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吹牛不是什麼好習慣。
可如果是在部隊那就要另說了,最起碼聽著就提氣。
周團長的通訊訊息迅速傳遞到獨立團,二團,三團指揮部,韓五,冬瓜,石頭三位團長有些傻眼:
“你一個團1萬多號隊伍,包圍了鬼子的四個師團,10萬關東軍?”
“好傢伙,你咋不吹牛吹上天呢?”
吐槽歸吐槽,新一團已經率先發起進攻,按照周團長的描述,搞不好已經徹底陷入鬼子包圍圈了,四位團長誰也沒敢耽擱,當即命令部隊全速開進。
儘管新一團以一個團的兵力包圍10萬關東軍是不可能的。
但是人家新一團率先和鬼子關東軍展開遭遇戰,甚至打的關東軍不得不全面展開包圍。
這是什麼?
這就是能耐!
這麼過癮的大戰,幾位團長當然不能看著周團長自個兒獨領風騷,那叫一個馬不停蹄,迅速率領部隊,從既定的方向,向關東軍發起衝擊。
若是從上帝視角俯瞰。
彼時,新一團是由北向南的方向率先與關東軍接壤。
獨立團是從關東軍的西面靠近。
二團和三團則是分別從關東軍的東面和東南方向靠近。
四團馮大忠則是率領部隊,以較長距離迂迴,直接繞到了關東軍的背側。
用他的話說這叫偷雞。
如此五個團迅速就緒。
而就在獨立團二團和三團率先趕到之際,關東軍的整體防禦陣型已經因為新一團從南面的強行衝擊而發生了變化。
日軍為了徹底包圍消滅新一團,整體兵力不再呈現出針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完美防守狀態。
相當於被新一團的正面進攻徹底給擾亂了防守陣型。
原本,如果只有新一團這麼一個團,關東軍的陣型倒也無所謂了。
可日軍沒有料到的是,八路軍的進攻會來的如此迅速且猛烈。
而且明明只有五個團的兵力,竟敢兵分多路,直接以包圍態勢向關東軍靠攏。
新一團又率先接敵,1萬餘部隊就敢莽撞的孤軍深入,和關東軍主力硬拼。
此舉徹底打破了關東軍既定的作戰思路。
而又在日軍徹底包圍了新一團,企圖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徹底覆滅新一團之際。
西面的獨立團,東面的二團和三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進攻——作為陳建傾盡八城軍分割槽的資源,特別打造的五個精銳作戰團,這五個團除了常規的作戰步兵之外,還包括了一定的機動作戰部隊。
主要是由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以及摩托車,改裝汽車和騎兵組成。
規模不會太大,也就個千百人。
但足以稱得上是一支半機械化作戰團。
當然了,和八城軍分割槽特別打造的兩支快速反應部隊的規模是完全不能相比較的。
但此時用來迅速突襲關東軍主力的側翼,卻是再合適不過。
領先步兵一步的機動部隊,率先從左右兩翼衝擊關東軍的防線。
緊接著獨立團,二團與三團步兵主力抵達之後,從多個方向向關東軍的側翼發動猛攻。
要知道,這可是陳建特別打造的精銳作戰團。
以新一團一團之力,便敢在正面衝擊關東軍主力,甚至迫使關東軍調動中軍針對新一團進行合圍。
相比之下,獨立團,二團和三團的戰鬥力甚至有過之而不及。
此時,關東軍幾乎將全部作戰中心都放在了南面的新一團的包圍戰中。
儘管出於謹慎,日軍在周邊的警戒力度還是很大的。
幾乎在獨立團二團和三團部隊出現的第一時間,日軍便察覺到了動靜。
可鬼子低估了這些八路軍機動部隊的機動性。
更低估了這些八路軍敢於正面較量的決心和氣魄。
就在日軍擴散在兩翼的偵察部隊將八路軍靠攏的情報傳遞到指揮部之際,獨立團,二團和三團便悍然發動了進攻。
機動部隊率先靠攏,緊接著步兵主力發動衝擊。
速度快到關東軍這邊幾乎反應不過來。
只能以兩側翼的防護部隊倉促迎戰。
而雙方戰鬥一爆發。
歷史彷彿在重演。
從左右翼戰局傳回的戰況,幾乎和南面的這支強悍的八路軍的情況如出一轍。
這些八路擁有相當規模的炮火,甚至能夠在正面交鋒之中硬剛他關東軍的野戰師團,而不落下風。
且極具進攻性,攻勢彪悍。
正面火力牽制的同時,這些八路便毫不猶豫的從兩翼發起了迂迴攻勢。
