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1章 綏芬河市

9月1日,鵬城。

張衛國將狗蛋和妞妞送到學校門口。

“狗蛋,上課要認真聽講,和同學們好好相處。”

妞妞向他保證:“爸爸放心,我會保護好弟弟的!”

狗蛋抱著張衛國的腿,有些不捨:“爸爸,你什麼時候來接我們?”

“放學後,媽媽會來接你們的。”張衛國笑著摸了摸妞妞和狗蛋的頭。

目送兩個孩子走進校門,張衛國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隨後,他開車送李雪梅去公司。

“雪梅,到了公司,有什麼不懂的就問謝總監,別不好意思。”張衛國叮囑道。

李雪梅點點頭:“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他知道,李雪梅聰明能幹,一定能很快適應新的工作。

過了幾天,張衛國和謝彪一行六人,踏上了開往黑省的火車。

列車轟鳴,穿梭在廣袤的華北平原與東北的茂密山林之間。

車窗外,風景由南方的溼潤秀美漸漸變得粗獷遼闊。

40多個小時的奔波,將鵬城的溼熱拋在身後,取而代之的是一絲北方的涼意,以及撲面而來的泥土與枯草的氣息。

終於,列車汽笛長鳴,停靠在邊陲小城綏芬河。

綏芬河站,作為連線華國和蘇俄的鐵路樞紐,人流混雜,俄語和東北話交織在一起,構成獨特的邊境風情。

空氣中瀰漫著火車煤煙與北方特有的粗獷味道。

下了車,一行人租了一輛麵包車,來到市區,尋到一家當地招待所住下。

招待所的房間簡陋,卻打掃得乾淨整潔。

放下行李,眾人便出了門,打算先填飽肚子,順便打聽些訊息。

招待所旁邊就是一家小餐館,熱氣騰騰的鍋包肉和豬肉燉粉條上桌。

張衛國找了一位吃著大蒜的當地大哥攀談起來。

“大哥,聽說咱們這兒跟老毛子做買賣挺火的?”

張衛國夾起一塊軟爛的豬肉,狀似隨意地問。

大哥嘴裡嚼著肉,含糊道:“城東頭有個黑河市場,那可是專門跟蘇俄人倒騰東西的地兒。只要你有貨接過去,甭管啥,老毛子都搶著要!”他猛地灌了一口啤酒,打了個飽嗝,又補充道:“聽說他們那邊物資短缺,特別是吃的和衣服,你拿一車皮吃得過去,保準被搶光!”

謝彪聽得心潮澎湃,狠狠地往嘴裡扒拉了一口飯。

劉軍和王浩兩人對視一眼,眼裡也閃著光,倒爺經驗告訴他們,這裡頭的利潤比去港城倒騰電子錶,估計還要高。

吃過飯,幾人回到招待所,眾人圍坐在一起,商議起接下來的行動。

張衛國率先開口:“咱們的貨,還有兩天才能到,這兩天可不能閒著。要做的事有幾件:第一,租十五輛大卡車。這趟貨量大,得保證運輸能力,一次性把貨運到交易點。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跟當地政府搞好關係。咱們人生地不熟,雖然身手還行,可也只有六個人。強龍不壓地頭蛇,不如給點甜頭出去,請他們的民兵幫忙押送貨物,這樣咱們交易的時候才能安心。”

謝彪重重地點頭:“衛國兄弟說得沒錯,這買賣是咱們做,但地盤是人家的。出點錢,買個平安,也買個便利,值!”

劉軍撓了撓頭:“衛國哥,那咱們是不是還得請個翻譯?跟老毛子交流,語言不通可麻煩。”

張衛國有了系統獎勵的語言精通,倒是會俄語,而且流利得很。

但他一個人會聽會說沒用,還得讓其他人能聽懂老毛子的話。

“嗯,是要請個翻譯,而且要靠譜的。”

他點點頭,面色如常,心裡盤算著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專業的翻譯。

商議完畢,幾人再次出門,直奔黑河鎮政府。

張衛國上前說明來意,鎮政府的門衛看了看他們,遲疑片刻,最終還是放行。

很快,他們就見到了鎮長。

鎮長是個四十多歲的精瘦漢子,聽聞他們有一火車皮的食品要和蘇俄人交易,眼睛頓時亮了。

對綏芬河這個邊境小鎮來說,只要有商人願意來黑河市場交易,就意味著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太好了,張老闆,你們這是給鎮裡幫大忙啊!”

鎮長站起身,熱情地伸出手,“現在邊貿剛起步,咱們鎮里正愁沒有大宗的貨源呢。”

“鎮上能抽調六十個民兵,協助押車,也能幫忙協調你們和蘇俄人的交易。他們都常年跟老毛子打交道,門兒清!”

張衛國對鎮長表示感謝,隨即提出了報酬:“鎮長,民兵兄弟們辛苦了,我們按照每人每天十塊錢給辛苦費,全程管飯。”

鎮長眼中閃過一絲讚賞,這年輕人懂事,出手也闊綽。

“張老闆真是爽快!”

他笑著應了下來,這筆收入對民兵們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外快。

張衛國又問起交稅的事,鎮長擺了擺手:“現在邊貿初期,咱們鼓勵發展,暫時不用交什麼稅。你們只要在黑河市場交個攤位費就行,每個攤位一天二十塊,不貴。”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嚴肅起來:“不過有一點,你們和蘇俄人交易得到的美元或者盧布,必須存進綏芬河市的龍國銀行,兌換成咱們自己的華國貨幣。這是規定,也是為了方便管理,避免外匯流失,張老闆可要記住了。”

張衛國心裡有數,這是國家對外匯的管制,也是為了確保國內經濟的穩定。

“明白,鎮長,這是一定的,再說這麼大筆錢,我們也不敢帶上火車回去啊。”

張衛國與謝彪迅速交換了一個眼神,兩人心照不宣。

在這片尚未完全開發的邊境熱土上,與官方建立良好關係,遠比任何個人武力都來得穩妥與長遠。

“鎮長,您真是幫了大忙!”張衛國面上帶笑,語氣誠懇。

“我們還有兩件事,也需要您鎮裡幫襯一二。一是咱們與蘇俄人做買賣,語言不通終歸不便,想請一位靠譜的翻譯。二是我們的貨,從火車上卸下來,得用貨車拉到黑河市場,這運力,還得仰仗您。”

此刻的政策,就是鼓勵一切正規貿易,為鎮裡帶來活水。

“這都是小事,張老闆不必掛懷!”鎮長聲音洪亮,透著東北人特有的乾脆。

“我們鎮裡,會說蘇俄話的人多得很,都是從小耳濡目染,和老毛子打交道的。等下我就帶你去找人,保準專業又靠譜!”

他頓了頓,又道:“至於貨車,我們鎮政府有三輛,也有經驗豐富的司機,到時候這三輛車免費給你們用。我再帶你們去貨運站租十二輛,這樣成嗎?”

張衛國深知禮尚往來的道理,尤其是在這種初期合作中,不能讓公家吃虧。

日後生意做大,還需要鎮裡更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