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據說著,聲音也大了起來。
“我舅舅大將軍衛青雖然身故,但衛家的影響力尚在,我母后執掌後宮數十年,難道就是個擺設不成?”
“父皇既然在甘泉宮避暑,長安城內,我未必不能一搏!”
“我可以聯絡舊部,召集所有支援我的勢力,控制未央宮,封鎖長安城!”
“然後,我親自帶兵前往甘泉宮,負荊請罪,向父皇陳明一切原委!”
“我就不信,父皇連親生兒子最後一面都不肯見,連一句解釋都不肯聽!”
劉據越說越激動,彷彿已經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誠然,按照他如此說,確實有幾分可行性。然而,許辰還是給了他當頭一棒。
“嗯,不錯,你能這麼想,說明你還不是一灘爛泥!”
“但你以為,那些處心積慮要置你於死地的人,會給你這個機會去面見陛下嗎?”
“一旦你動手殺了江充,控制了長安部分割槽域,這在他們眼中,就是最好的謀反鐵證!”
許辰的目光銳利如鷹隼,直視著劉據:
“屆時,新任丞相劉屈氂,與手握兵權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必然會第一時間聯手!”
“他們一個是文臣之首,一個是武將之首,能量遠超你的想象!”
“你覺得,憑你倉促之間集結的那點人手,真能控制住長安城?怕是連守住未央宮都異常艱難!”
“更重要的是!”
許辰忽然加重了語氣。
“他們會動用一切力量,不惜任何代價,阻止你前往甘泉宮!”
“只要你見不到陛下,無法當面陳述真相,那一切還不是任由他們編造?”
“到那時,他們一口咬定你大逆不道,而且證據確鑿!”
“你說,你爹遠在甘泉宮,而且本就對你有所不滿,在震怒與猜忌之下,信不信‘鐵一般’的事實?”
“這……這……”
劉據臉上的潮.紅瞬間褪去,只剩下死一般的慘白,嘴唇哆嗦著,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隔牆之外,漢武帝劉徹聽得是心驚肉跳,臉色陰沉得幾乎能滴出水來!
許辰說的每一個字,都像是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他的心坎上!
太像了!
太可能了!
如果不是今天陰差陽錯聽到這番對話,如果江充真的拿著什麼桐木小人來告狀,如果太子真的被逼到絕路憤而殺人……
那後續的發展,幾乎必然會像許辰推演的那樣!
牢內,許辰看著失魂落魄的劉據,並未停下,而是繼續用冰冷的事實,碾碎他最後一絲僥倖:
“你再想想兵力對比。”
“一旦你爹認定你謀反,會發生什麼?”
許辰的聲音在空曠的牢房裡迴盪,帶著一種令人絕望的清晰:
“你爹一聲令下,駐守京師的北軍八校尉,頃刻之間便可集結,封鎖長安所有要道!”
“遠在甘泉宮,你爹的親衛、戰力強悍的期門軍,以及那些剽悍嗜血的匈奴降卒組成的騎兵,得到命令後,最多半日,便可如風馳電掣般抵達長安城下!”
“更別提,長安周邊還駐紮著大量的郡國兵!隨時可以調動過來,層層合圍!”
“甚至,就連你爹身邊的太監蘇文,也早已與江充劉屈氂等人暗中勾結,層層斷絕了你可能傳遞給你父皇的任何訊息!”
許辰攤開手,彷彿在展示一張無形的、令人窒息的大網:
“而你呢?你能做什麼?你能調動的兵力有多少?”
“無非是你母后宮中的數百中宮衛士,再加上長安城中那些戰鬥力低下的府衙小吏和巡丁。”
“頂天了,再去開啟牢獄,將那些亡命囚徒武裝起來,湊個數……”
“這點力量,在陛下雷霆震怒之下調集的國家精銳面前,夠看嗎?”
牢內,許辰那番話如同數九寒冬的冰水,兜頭澆下,將劉據心中最後一絲僥倖和血氣徹底凍結。
他癱坐在冰冷的地面上,眼神空洞,面如死灰。
是啊,父皇的雷霆之怒,京師的精銳大軍,李廣利與劉屈氂的聯手絞殺……
這一切,就像一張早已布好的天羅地網。
而他,不過是網中那隻徒勞掙扎的困獸。
他呆呆地望著許辰,嘴唇翕動,卻發不出任何聲音,喉嚨裡像是被什麼東西死死堵住。
隔牆之外,漢武帝劉徹的心臟也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攥緊,幾乎喘不過氣來。
許辰描繪的畫面太過真實,真實到讓他不寒而慄!
他站在劉據的角度去想,如果易地而處,面對如此絕境,自己又能如何?
一時間,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竟也感到了深深的無力與後怕。若是沒有今日這番“偷聽”,若是自己真的被江充矇蔽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先生,我……”
牢內,劉據終於找回了自己的聲音,嘶啞得如同破鑼,充滿了絕望:
“那依先生之見,我……我到底該如何是好?難道,真的只能引頸就戮嗎?”
許辰看著他這副模樣,心中暗歎,但語氣卻陡然變得凌厲起來:
“引頸就戮?現在還遠沒到那個時候!”
“事到如今,被動等待,就是死路一條!唯一的生機便是提前動手,化被動為主動!”
“只有提前出手,趁著江充劉屈氂等人還未完全堵住你與你爹之間的聯絡,才可能逆境翻盤!”
“只有逼宮,控制住你父皇,才能掌控局勢!”
然而,聽完許辰的話,劉據臉上卻還是露出了掙扎之色,久久未能做出決定。
“先生之言,振聾發聵……只是,事關重大,牽連甚廣,容我……容我好好考慮一下……”
“還考慮?!”
許辰簡直要被氣瘋了!
他猛地從地上站起來,指著劉據的鼻子就罵了起來:
“考慮個你大爺的二舅奶啊!都他麼什麼時候了還考慮?說你是頭豬你還真叫上了是吧?”
許辰氣得從搖椅上站了起來,他很想給劉據兩逼兜,但要動手的時候又停了下來。
畢竟是大漢太子,自己還是不要太放肆了。
“前車之鑑就在眼前,以史為鏡的道理你不懂嗎?”
“就說前朝的扶蘇,那個大傻春!”
“他也是聽信儒家之言,反對始皇帝的嚴刑峻法,被貶到上郡蒙恬軍中!”
“他當時可是手握三十萬大秦精銳!三十萬啊!”
“結果呢?!”
“奸臣李.斯、趙高,一紙矯詔,就讓他自殺了!”
“他手握重兵,父皇屍骨未寒,他不想著回咸陽穩定局勢,反而因為一封真假不明的詔書就抹了脖子!”
“簡直不可理喻!愚蠢至極!”
“而後,胡亥登基,趙高弄權,大秦二世而亡!”
“難道你也要重蹈覆轍,眼睜睜看著大漢帝國,步上那秦朝的老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