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章 金融農業

很快,在侯世祿的指揮下,銀行門前恢復了井然有序。圍觀的群眾被疏散到遠處,只留下真正辦理業務的人。

不少朝中大臣也來看熱鬧。他們站在遠處,看著絡繹不絕的人流,臉上神情複雜。雖然對銀行這個新生事物仍心存疑慮,但也不得不承認,事態的發展遠超預期。

到晚上結束時,已有八十戶完成了貸款手續。無論是缺錢的農民,還是想出售田產的地主,都對這個新政策讚不絕口。

三天後,那八十名在錢務學堂受訓的舉人也開始到銀行實習。面對真實的業務,他們這才真正理解了什麼叫“金融”。

“沒想到還錢還能生錢。”一位年輕的舉人感嘆道。

“這就是銀行的妙處。”他的同伴接話,“既幫了農民,又讓錢生錢,兩全其美。”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八月底。順天府的田產在不斷重新分配,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這時,前線傳來訊息——盧象升即將抵達京城。建軍節就要到了。

崇禎站在皇宮的高處,看著這座正在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京城。水泥路上車馬往來,遠處還在建設新的學校、體育場、歌劇院和馬球場。比起三年前,這裡已經煥然一新。

街道上,一群孩童正在追逐嬉戲。他們的笑聲清脆悅耳,在空氣中迴盪。崇禎看著這一幕,眼中閃過一絲溫和。

隨著銀行業務的開展,新的職業不斷湧現。一些機靈的人已經開始當起了銀行經紀人,專門為農民和地主牽線搭橋。雖然初期收入不高,但總比無所事事強得多。

沈棨,現在的李清臣,混在人群中默默注視著這一切。作為前宣府總督,他親眼見證了水泥路帶來的變革。如今的皇帝,正在用一個個新政改變這個國家。

街角處,一個小販正在吆喝著賣煎餅。遠處傳來工地的敲打聲,還有馬車的轔轔聲。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很快他就要南下南越,執行秘密任務。但此時此刻,他只想靜靜地看著這座正在蛻變的城市。陽光灑在青石板路上,映出斑駁的光影。

崇禎給銀行與農業的結合取了個新名字——金融農業。

這個名字一經大明日報刊登,立刻在京城城掀起軒然大波。茶館裡、酒肆中、街頭巷尾,處處都能聽到百姓們議論紛紛。

“這金融農業,聽著就新鮮。”茶館內,一位身著青衫的中年人端著茶碗,眉頭微蹙。

“可不是麼,皇上親自取的名字呢!”旁邊的食客放下手中點心,湊近了些,壓低聲音道,“聽說這事兒,可是要讓咱們這些沒田的百姓也能種上自己的地!”

“真的假的?”青衫男子眼睛一亮,卻又遲疑道,“可我們哪來的銀子買地?”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食客得意地捋了捋鬍鬚,“皇上開了銀行,專門借錢給咱們買地!”

茶館裡頓時炸開了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人歡喜雀躍,也有人將信將疑。

第二天,大明日報又刊登了一篇詳細闡述金融農業對大明影響的文章。街頭巷尾,不少識字的人正對著圍觀的百姓朗讀報紙內容。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一位老者激動得手都在顫抖,“咱們老百姓終於有希望了!”

崇禎坐在御書房裡,聽著下面的官員彙報銀行的情況。窗外陽光正好,照在他略顯疲憊的面容上。

“陛下,這幾日來銀行辦理貸款買田的百姓越來越多了。”跪在地上的官員聲音中帶著幾分興奮,“光是今天上午,就有二十多戶百姓前來諮詢。”

“嗯。”崇禎輕輕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模式已經驗證可行,接下來就是在其他地方推廣了。”

八月中旬,首批金融代理人終於踏上工作崗位。只有三個人,分別是張奎、李二和劉大行。這三人都是在京城城做倒手買賣的老手,能說會道。

原本陳子龍想找些讀書人來當經紀人,可那些讀書人一聽說具體工作內容,紛紛搖頭拒絕。

“這種跑街串巷的活計,怎配得上我等讀書人?”一位秀才捏著扇子,一臉不屑。

陳子龍正為此發愁,崇禎卻提出了建議:“何必非要找讀書人?那些做倒手買賣的人,反倒更適合。”

“陛下,您為何要接見這三個市井小民?”陳子龍看著面前衣著普通的三人,眉頭微皺。

崇禎笑著搖搖頭:“用人不必拘泥於才學。這個金融機構在當時還是相當新穎的存在,許多人都在等著看它垮臺。這種時候,反倒是這些市井小民更適合。他們懂得與百姓打交道,知道如何說服人。”

這三個經紀人的工作確實不輕鬆。他們每天天不亮就出門,走街串巷,跑遍周邊縣裡甲裡。

“老爺,您聽我說啊,”張奎站在一戶地主家的院子裡,滿頭大汗地解釋,“這可是朝廷的政策,您把閒置的田地掛到交易所,價錢肯定比私下賣得高!”

李二則在村口的大樹下,對著一群農民比比劃劃:“只要交一成首付,剩下的錢可以慢慢還,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劉大行更是機靈,專門找那些手頭寬裕的商人:“您想啊,把錢存在銀行裡,不僅安全,還有利息拿。這可比藏在家裡強多了!”

八月二十日,王府街中心豎起了一塊巨大的木牌,上書“京城王府街交易所”幾個大字。穿著國庫銀行制服的人不斷在上面張貼各地田產交易資訊。

“你們看,這地段不錯,離城也不遠。”

“這塊地價錢倒是合適,就是有點偏僻。”

“那邊那塊,水利條件好,就是貴了些。”

圍觀的百姓們指指點點,熱鬧非凡。

但朝中大臣們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這簡直是胡鬧!”一位老臣在朝會上拍案而起,“讓農民借錢買地?這不是在玩火嗎!”

“那些農民哪來的錢還貸款?”另一位大臣附和道,“半年後必定會引發大危機!”

錢龍錫更是上書直言不諱:“農民若還不起錢,銀行收不回貸款,存款的百姓也會擔心拿不回錢,到時必生民變!這是在動搖國本啊!”

這種聲音在朝堂上越來越響亮。就連一向支援新政的大臣們也開始猶豫不決。

陳子龍每天盯著銀行的賬目,眉頭越皺越緊。他看著那些數字,心中不免忐忑:“若真如錢大人所說,到時候會不會...”

可他的擔憂還未說完,崇禎就已經有了新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