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章 包道乙:老丈,你在梁山的生活苦不苦啊

梁山,聚義廳內。

程風微微閉著眼睛。

但凡他這個動作,旁邊的隨從就不敢打擾。

知道大當家,肯定在閉目沉思什麼重要的事情。

實際上,程風只是在和系統交流而已。

如今,信仰值再度爆發之後,他的梁山建設系統,又解鎖了諸多新功能。

而其中最讓程風看重的,便是:梁山馬場。

這可是梁山如今最需要的,甚至可以說,是如今整個大宋最需要的。

這年頭,畢竟還是冷兵器時代,梁山火器就算製造出來,也肯定無法達到現代那種水平,所以,熱武器肯定是輔助。

而冷兵器時代,戰場上什麼最無敵?

鐵騎!

鐵騎最是無敵!

看那遼國區區四千五百人,就敢於深入大宋,來攻打梁山,便可見一斑了。

所以,當看到系統解鎖了梁山馬場後,程風毫不猶豫,將之應用了起來。

而有了梁山馬場後,梁山戰馬的水平,肯定將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發展。

成為天下最精銳的戰馬!

又和系統溝通了一番,瞭解梁山馬場的種種功能。

程風安排人去做。

這時,劉唐前來彙報:“大當家的,祝家莊,李家莊,扈家莊準備重建。”

“你要不要去看一看?”

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之前在大遼鐵騎的馬蹄下盡數毀滅。

當然了,這本身也是程風的意思。

毀就毀了唄,咱們再修建一座更好的。

這三個莊子,可是梁山鹽礦的屏障,對於梁山來說,有著相當重要的軍事意義。

所以,從收了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後,程風就想要將其推翻重建。

遼國的鐵林軍,幫他完成了這個願望。

如今,他只需要用鋼筋水泥,再修築一座巨城就好了。

此時,聽劉唐如此詢問,點了點頭道:“好,我和你去一趟!”

方臘派來梁山宣傳明教的人,只有三人。之所以不來那麼多人,是為了隱藏行跡。但人數雖然只有三人,卻個個不凡。

包道乙自然無需多說,鄭彪身為包道乙唯一的徒弟,也是很有本事的。

剩下一人,便是方臘派來給兩人的護衛。

但如果用護衛來形容此人,實在是大材小用。

此人喚作司行方,使一把大刀,武功極為不俗。

如果程風在此,知道此人名字,說不定要大吃一驚。

因為這司行方,在水滸中,是方臘手下的四大元帥之而且是那種相當勇武的將軍。

方臘此行,派了這三人來,可見,對梁山是多勢在必得。

三人一路日行夜宿,快馬加鞭,終於這日趕到了梁山附近。

一路上,也聽到了不少傳聞,知道梁山真的打敗了一支鐵騎。

到底是不是遼國的不好說,因為朝廷一直在封鎖訊息。但是打敗了一直鐵騎,這是實打實的,只是,在諸多人口中,把梁山傳的神乎其技。

這些無論是包道乙,鄭彪亦或者司行方,都是不信的。

不過,三人心中,卻都有了梁山勢大的印象。

“前面就是那祝家莊,李家莊,扈家莊了吧令|?”

“都說這三個莊子,被梁山打下了,如今是梁山的地盤。”

“不如我等先從這三個莊子入手。”

“道長以為如何?”

司行方問道。

“將軍此話,正合我意。”

包道乙一臉笑意道。

三人很快到了李家莊前,看著這被大火焚燒過後的李家莊,盡是一片殘垣敗壁,包道乙臉上忍不住露出了喜色。

道:“如此破敗,必然赤貧。”

“正適合我等傳道。”

旁邊的小跟班鄭彪立即點頭認同。

本來嘛,他們明教,是導人向善的教派。

是可以給人帶來光明的教派。

所以,他們教派想要傳授教義,最好的地方,就是貧困交加的地方。

這地方都被燒成這樣子,不用問,住在裡邊的人,日子過得必然辛苦。

那他們甚至都不用師傅包道乙出馬,用神仙之術,直接一番遊說,就能讓眾人加入明教。

而他們的明教,在這種環境下,可是很容易一個裂變成兩個,兩個裂變成四個迅速傳播,廣袤蔓延,無窮無盡。

三人下了馬,一起進入莊內。

莊內也是一片破敗景象,空曠的大街上,盡是一片蕭索,人煙寥寥。

好像人都去逃難去了一般。

“當今朝廷無道,哪裡都是民不聊生啊!”

