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結果,張衛國沒有片刻耽擱,第一時間撥通了省農大鄭院長的電話。
電話那頭,鄭院長聽完張衛國的計劃,爽朗地笑了起來:“衛國啊,你這個年輕人,總能搞出點新名堂來!這是好事,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鄭院長當即在電話裡拍板:“你放心,我馬上從院裡給你抽調五個最優秀的學生,組成技術小組!從西瓜品種的選擇,到後面如何科學育苗,精準備肥,我讓他們給你們做最全面的技術指導!一定要讓花溪村的第一批西瓜,一炮打響!”
聽到農大要派五個大學生專家過來,大隊長激動地握住張衛國的手,黝黑的臉上滿是感慨和欣慰。
“衛國啊,你這思想覺悟,真是高!”
他看著遠處那些正在田裡忙活的村民,聲音裡帶著一絲敬佩:“都說先富帶動後富,我以前覺得這就是一句口號。現在看到你,我才明白這句話的分量。”
“你自己發了財,成了大老闆,卻還時刻惦記著咱們村裡這些鄉親,一門心思地帶著大傢伙共同致富。你,是咱們花溪村的功臣啊!”
大隊長的這番話,說得張衛國臉上都有些發燙。
功臣?
他可不敢當。
他看著大隊長那張飽經風霜卻充滿真摯的臉,心裡頭多少有點兒汗顏。帶著鄉親們共同致富,這話不假,可他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薅菜多多系統的羊毛。
這事兒他沒法跟任何人說,只能在心裡頭盤算。
生豬、西瓜……按照後世的收購價,這1490頭豬,再加上那五百多畝西瓜,一旦全部供應上去,他個人賬戶裡,至少能多出幾百萬的鉅款。
這才是他拼命折騰的真正動力。
當然,能順手拉著全村人一起過上好日子,這感覺,確實也不賴。
他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大隊長,您可別這麼說,我就是出了個主意,真正幹活受累的還是大夥兒。這事兒能成,是咱們花溪村所有人齊心協力的結果。”
這番話說得謙虛,卻更讓大隊長和勝利叔高看他一眼。
一個月的時間,在村民們既盼著又有些忐忑的心情中飛速滑過。
花溪村的養豬場,迎來了第一次大規模出欄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整個養豬場就熱鬧得跟趕集一樣。
豬圈裡,一頭頭膘肥體壯的大白豬哼哼唧唧,拱著食槽,那叫一個賽一個的壯實。
這些豬,都是吃著科學配比的飼料,喝著乾淨的水,在寬敞衛生的豬圈裡長大的。
有個別特別能吃的豬王,過磅一稱,好傢伙,直奔二百六十斤!
就算是小一點的,也穩穩當當地站在二百一十斤往上。
這可把村民們給樂壞了。
“你看那膘,這得能煉出多少油啊!”
“還是技術員有法子,這科學養豬就是不一樣!”
張衛國早就叫來了幾輛大卡車,停在養豬場的空地上。
他拿著早就擬好的訂購協議,找到了大隊長和堂叔張勝利,還有幾個村民代表。
“大隊長,勝利叔,咱們按之前說好的,村裡的豬我全收了。咱們當著大夥兒的面,一頭一頭過磅,記好數,誰也不吃虧。”
整個稱重灌車的過程,持續了一整天。
村民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那一聲聲豬的嚎叫,在他們聽來,簡直比過年的鞭炮聲還悅耳。
等最後一頭豬被趕上卡車,張衛國當場從包裡掏出厚厚的三沓大團結,遞給了大隊長。
“大隊長,這是三萬塊訂金,您先收著。剩下的錢,等我把豬全部出手,五天之內,保證一分不少地給村裡結清。”
大隊長和勝利叔捧著那三沓錢,手都有些哆嗦,除了去銀行貸款那次,他們沒看到過這麼多錢。
周圍的村民們更是伸長了脖子,眼睛都看直了。
張衛國指揮著貨車,將這批生豬浩浩蕩蕩地拉到了火車站的專用倉庫。
晚些時候,他會親自押車,把其中的490頭豬裝上運往鵬城的貨運專列。
他早就跟謝彪透過氣,這批豬直接賣給了鵬城最大的國營屠宰場,價格比內地高出一大截。
剩下的1000頭豬,則在倉庫裡,被張衛國悄無聲息地全部供應給了菜多多系統。
【叮!成功供應生豬1000頭,平均重量225斤,總計225000斤。】
【系統收購單價:17.55元/斤(受品質、市場稀缺度等因素影響)。】
【本次交易總金額:3,948,750元。】
【貨款已存入系統錢包,請宿主查收。】
張衛國算了筆賬,從村裡收購這1490頭豬,總成本大約在36萬左右。賣到鵬城那490頭,刨去運費和各種開銷,能淨賺個5萬塊。
而真正的大頭,是賣給系統這1000頭豬,淨賺了接近395萬!
