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張悅東和林一飛三人站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出站口,陽光透過玻璃幕牆灑在他們身上,空氣中瀰漫著這座城市獨有的悠閒氣息,三人都被這撲面而來的“成都味道”感染,臉上滿是按捺不住的興奮。
“終於到成都了,這可是我心心念唸的城市,感覺空氣中都飄著火鍋味兒。”李瀟深吸一口氣,笑著說道。
張悅東也跟著打趣:“那一會兒可得趕緊去嚐嚐正宗的成都火鍋,別的不說,這一趟就為這一口。”
林一飛則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機:“先別忙著吃,趕緊拍個照發朋友圈,記錄一下咱們成都之旅的開始。”
三人拖著行李箱,打車前往位於市中心的酒店。一路上,看著車窗外熱鬧的街景,成都這座城市的煙火氣愈發濃厚。街邊的茶館裡坐滿了喝茶聊天、搓著麻將的市民,街道兩旁的小吃攤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吆喝聲此起彼伏。
安置好行李後,他們首先來到了寬窄巷子。古色古香的街道,青磚黛瓦,舊式的木製門窗,彷彿一下子將他們拉回了老成都的歲月。巷子里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各類特色店鋪琳琅滿目,有賣傳統手工藝品的,有賣特色小吃的,還有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館和酒吧。
“哇,這地方真有感覺,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好像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李瀟撫摸著街邊的牆壁,感慨道。
張悅東一邊四處張望著,一邊點頭贊同:“是啊,比我想象中還要有韻味,感覺隨便一拍都是大片。”說著,便舉起相機對著周圍的建築一陣猛拍。
林一飛則被一家小吃店門口的招牌吸引:“你們看,這裡有糖油果子,我早就聽說這是成都的特色小吃了,咱們去嚐嚐。”
三人走進店裡,點了一份糖油果子。色澤棕紅、油亮誘人的糖油果子一上桌,香甜的氣味就撲鼻而來。李瀟拿起一個,輕輕咬了一口,外酥裡糯,香甜的味道瞬間在口中散開:“太好吃了,這口感,軟糯香甜,一點也不膩。”
張悅東也吃得津津有味:“嗯,果然名不虛傳,這一趟來對了。”
吃完糖油果子,他們繼續在寬窄巷子中漫步。在一家手工藝品店,李瀟被一個精美的蜀繡手帕吸引,手帕上繡著栩栩如生的熊貓圖案,針法細膩,色採鮮豔。
“老闆,這個手帕多少錢?”李瀟拿起手帕問道。
老闆熱情地介紹道:“這個手帕是純手工蜀繡,工藝複雜,價格是280元。”
李瀟雖然覺得有些貴,但實在太喜歡了,猶豫著要不要買下。這時,張悅東走過來說道:“喜歡就買唄,這可是成都的特色手工藝品,帶回去留個紀念也不錯。”
在張悅東的勸說下,李瀟最終買下了手帕。三人又逛了一會兒,來到了寬窄巷子的盡頭。在這裡,他們看到了一場精彩的川劇變臉表演。舞臺上,演員們身著華麗的服飾,在激昂的音樂聲中,快速地變換著一張張臉譜,讓人目不暇接。觀眾們不時發出陣陣驚歎和熱烈的掌聲,李瀟他們也被這神奇的表演深深吸引,沉浸其中。
離開寬窄巷子後,三人打車前往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一進入基地,滿眼的翠竹和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情格外舒暢。他們沿著指示牌,首先來到了月亮產房,這裡可以看到剛出生不久的熊貓寶寶。透過玻璃,只見幾隻毛茸茸的熊貓寶寶正憨態可掬地趴在保溫箱裡,有的在呼呼大睡,有的則睜著圓溜溜的眼睛好奇地張望著周圍的一切。
“太可愛了,這些熊貓寶寶簡直萌化了我的心。”林一飛激動地說道,眼睛一刻也捨不得從熊貓寶寶身上移開。
李瀟也拿出手機,不停地拍照:“真沒想到熊貓寶寶這麼小,跟個小糰子似的,好想抱一抱。”