司行方忍不住這般感嘆。

他就是被逼的沒辦法,所以投靠了方臘。

在方臘那裡,知道了明教,知道明教是以懲惡揚善、度化世人,建立一個一個人人都吃得飽、穿得暖的世界,作為教義。

便毫不猶豫加入了。

並且憑藉一身武功,很快得到了重用。

包道乙點了點頭,不予評價,然後目光逡巡,尋找目標人群。

很快看到一個老者,上去一問,這老者今年已經五十八了。

不過因為多年勞作,長期辛勞,三人第一眼看過去,還以為這老者都八九十了。

蒼老的厲害!

說話都有幾分顫顫巍巍的意思。

這種朝廷壓迫下的弱者,是最容易加入他們明教的。

包道乙瞬間展開了他的遊說實力,一番話說的妙語連珠,將明教要建立的光明世界,闡述的令人心馳神往,一旁的鄭彪和司行方,雖已是明教教徒,卻也聽得如痴如醉,臉上盡是歡喜和憧憬之色。

只是,這老者卻愣了一下。

道:“明,明教?”

“你們是明教的人?”

包道乙道:“老丈以前莫非聽說過我明教?”

老者神色微微一變,旋即恢復正常,甚至略帶一點激動,道:“我當然聽說過了。”

“我們隔壁莊子,叫做祝家莊,曾經就有一戶人家是明教的。”

“他家裡供奉著明尊,還對我們說了明教種種好處,聽得我們心馳神遙。

“奈何我們不知道明教總舵在哪裡,想要加入,也不可得啊。”

包道乙也驚喜了起來。

之前方臘就曾經派人,四處傳教,沒想到曾經就傳到了這梁山附近。

如今,既然已經有底子了,他想要滲透進入梁山,就越發容易了。

正要再說話,這老者卻已經道:“這位大人,你看這般可好。”

“我有諸多鄰里鄉親,都想要加入明教。”

“既然,今日好不容易碰見大人你等,不如我去將他們一起找來。”

“讓我們一起聽大人,講授明教教義,如何?”

包道乙高興的都快要流下眼淚來,這事情太順利了吧。

順利的都讓他都想哭。

果然啊,明教懲惡揚善,光明永存,令人遇之便想加入。

當下道:“好,老丈請去。”

“需要我們幫忙和你一起嗎?”

“我看老丈腿腳似乎不太方便。”

“不用!”這老者一揮手道:“我這腿腳,利索的很那。”

“如今又碰到了這等大事,跑起來都沒問題。”

說完,真的跑了起來私。

包道乙在身後,看的感動不已,道:“果然,我明教光芒照耀天地,一個老者,為了我明教,雖步履闌珊,但都能跑了。”

“可……”鄭彪疑惑道:“師傅,為啥我覺得,他好像是跑去報信。”

“胡說八道,明明是去召集人手,來聽我等講道!”包道乙斥道。

而那老者,一路小跑,跑的是氣喘呼呼。

也幸好這段時間,一直在梁山鹽礦中,做一些零工。

加上梁山對他們這些老者,都有一定程度的補貼。

讓他現在無論是力氣,還是精神,都比以前好的多。

否則,就這麼一陣跑,不說要了老命吧,也得趴下。

他小跑了大概一里地,已經累的氣喘吁吁,但考慮到事情重大,還是揮手招了一個村民。

架著他一起走,用了片刻功夫,就到了隔壁。

那兒,大當家正和梁山鹽場場主劉唐在敘話。

“大,大當家……”

“我,我要見大當家。”

“我有重要情報要彙報。事關明教。”

老者對守著大當家的侍衛道。

侍衛趕緊分人去問程風,片刻後,程風親自走了過來。

“老丈,什麼事?”

