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聽聞此言,心中稍感寬慰,卻仍不免擔憂:“殿下深謀遠慮,只是這玄奘背後牽扯的勢力錯綜複雜,佛道兩派爭鬥由來已久,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燒身啊。”
李恪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我自然知曉其中利害。這長安城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湧動,各方勢力都在互相制衡。佛道之爭不過是這棋局中的一部分,我置身其中,便是要借這股力量打破現有的平衡,為自己謀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可是殿下,”馬周猶豫了一下,還是鼓起勇氣說道,“您這般行事,終究還是太過冒險。萬一被其他勢力察覺,聯合起來對付您,那該如何是好?”
李恪拍了拍馬周的肩膀,語氣堅定地說:“馬周,你無需過於擔憂。我既然敢走這一步,就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各方勢力雖各懷鬼胎,但他們之間同樣存在著矛盾和利益衝突。只要我能巧妙地利用這些矛盾,就能讓他們互相牽制,無法對我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馬周思索片刻,覺得李恪所言有理,遂點頭道:“殿下英明,是屬下多慮了。只是日後還需多加小心才是。”
“嗯,我心裡有數。”李恪應道,目光再次投向玄奘離去的方向,“這玄奘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他一心向佛,不然倒是可以為我所用。不過,即便不能為我所用,只要能讓他按照我的計劃行事,也算是達到目的了。”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匆匆趕來,單膝跪地稟報道:“殿下,太子那邊傳來訊息,似乎在籌備一場宴會,邀請了朝中多位重臣,還有不少佛道兩派的高僧道長,不知殿下是否要參加?”
李恪眼中閃過一絲光芒,略作思考後說道:“去,當然要去。這太子舉辦的宴會,想必又是一場好戲,我怎能錯過。吩咐下去,準備賀禮,屆時我定要盛裝出席。”
馬周微微皺眉,提醒道:“殿下,太子此舉恐怕不簡單,宴會上怕是暗藏玄機,您可要小心應對。”
李恪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無妨,我倒要看看,他究竟想玩什麼花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定不會讓他得逞。”
……
佛與道,爭奪的只是神權,在這片大地上,神權再大也比不過君權天授。
當一個人不可避免地捲入君權的鬥爭,他就必須一往無前,一旦露怯,就會有人伸出他的爪子來試探你的底線,然後開始挖你的牆角,直到你這座大廈崩塌。
李恪如今的處境就是如此,有人盯著他,等待著他手下的勢力滅亡,推波助瀾也好,在背後使絆子也罷。
哪怕在李恪立功的時候,仍然要找他的不痛快。
就像這次,李恪處理了安州的虜瘡危機,與孫思邈一起實驗了人種痘預防虜瘡的新方式,但對於他的封賞卻遲遲未下。
而太子卻大宴賓客,佛道中人都可以參加,說白了這就是一種政治投機。
敵人討厭的人就是自己的朋友,這就是太子李承乾此時的想法。
“太子殿下,若是大肆招待這些化外之人,陛下那邊恐怕不好交代……”
太子李承乾眉頭一皺,不耐煩地瞥了一眼進言的謀士:“哼,本太子做事還用不著你來指手畫腳。父皇如今忙於國事,哪有閒心管這些細枝末節。況且此次宴請佛道眾人,乃是為了彰顯我大唐海納百川之胸懷,父皇若是知曉,說不定還會讚賞有加。”
謀士微微躬身,臉上仍帶著憂慮之色:“太子殿下,話雖如此,但如今朝堂局勢微妙,各方勢力暗流湧動。李恪在安州立下大功,雖說封賞未下,可他的威望已然有所提升。殿下此舉,難免會讓人覺得是在刻意拉攏佛道勢力,與李恪對抗,只怕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李承乾冷笑一聲:“麻煩?能有什麼麻煩?李恪不過是仗著幾分運氣和小聰明,在安州弄出點動靜罷了。本太子宴請佛道中人,一是為了廣結善緣,二也是給那些搖擺不定的勢力看看,到底誰才是這大唐未來的主人。至於父皇那邊,我自會找機會解釋。”
謀士見太子心意已決,不敢再多言,只得退下。
宴會當日,太子府張燈結綵,熱鬧非凡。
佛道兩派的高僧大德、知名道長紛紛應邀而至,朝堂上的諸多重臣也攜家眷前來赴宴,當然例如袁天綱和玄奘之流自是不會出現。
畢竟他們早知道皇帝到底想要做什麼。
而且自古以來,參與站隊的人從來都沒有好下場,只要派些人去撐場面就好,這樣既能不落太子的面子,又能保全己身。
李承乾身著華麗服飾,站在府門之前,笑容滿面地迎接賓客,盡顯東道主的風範。
李恪收到請柬之時,心中便已明瞭太子的意圖。
他精心挑選了一份賀禮,帶著馬周等人準時來到太子府。
踏入府門,只見庭院中人群熙攘,佛道眾人或身著僧袍,或身披道服,與朝中官員們談笑風生,場面好不熱鬧。
李承乾看到李恪到來,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敵意,但很快便換上一副熱情的笑容,迎上前去:“三弟,你能來真是太好了。今日這場宴會,就是想讓大家聚一聚,增進增進感情。”
李恪微笑著拱手行禮:“太子殿下盛情邀請,臣弟豈敢不來。看這宴會規模宏大,賓客雲集,想必殿下籌備許久了吧。”
兩人寒暄幾句後,李恪便在侍從的引領下進入宴會廳就座。席間,歌舞昇平,美酒佳餚不斷。李承乾不時起身,向賓客們敬酒,言辭之間盡顯親和與豪爽。
酒過三巡,一位身著黃色僧袍的高僧起身,雙手合十道:“太子殿下慈悲為懷,今日設宴款待我等,實乃我等之榮幸。如今佛道昌盛,皆賴大唐聖恩。老衲斗膽,提議為大唐國運,為陛下龍體安康,共同誦經祈福。”
此言一出,眾多佛門弟子紛紛響應,一時間,宴會廳內梵音陣陣。道教眾人見狀,也不甘示弱,一位白髮蒼蒼的道長站起身來,朗聲道:“我等也當為大唐祈願,願道法自然,國泰民安。”說罷,帶領一眾道士念起了道經。
李恪坐在席間,冷眼旁觀這一切,心中暗自冷笑。
他知道,這所謂的誦經祈福不過是太子用來拉攏佛道勢力的手段罷了。
就在這時,馬周悄悄湊近他耳邊,低聲說道:“殿下,看這情形,太子怕是要借佛道之力打壓您了。”
李恪微微點頭,輕聲回應道:“我早有預料。且看他接下來還有什麼招數,我自會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