雙方短兵交接之後,他們再次使用那些似乎可以連續射擊的步槍,在兵力相近的情況下,展現出絕對的基礎性步槍火力優勢。
與之對陣的日軍野戰聯隊叫苦不迭。
雙方激戰不到半個時辰。
從左右翼倉促攔截八路軍獨立團,二團與三團的兩個日軍野戰聯隊便傷亡慘重,不得不向聯合指揮部請求增援。
訊息傳遞到了關東軍臨時四師團聯合指揮部。
可問題的關鍵是。
原本浩浩蕩蕩的10萬多關東軍精銳啊,為了在南面區域性戰場上徹底包圍消滅那八路軍新一團,兵力已經抽調了大半。
此時,又要同時應對八路軍突然從左右兩翼發動的突襲。
來時還囂張的不可一世的四個老鬼子們恍然發現,麾下竟然沒有太多的預備部隊可以調動。
戰局逼迫下,四個鬼子中將不得不做出選擇:
第一,若是繼續堅持在南面區域性戰場包圍消滅那八路軍新一團,其兩側翼的防守便缺乏足夠的兵力。
能不能徹底消滅八路軍新一團先不說,其關東軍兩側翼防線極有可能被進攻性彪悍的八路徹底突破。
而一旦八路從側翼突破,就可以直接逼近中軍,甚至是威脅到跟在中軍的大量輜重部隊、炮兵部隊。
為了覆滅八路軍的一個團,而導致中軍遭受重創。
這是關東軍根本不敢去賭的一場賭局。
第二,迅速將兵力回援,加強左右翼的防守。
可問題的關鍵是,一旦兵力回援,原本在南面區域性戰場,針對那八路軍新一團的包圍就得被迫結束。
好不容易針對八路軍新一團形成的包圍態勢,也就前功盡棄了。
此時,擺在關東軍臨時指揮部面前的選擇就這兩種。
而實際上,這些老鬼子們壓根兒就沒有選擇。
這些在關東地區養尊處優慣了的鬼子關東軍並沒有死戰的決心,尤其是為了這僅有1萬餘人的八路軍新一團。
於是。
四個鬼子中將幾乎是毫不猶豫的便選擇了第二個方案,提前結束針對新一團的包圍,迅速抽調兵力回援側翼。
然而局勢繼續演。
這支關東軍的兵力規模太龐大了,足有10萬餘人,即便是在這片地勢相對開闊的地形上行軍,也一口氣拉出了前鋒,中軍和後衛部隊,數里的路程。
那麼,原本聚集在先鋒部隊圍攻新一團的兵力,即便是要回援側翼,也需要時間。
僅此時間差內。
從關東軍的左右兩翼發動猛攻的獨立團,二團和三團,便以相當彪悍的戰力徹底突破了關東軍兩側翼臨時構築的野戰防線,直接逼近其中軍部。
這三個團呈現出的戰鬥力,進攻的彪悍性,和南面進攻的新一團實在是太像了。
簡直就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也是在發動進攻之後,便像是不要命似的向關東軍的中部猛插,完全不怕孤軍深入。
如此打法雖然冒險。
但效果卻是立竿見影的,可以迅速突破日軍倉促構築的防線,徹底打亂整個關東軍的防守陣型。
你想想,三路隊伍從三個方向猛攻,就像是三把利劍同時插在了關東軍的身上。
一時之間,儘管根據日軍的前沿交戰部隊傳遞迴的情報,日軍指揮部方面確認,進攻的八路軍雖然裝備精良,戰力彪悍,但是兵力規模有限,每路進攻方向,大約也就是五六個團的兵力,1萬餘人的規模。
三路方向,四個大團,了不起4萬餘人的兵力。
可這浩浩蕩蕩的10萬餘關東軍,面對八路軍的四個精銳團從東西南三個方向發動的猛攻。
倉促之間,兵力規模明明是八路軍兩倍有餘的關東軍,竟是處於狼狽防守狀態。
至此,這些鬼子關東軍們才終於意識到華北地區的八路軍的可怕。
難怪先是第一軍,接著是華北方面軍,甚至是華北,華中,華南等多個方面軍都拿這些八路沒辦法。
如此強悍的抗日武裝,即便是關東軍也是頭一回遇見。
雙方展開激戰。
在幾名日軍中將的指揮下,關東軍調動四大師團的兵力,從東西南三個方向頂住八路軍四大精銳團的猛攻。
根正信一中將的臉色難看,言語間倒是並沒有放棄:“這八城軍分割槽的八路果然難纏,他們的裝備之精良,戰力之彪悍,遠超出我們的預估。
我們更沒有想到,他們會突然出現在這裡,甚至不惜與我軍爆發遭遇戰,正面展開對決。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他們的偷襲突然,我軍有些被動,但我軍畢竟佔有絕對的兵力優勢。
只需要鏖戰片刻,就能迅速扎穩腳跟,反過來將這些八路擊敗。”
“諸位,關東軍的尊嚴就在我們的手中,此戰只許勝,不許敗!”
