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8章 矛盾,挖出來夠吃一輩子

“魚國?”我和黃子然異口同聲道。

不過我倆的語氣有點區別。

黃子然是好奇中夾雜著驚訝:“你說的這個yu國,是幹勾於,人禾餘,還是虍(hu)吳虞?”

他這麼說,是想當然的把魚國的魚,當成了姓氏中的於,餘或者虞了。

但也不怪他會這麼想。

很多姓氏都是由周朝分封各國的國名衍生而來。

例如趙姓,周穆王封造父於趙,其後人以趙為姓。

吳姓,周武王封鍾離雍的曾孫於吳,其後人以吳為姓。

鄭,陳,衛,蔣,沈,韓,楊等數十個姓氏,都是因國名而得姓的。

實際因國名而得姓的姓氏應該有更多。

因為西周時期分封了八百諸侯國。

很多小國的封地,也就如今縣鄉一般大。

隨著被周邊大國蠶食兼併,這些小國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沒被史料記載。

所以除了有據可查的這些以國為姓的姓氏外。

應該還有很多姓氏,是從這些沒被記載的國名中得姓的。

秦老漢搖頭道:“不是你說的那些。”

“而是水裡遊的那個魚。”

這裡得多說一句。

魚國墓地發掘出的青銅器上,寫有(弓魚)伯的銘文,但(弓魚)這個字隨著魚國覆滅,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所以現在輸入法打不出來。

而在後來的史料中,把(弓魚)國記載為魚國。

於是學術界用魚字替代了銘文中的(弓魚)。

我聽秦老漢說出“水裡遊的那個魚”時,心底更為驚訝。

之所以驚訝。

是因為去商洛探索溶洞前,我查閱過歷史資料。

春秋早期商洛是庸國所在,佔據著“秦楚咽喉”之地。

楚國為了吞併這塊咽喉要地,出兵進行討伐。

《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楚師伐庸……魚人逐楚師。

這裡的魚人,指的是魚國人。

在楚國派兵征討庸國的時候,魚國人出兵幫助庸國對抗楚國。

由此可見,春秋時期的魚國應該是庸國的鄰國。

兩國間的距離應該很近才對。

這下問題就來了。

庸國所在的商洛,距離寶雞有不短的距離。

庸國向遠在寶雞的魚國求援實在遠水不解近渴。

可能等魚國援兵趕到時,庸國都已經覆滅了。

這從邏輯上講不通。

所以我覺得,魚國不可能在寶雞!

而應該在靠近商洛的地域才對!

難道秦老漢在編故事騙我們?

可魚國這麼個不知名小國,要不是當初查庸國史料時看到,我都不會知道歷史上有這麼個封國。

秦老漢更不應該知道這麼個小國才對。

他,是從哪聽說的魚國?

告訴他魚國的人……會不會和麻四背後的人有關聯?

想到這裡我心頭一緊。

死死盯著秦老漢道:“你的話前後矛盾!”

“既然墓沒被盜過,那你如何知道是魚國諸侯墓?!”

“那可是不封不樹的西周墓!”

其實別說西周墓了。

即便秦漢唐宋元等朝代的墓,也有許多是要靠墓裡的墓誌銘,印章等物件才能確定墓主身份的。

而西周墓葬想確定墓主身份,主要靠陪葬青銅器銘文來確定。

除非秦老漢下過墓,見到過陪葬青銅器上的銘文。

不然就是在瞎編!

黃子然贊同的點頭道:“沒錯!”

“秦老哥,你這話裡的矛盾可不小。”

“要不好好想想該怎麼解釋?”

“噗嗤。”秦老漢笑了出來。

用菸袋鍋指著我道:“你這娃,看著像楞慫,貼上毛比猴都精。”

“實話給你們說。”

“我沒下過墓,但有人下去過。”

黃子然撇嘴道:“你剛拍胸脯說,是沒被盜過的大墓。”

“現在又說有人下去過。”

“謊話越編越不圓了。”

秦老漢嚥了口唾沫。

擺著手說道:“不是你想的那麼個事。”

“他們下去的,是渭河南岸的魚國墓。”

“那是74年的時候,茹家莊村民挖地挖出來件青銅器……”

村民挖出青銅器的訊息不脛而走。

市文管所立馬派人進村調查。

調查人員抵達後,判斷被挖開的地方很可能是西周遺蹟,並進行探勘發掘。

在村民挖出青銅器的地方,發掘出兩座車馬坑。

懂行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車馬坑通常是陪葬坑。

車馬坑出現,意味著附近必有大墓。

可文管所的考古隊員,在車馬坑附近勘察了幾個來回,都沒發現大墓存在。

在他們疑惑時,有個村民閒聊間說:村外有塊梯田土質硬滴很,咋伺候都不好好長莊稼。

考古隊員眼睛頓時亮了。

土質硬不好好長莊稼,說明土層很可能被夯過。

夯土下面極可能存在大墓!

他們過去一勘探,果不其然是座甲字形大墓。

發掘過程中考古隊員驚喜的發現,大墓儲存完好沒有盜擾痕跡。

清理完墓中兩座槨室,發現男女屍體各一具。

並出土帶有“兒”字銘文的五鼎四簋(這套五鼎四簋,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按照西周時期的列鼎制度。

周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

這麼一看,墓主應該是卿大夫級別。

巧的是,考古隊員清理到墓室邊角時,竟然又發現了一座墓室。

從這座新發現的墓室中挖出一具女屍。

以及陪葬的銘文青銅器。

銘文經辨認後確定內容為:井姬歸,亦列祖考夌公宗室……魚伯做井姬用鼎簋。

最後這句“魚伯做井姬用鼎簋”的意思是,這是魚伯為妻子井姬做的鼎和簋。

由此可以確定,墓主為魚伯。

二次下葬在旁邊墓室的是魚伯正妻井姬。

和魚伯一起葬在主墓室裡的女屍,可能是用來殉葬的妾。

而伯這個稱呼,可以認定魚伯是封國在西周王畿周邊的小國國君。

到了76年。

茹家莊三公里外的竹園溝村,村民勞作時挖出地洞,並發現大量陪葬器物。

文管所聞訊派出考古隊員。

這次發掘出22座墓葬及兩個車馬坑。

這些全都是沒被盜擾的魚國國君家族墓……

“考古隊在那兩個地方搞發掘時,我都去看過。”

“還跟考古隊的人聊了聊。”

“聊完回去,我翻了家傳的古本縣誌。”

“確定他們發掘的是魚國中晚期墓葬。”

“還有魚國早期大墓沒被發現!”

“於是我走遍了茹家莊和竹園溝村的南北兩側。”

“終於在渭河北岸發現了大墓位置!”

“我可以確定,絕對是沒被盜擾過的魚國早期大墓!”

“而且我可以保證!”

“裡面的陪葬品數量,遠超考古隊發現的那些墓葬總和!”

“只要挖出來,就夠吃一輩子!”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