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對面是壞蛋,小和尚的念頭一下通達,他學著師父的樣子雙手合十,一躍而起,閃電般追到了林子裡去。
痛徹心扉的慘叫聲短促地響起,銳物破空般的聲響中,幾個圓鼓鼓的東西從小和尚消失的方向飛來,那赫然是青鹿神宮弟子們的頭顱,年輕的頭顱砸碎在地,血肉模糊。
小和尚凌空躍回時,雙手拎酒罈般提著兩顆頭,他咧嘴一笑,牙齒咬著根辮子,辮子下端垂著慘白的人頭。
哪怕是向來冷靜的李火元也皺緊眉頭,露出如臨大敵的神態。
周青更是嚇的面色驚駭。
而費天玄和林靖易則緊皺眉頭。
費天玄小聲說道:“此和尚不善。”
林靖易點點頭。
楊語嫣平靜地目睹了這場死亡,懷抱玉如意的手未有一絲顫抖:“交給我,你們暫時不要出手。”
李火元歪歪頭。
這個兩個和尚如此邪性,她盡然要單獨面對?
這是將雙頭妖僧的仇恨,延伸到這兩個和尚了?
此時的楊語嫣迎上了大和尚緩緩轉來的視線,說:“我不逃。”
小和尚滿意她的態度,對師父說:“看來這位女施主是好人了。”
“未必。”
大和尚搖頭,教導道:“分辨善惡是非是門很深的學問,哪有你想得這麼簡單。”
小和尚眼對師父更加敬仰:“師父真是善哉!這為人處世之道,弟子要學的,真是多哩。”
此時的大和尚看向楊語嫣,雙手合十:“女施主是否需要我的幫助?”
楊語嫣揚起下巴:“你可知自己已經入魔?”
大和尚笑道:“佛就是佛,與魔,與善無關。”
“那你今天走不了了。”楊語嫣語氣平和,彷佛說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斬妖除魔,是我輩修士的使命,還望高僧成全。”
她的話雖然平靜,但蘊含著無限殺機和血腥。
讓大和尚的死亡成全她的斬妖除魔。
費天玄和林靖易敢不敢說出這種話,李火元無法猜測。
但他和周青是不敢的。
這屬於半場開香檳。
李火元很是忌諱。
“看來女施主執意要與貧僧為敵。”大和尚盯著楊語嫣說道。
“你說的淺了。”楊語嫣說。
“為何?”和尚問。
“我為敵者為天下之惡,從不拘於一人。”楊語嫣柔聲道。
“女施主說的不錯。”
和尚點頭稱讚,又嘆氣道:“施主是有慧根的,可惜被濁世矇蔽,弄錯了善惡。須知人在世上,猶如淪溺孽海,各有立場,各有偏執,仇恨或有隱情,情誼各藏算計,大多數事都難有正邪之分,故有‘清官難斷家務事’的說法,但我覺得這說法並不準確。”
“哪裡不準確?”楊語嫣問。
和尚繼續道:“世上沒有辨不清楚的道理,也不會有斷不明白的事,清官難斷,終究是清官居於濁世,受五陰魔所擾,業障蒙心,無法窺其全貌,若我們皈依一位無所不知的至善清官,還會斷不清所謂的‘家務事’麼?”
“這位清官是便是佛麼?”楊語嫣問。
“無量慈悲離去佛。”和尚說。
“小女孤陋寡聞,不知哪本佛經記載了此佛。”楊語嫣說。
“貧僧不曾讀過佛經。”和尚說。
“沒讀過佛經又如何做得成和尚呢。”楊語嫣搖頭。
“此言差矣。”
和尚一本正經地說道:“佛經是給資質愚鈍的俗僧看的,他們不懂什麼是佛,所以要透過經書來認識佛,但這終究是落了下乘,當然,佛經上那些吹噓得天花亂墜的佛也落了下乘,他們的作用只是給佛徒以信仰,誑惑他們度過昏碌的一生,真正的佛無量無限,不載文字,我雖稱其為‘無量慈悲離去佛’,但這也決計不是他的真名,那是無人知曉也不可知曉的。”
“那你又怎麼知道他存在呢?”楊語嫣問。
“因為真佛是慈悲的,他希望我等看見,於是我們便不得不看見。”
和尚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給楊語嫣講一個故事:“三年前廟裡一個經常清掃燭臺的小和尚得病死了,我給他下葬歸來,看到他常常打掃的佛臺上,佛祖金像正暗自垂淚,我心生靈犀,便在佛像蒲團前打坐,那一次打坐,是我第一次見到真佛。
我站在一座結冰的大湖上,湖泊無邊無際看不見堤岸,冰面光滑得像是拋光的鏡子,我低下頭,清晰了看見了鏡中的自己,那是一個俊秀美麗的青年,他和我沒有一點相似之處,但我確信他就是我。
他沒有眼白和瞳仁,眼睛光滑如鏡,他的眼裡倒映著一個汙濁的世界裡——我身處的世界。我看到了滔天的穢物和湧如峰巒的膿液,但我身處其中時,又如孩子般一無所知。
他穿著潔白的僧衣,悲苦地注視著我,對我伸出了手。他想拯救我,他想將我從這個汙穢的世界中拯救去。那是我,成佛後的我,這是佛祖的宏願與意志,我深信不疑,今年三月,佛祖如期降臨大招南院,我的許多師兄師弟都去往了極樂,而我卻不能前往。”
李火元聽到這裡,頓時一愣。
入魔就是入魔,非要說成是佛主降臨,好一個強詞奪理。
不過,李火元不打算說話,這裡還沒有他說話的份。
跟著吃瓜看戲就行。
“師父早早見到了佛祖,為何卻去不得極樂呢?這可不公平。”小和尚忿忿不平。
和尚沉默片刻,再開口時,每一個字都重若千鈞:“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不為佛祖掃清塵世汙穢,我又怎能配位佛祖身旁?女施主,我願意和你說這麼多,是因為你是有真慧根的聰明人,而不是青鹿宮那幾個榆木疙瘩,我不求你和我擁有一樣的信仰,但我希望你不要擋在路上。”
楊語嫣不為所動,她說:“四神宮絕學精妙,楊語嫣年少時便有所領略,大招院藏經如海,更在四神宮之上,能領教大招院的武功,是楊語嫣之幸。”
她說這話時,發幕靜垂,衣袂亦是靜垂,從蘇真的角度望去,將楊語嫣襯得更美,那並非身段曲線之美,更似一種對美的幻覺,須臾便會因驚醒而拂散。
拂散她的風很快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