五天後,張衛國一身輕鬆地回到了花溪村。
他直接來到了村委會,大隊長和勝利叔一見他,立馬站了起來:“衛國,咱們養豬場的豬,全部賣掉了吧?”
張衛國笑了笑,把手裡的一個大帆布包往桌子上一放,發出一聲悶響。
“大隊長,貨款我已經全部收到了。”
他拍了拍那個鼓鼓囊囊的包:“錢太多,我沒全取出來,剩下的都在銀行。得麻煩您安排幾個人,跟我去一趟市裡的銀行。”
大隊長和勝利叔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壓抑不住的狂喜。
大隊長當即點了村裡五個最年輕力壯、當過兵的小夥子:“你們五個,明天跟著衛國去市裡,就算是上廁所,也得給我在門口站崗!”
第二天,村裡的拖拉機,突突突地冒著黑煙,頭一回拉的不是莊稼,而是八個神情肅穆的大老爺們。
大隊長和勝利叔一人一邊,把張衛國夾在中間,活像左右護法。
另外五個小夥子,手裡雖然沒拿傢伙,但那鼓鼓囊囊的胸肌和警惕的眼神,比啥都好使。
拖拉機一路開到了德山市龍國銀行門口,引來了不少路人側目。
當張衛國說明來意,要取一筆超過三十萬的現金時,整個銀行的櫃員都驚動了。
行長親自出來接待,又是倒水又是遞煙,最後乾脆把所有櫃員都叫了出來,關上大門,專門幫他們數錢。
一沓沓嶄新的鈔票被從金庫裡搬出來,用點鈔機過了一遍又一遍,最後裝進了幾個巨大的麻袋裡。
張衛國一行人,扛著幾個沉甸甸的麻袋走出銀行時,村民的腿肚子都緊繃著。
回到村裡,大隊長第一時間召集了全村村民,在養豬場前的空地上開分紅大會。
還清了當初買豬苗和建豬場的貸款後,大隊長當著所有人的面,用村裡的大喇叭宣佈了後續的資金安排。
“剩下的錢,咱們分成三份。都說要想富先修路,第一份的三萬塊,把咱們村口到市裡的土路,給它修一修,方便大家去城裡!”
“好——”底下響起一片叫好聲。
“第二份,留作村裡養豬場的週轉資金,明天就再去進三千頭豬苗,把咱們的養豬場規模,再擴大一倍!”
村民們的呼吸都變得粗重起來,眼睛裡全是光。
大隊長故意拉長了音,看著底下黑壓壓的人頭,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清了清嗓子,用盡全身力氣喊道:“最後一份,給咱們全村189戶人家,分紅!”
當大隊長用顫抖的聲音,從大喇叭裡喊出每戶分紅,五百二十塊的時候,整個場院先是死一般的寂靜。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彷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城裡一個正式工,辛辛苦苦幹一個月,工資也就四五十塊錢。
這筆分紅,頂得上一個工人不吃不喝乾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