“帝國萬歲!”
幾個老鬼子跟著喊道,像是在為自己打氣。
接著,關東軍基本上是將兵力軍分成三份,分別從東,西,南三個方向構築野戰防線,阻擋八路軍的進攻。
雙方的較量迅速進入白熱化之際。
擅長偷雞的四團團長馮大忠,終於帶著隊伍迂迴,繞到了關東軍的屁股後面,繼而毫不猶豫的向關東軍後衛部隊臨時構築的防線發動衝擊。
此時,關東軍的全部注意力都在東西南三個方向的區域性戰場上上。
馮大忠在發動突襲之前,命令整個部隊都保持隱蔽前進,直到將距離拉到合適的距離,這才猛然發動進攻。
攻勢突如其來。
關東軍被完完全全地打了個措手不及。
日軍沒有料到,除了從東西南三個方向發動猛攻的八路之外,竟然還有一支八路悄無聲息的繞到了他們的後面。
起初還準備包圍覆滅新一團的關東軍。
這下子,從整體局勢上來看,倒像是被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發動猛攻的八路徹底合圍了。
而四位團長的打法也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似的。
總結起來四個字:
“幹就完了!”
那真是幹就完了,部隊瘋狂發動猛攻,突破日軍的外部防線之後,甚至連穩固並擴大突破口的時間都沒有留下,便繼續向關東軍的中軍方向衝擊。
四個團從四個方向猛扎猛打,這就造成了怎樣一種局勢?
把關東軍比作一團泥沙的話,八路軍的四個團從四個方向猛攻,儘管從整體上來看,像是從各個方向發動的合圍。
但實際上因為兵力有限。
畢竟五個精銳團的兵力也就5萬餘人。
而關東軍則有10萬餘眾。
以5萬多人的隊伍徹底包圍10萬人,而且還是在野外這樣開闊的並不封閉的環境下,想想也知道絕無可能。
而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發動猛攻的五個精銳團,又是將兵力集中起來,以充分發揮戰力。
就像是把全部力量集中成一條線,發動的線性進攻。
關東軍的防守則是整體化的,面面俱到。
這就造成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區域性戰場上,發動猛攻的八路軍的幾個精銳團,甚至佔據了絕對的火力優勢和兵力優勢。
畢竟是以點對線的優勢。
而隨著四個進攻點的壓縮。
整個關東軍也就像是一團面泥似的,從四個方向凹陷下去,導致不少部隊暴露出去,原本的整體性防禦陣型也被徹底破壞掉。
關東軍四師團臨時聯合指揮部內。
四名日軍中將也懵了,他們還從未遇見過如此彪悍的對手,更未遇到過如此瘋狂的打法。
尋常來講,兩支規模化的野戰部隊交鋒。
應該是面對面的,硬碰硬的,展開陣地戰交鋒和較量,然後在逐步碰撞之中分個勝負。
了不起正面牽制,側翼迂迴,發動一些主動性攻勢。
卻從未像眼前這些八路一樣,上來便直接發動猛攻,甚至不惜孤軍深入,就像是發了瘋似的,一昧的往日軍大軍的核心區域猛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