接著,他們又來到了成年大熊貓的活動區域。只見幾隻大熊貓正悠閒地在草地上吃著竹子,有的還爬到樹上,找了個舒服的位置,呼呼大睡起來。其中一隻大熊貓似乎察覺到了遊客們的目光,慢悠悠地站起身來,伸了個大大的懶腰,然後又不緊不慢地走到竹子旁,抓起一把竹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它那憨態可掬的模樣,逗得遊客們哈哈大笑。
“這大熊貓也太懶了吧,除了吃就是睡,不過還真是可愛。”張悅東笑著說。
林一飛接話道:“這你就不懂了,熊貓的生活就是這麼愜意,它們可是國寶,享受著VIP待遇呢。”
在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遊玩了一下午後,三人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傍晚時分,他們來到了錦裡古街。此時的錦裡,華燈初上,紅燈籠高高掛起,將整個古街映照得格外熱鬧。古街兩旁的店鋪裡,各種特色小吃和紀念品讓人眼花繚亂。
“肚子餓了,趕緊找個地方吃東西吧,我都快餓扁了。”李瀟捂著肚子說道。
於是,三人走進了一家人氣很旺的小吃店。店裡的招牌美食應有盡有,他們點了甜水麵、龍抄手、鍾水餃等各種成都特色小吃。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美食就擺滿了一桌。
甜水麵色澤棕紅,麵條粗壯有嚼勁,入口先是甜味,隨後辣味逐漸散開,口感獨特;龍抄手皮薄餡大,湯汁鮮美,一口咬下去,滿滿的都是幸福感;鍾水餃小巧玲瓏,淋上特製的紅油,香氣撲鼻,一口一個,根本停不下來。
“這成都的美食果然名不虛傳,每一樣都太好吃了。”張悅東一邊吃一邊豎起大拇指稱讚道。
李瀟也吃得滿嘴流油:“是啊,這一趟成都之旅,別的不說,光是這美食就已經讓我覺得值回票價了。”
吃完飯後,他們繼續在錦裡古街漫步。一路上,欣賞著街頭藝人的表演,有吹糖人的、捏麵人的、表演雜技的,還有民間藝人演奏著傳統樂器,熱鬧非凡。在一家賣皮影戲道具的店裡,林一飛被一套精美的皮影吸引,他拿起皮影,仔細地端詳著:“這皮影製作得太精美了,上面的圖案栩栩如生,真不愧是民間藝術的瑰寶。”
老闆在一旁介紹道:“這皮影都是純手工製作的,工藝複雜,每一個都凝聚著藝人的心血。”
林一飛聽後,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那套皮影。三人又逛了一會兒,買了一些成都的特產,如火鍋底料、燈影牛肉絲、張飛牛肉等,準備帶回去送給親朋好友。
當夜晚的鐘聲敲響,三人帶著滿滿的收穫和疲憊,離開了錦裡古街。回到酒店,躺在床上,他們還在回味著這一天在成都的美好時光,期待著明天的旅程會有更多的驚喜。
樂山之行:大佛腳下的美食盛宴
第二天一大早,三人便收拾行囊,坐上了前往樂山的高鐵。一路上,窗外的景色如幻燈片般飛速掠過,三人的心情也愈發期待。
“聽說樂山的美食可多了,什麼缽缽雞、甜皮鴨、蹺腳牛肉,光是想想我都要流口水了。”李瀟一邊看著手機上的美食攻略,一邊興奮地說道。
張悅東笑著調侃:“你呀,就知道吃,樂山可不止有美食,還有聞名世界的樂山大佛呢,那可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林一飛也點頭表示贊同:“沒錯沒錯,我還聽說樂山的夜景也很美,晚上咱們可以去逛逛。”
說著說著,高鐵已經抵達樂山站。三人出站後,打車前往預訂好的酒店。簡單休整後,便迫不及待地前往樂山大佛景區。
剛進入景區,李瀟就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哇,這就是樂山大佛嗎?也太壯觀了吧!”只見一座巨大的彌勒佛坐像依山而建,氣勢恢宏,莊嚴肅穆。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寬10米,髮髻1051個,耳長7米,依山臨江,俯瞰著腳下的三江匯流之處。
張悅東也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真是無窮無盡,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年代,竟然能開鑿出如此巨大的佛像,簡直不可思議。”