“你慢慢說,不要急。”

“來人,給他弄點熱水喝。”

老者趕緊道:“大當家,不礙事,不礙事的。”

“老頭我沒事。”

“我想和大當家彙報,明教的事情。”

“之前,大當家不是頒佈了禁令嗎?禁止梁山傳播關於明教的一切。”

“我等都記在心中呢。”

“也時時刻刻警惕著。”

“我們好不容易跟著大當家,過上了吃飽穿暖的好日子,豈能被明教的妖言給破壞了。”

“不過,就在剛才,來了三個人,在宣傳明教教義。”

“我糊弄了他們,這才來和大當家報信。”

程風詫異了一下,明教的人,傳教傳到了梁山?

趕緊細細詢問,片刻後,知曉了清楚。

“他自稱包道乙?”

程風對此人,也是知道的,畢竟看過水滸嘛。

知道是方臘手下,唯二的兩個道士之一。

“大當家,此人我也知道。”旁邊的石寶道。

石寶在柴進那兒當差了一段時間後,被換了回來。

如今一直跟在程風身邊,算是程風的護衛。

石寶道:“我對江南那邊,甚是瞭解。”

“其實當初,若不是來了梁山,我現在只怕也是方臘旗下之人,也是明教中的一員了。”

“根據這老者的描述,我敢斷定,那三人,一人是包道乙,一人是鄭彪,其餘一人,多半是司行方。”

“他們建立明教,廣收教眾。”

“說能帶教眾過上人人吃飽,人人穿暖的日子。”

“所以無數人都願意跟著他們幹。”

“我來之前,勢力已然不小。”

“如今這些年頭過去了,勢力只怕更大。”

程風點了點頭,表示認可,無論在水滸中,還是歷史中,方臘起義的規模,可比宋江搞得梁山大多了。

雖然他經歷這水滸,時間線比較錯亂,但方臘勢力龐大,應該是沒問題的。

這般想著,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反問道:“你說,教眾願意加入明教,是為了吃飽飯,穿暖衣?”

“是!”

程風笑了起來,對那老者道:“老丈,你且帶上人去,好好聽人家講講明教。”

“啊?”老者懵了。

“去吧,一個個,都認真聽一聽。”

老者這才迷惑不解離開,不過大當家這麼說了,自然有大當家的道理。

大當家如今是梁山的神,別說讓他去聽明教了,就算讓他上刀山下火海,他都不帶皺眉的。

很快,就叫了一行人前去。

而包道乙等看到老者回來,身後還跟了三五十人,頓時喜笑顏開。

剛才老者去了半天,他們還以為,一去不復返了呢。

看來是白擔心了。

趕緊讓鄭彪去將老者扶著,他跟過來笑道:“老丈,真是信人啊!”

老者憨厚一笑,道:“大家都愛聽明教嘛,所以我多叫了幾個。”

“幾位大人,在哪裡講?”

“我看不如到那邊的場子上,地方大,人多也可以聽得清。”

“好好好!”包道乙一口氣叫了幾聲好,帶著眾人烏泱泱的走了去。

他站在高處,開始了慷慨激昂的演講。

大聲道:“如今天下,看似承平,實則大亂。”

“賊道四起,民不聊生。”

“餓殍遍地,所有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老丈,你來說,現在的日子過得苦不苦?”

這是他們明教宣傳時的慣語,基本上每次這麼說,下面眾人都會立即大喊:苦。

畢竟這是實話嗎,如今這天下,哪裡的百姓不苦?

可眼前這眾人是怎麼回事?怎麼都不說話。

還有這老者,你那一臉糾結啥意思?

你回答啊,回答苦啊。

不要怕,說出你的心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