都在創作《少林寺傳奇》、《平凡的世界》這兩部作品上。
特別是當今沒有電腦,不能用鍵盤碼字的時代。
靠手寫去創作大長篇,實在耗費心力。
好在這段時間沒白費,他硬是將《少林寺傳奇》給寫完全本。
爾後影印了一本,郵寄給遠在嵩山的張鑫炎導演。
後者已經幫他聯絡上了一家香江的出版社。
本來那邊對大陸作者創作武俠小說,心中抱有懷疑和不屑。
可在聽說他是顧明後,立馬就變了個態度。
不光顧明納悶,張鑫炎也納悶。
問及緣由,前者才知曉感情自己的《暗算》,不知道什麼時候傳到了香江。
起初還只是小圈子裡的傳播。
後來被盜版商發現了商機後,大肆影印售賣。
在香江一時間也是炙手可熱。
畢竟這種諜戰類小說,放在香江也是獨樹一幟。
最關鍵的是,香江這地方從來不缺少全球各地的間諜,當地民眾早就耳濡目染。
而上面得知這事兒,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既沒說允許,也沒說不讓。
這種情況下,顧明乾脆聯絡了《人民文學》和《收穫》等雜誌,嘗試著把自己的作品打包售賣到香江出版社。
起初的價格肯定不會高。
但至少比內地出版社給的要多得多。
不過在顧明看來,前期哪怕不賺錢都可以,把市場給開啟最重要。
首先得讓香江民眾看到他的作品,認識到他這個作家。
等到他們接受和喜愛以後。
就輪到香江出版社求著出版他小說了。
慢慢進入十一月中旬。
一個下午,吉劇團團長王肯出現在二隊辦公室門口。
敲了敲門。
將正沉浸在創作《平凡的世界》中的顧明給驚醒。
他看向門口,見到是王肯後立馬起身:“王團,有事?”
“有大喜事,也是個大壞事。”王肯說道。
“啥事兒,還能又好又壞?”隊長金士奇撓撓頭,不解道。
瞧瞧,別看一正一副。
這腦袋瓜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王肯也不含糊,直接道:“恭喜你們二隊要升格,獨立出吉劇團,以後就叫吉省民間藝術團了,以後再見你和小顧,就得稱呼你們兩個團長了。”
金士奇就不用說了,老資歷,隨著二隊的升格勝任團長勉強夠得上格。
也算是媳婦熬成婆。
顧明就不同了,這次他的升任在許多人眼裡其實挺意外。
儘管後者成績確實突出,但架不住年紀太輕,資歷也淺。
唯一令人稱道的地方就是基層經驗豐富。
從公社文藝隊一步步爬上來,著實不容易,這個路徑放在整個吉省都少見。
畢竟有關係有人脈,起碼也是縣級單位起步。
“說是大壞事,也是捨不得小顧離開吉劇團,要不然我跟上面說道說道,小顧你留下來做我的副手如何?”王肯半開玩笑半是認真道。
對方若敢應下,他真敢找到上面開口。
金士奇聽明白對方要撬人的意圖,卻不似以往那般情緒激動。
關於顧明的離開,隊裡大傢伙早就知曉了。
要是王肯能把顧明留下來,哪怕是留在吉劇團,那他反而開心。
“抱歉了王團,我後續另有安排,可能要對不住您的好意。”顧明婉拒道。
王肯愣了下,立馬反應過來,挑眉道:“我說小金怎麼沒個反應,原來是你要走,京城那邊?”
“嗯,算是外務部下的一個小組。”
顧明解釋完,頓了下,“再詳細的我也不能說,到時候您就知道了。”
外務部?
王肯回想起對方身上的傳聞,若有所思:“看來我這邀請還是擋你前程了,呵呵,那我就祝你去了京城一帆風順,當然要是不順記得回來。”
“無論什麼時候,吉劇團永遠歡迎你,只要我還在團長這個位置上,剛才給你的承諾就一直奏效。”
他也沒辦法,春城發展再好,也不能跟京城比。
何況又是那位看上的顧明。
料想給予的任務也更加重要且艱辛。
很簡單,但凡不難,也不至於給顧明火線提拔到副團長的位置再調過去。
這就是開頭給個甜棗,不然不好意思使喚。
“咳咳,明啊,我沒王團那麼會說,但也是一個意思,我這兒永遠是你孃家。”金士奇開口了。
哪怕只有萬一的可能,他也不能讓王肯專美於前。
王肯瞥了金士奇一眼,後者頓時壓力山大。
雖然二隊要升格,但升格前他還是王肯手下的兵。
甚至於就算離開吉劇團,他在對方面前也得老老實實低頭。
都是團長,地位也不一樣。
“謝謝兩位好意,我爭取做出點成績,不灰溜溜回來。”顧明笑道。
他要是真如對方說的那樣回來,那隻能是辦事不利。
“呸呸呸,你就當我沒說過,忒不吉利。”金士奇連忙道。
“估摸著這兩天上面就會安排你們搬地方,專門掛個民間藝術團的牌子,正式的檔案還沒下來,你們提前做好準備就成。”王肯補充道。
見兩人點頭,這才離開了辦公室。
金士奇站在視窗,目送著王肯遠去,突然清了清嗓子:“咳,顧團,你覺得我上週六穿的那身衣服,適不適合咱們隊升格的時候穿?”
“金團,你這身份跟以前可不同了,看看王團穿得那夾克面料多柔順,我建議你買個同款,挪窩上任那天保準有氣派。”顧明笑嘻嘻道。
兩人一口一個‘顧團’‘金團’互相稱呼著。
怎麼喊都不膩。
頗有一種小人乍富的嘚瑟。
聽得門外趙苯山等人連連搖頭。
有人沒湊上熱鬧,好奇詢問道:“咋了咋了,隊長他倆又出啥事了?”
“范進中舉。”
這裡面唯一有點文化的陳培斯精準形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