林一飛則拿出相機,不停地拍照留念:“這麼震撼的場景,一定要多拍幾張照片,回去給朋友們看看。”
三人沿著九曲棧道,小心翼翼地向大佛腳下走去。棧道狹窄陡峭,一側是懸崖峭壁,一側是大佛的身體。隨著距離大佛越來越近,他們越發感受到大佛的雄偉和莊嚴。
“看,大佛的手指比我的胳膊還粗呢。”李瀟指著大佛的手指說道。
張悅東笑著回應:“那可不,這大佛的腳面都能圍坐百人,可想而知它有多大了。”
來到大佛腳下,三人仰望著大佛的面容,心中充滿了敬畏之情。大佛面容慈祥,眼瞼微微下垂,彷彿在俯視著世間萬物,保佑著一方平安。
“真沒想到,站在大佛腳下會是這種感覺,自己就像一隻小螞蟻一樣渺小。”林一飛感慨道。
李瀟也點頭表示贊同:“是啊,這座大佛不僅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更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
參觀完樂山大佛後,三人來到了景區附近的一家餐館,準備品嚐樂山的特色美食。剛一坐下,服務員就熱情地推薦了店裡的招牌菜:缽缽雞、甜皮鴨和蹺腳牛肉。
不一會兒,美食就陸續上桌了。首先端上來的是缽缽雞,各種食材被串在竹籤上,浸泡在紅亮的湯汁中,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李瀟拿起一串雞肉,放入口中,雞肉鮮嫩多汁,麻辣鮮香的味道瞬間在口中散開,讓人回味無窮。
“這缽缽雞也太好吃了吧,辣得過癮,麻得夠勁。”李瀟一邊吃一邊讚不絕口。
張悅東也夾起一串郡肝,吃了起來:“嗯,確實不錯,這味道,跟我以前吃過的都不一樣。”
接著,甜皮鴨也上桌了。色澤紅亮的鴨子,外皮酥脆,鴨肉鮮嫩,甜而不膩。林一飛撕下一塊鴨肉,放入口中,鴨肉的香甜和外皮的酥脆完美結合,讓他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這甜皮鴨真是絕了,甜香酥脆,太好吃了。”
最後上的是蹺腳牛肉,熱氣騰騰的牛肉湯,香氣撲鼻。湯中漂浮著鮮嫩的牛肉、牛肚、牛腸等食材,搭配上翠綠的香菜和蔥花,讓人看了就食慾大增。三人盛了一碗湯,喝了一口,湯汁醇厚,味美鮮香,還帶著一絲淡淡的中藥味,讓人感覺十分溫暖。
“這蹺腳牛肉果然名不虛傳,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李瀟喝著湯,滿足地說道。
張悅東也笑著說:“是啊,這一頓飯吃得太滿足了,樂山的美食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
吃完飯後,三人來到了LS市區的一家劇院,觀看川劇表演。劇院裡座無虛席,觀眾們都滿懷期待地等待著演出的開始。
隨著一陣激昂的音樂響起,演出正式開始。演員們身著華麗的服飾,在舞臺上翩翩起舞,唱唸做打,樣樣精通。首先表演的是川劇經典劇目《白蛇傳》,演員們透過精彩的表演,將白娘子、許仙、法海等角色演繹得栩栩如生,讓觀眾們彷彿置身於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之中。
接著,便是川劇的招牌絕技——變臉和吐火。只見一位演員身著黑色長袍,頭戴臉譜,在舞臺上快速地舞動著。突然,他一個轉身,臉上的臉譜瞬間變換,臺下的觀眾們頓時發出陣陣驚歎和熱烈的掌聲。隨後,演員又表演了吐火絕技,他口中噴出熊熊火焰,場面十分震撼,將演出推向了高潮。
李瀟、張悅東和林一飛也被這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眼睛一刻也捨不得離開舞臺。他們完全沉浸在川劇的魅力之中,感受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變臉和吐火也太神奇了吧,簡直讓人目不暇接。”李瀟興奮地說道。
張悅東也點頭表示贊同:“是啊,以前只是在電視上看過,沒想到現場看會這麼震撼。”
林一飛則感慨道:“川劇不愧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瑰寶,這一趟真是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