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御書房,朱高煦腳下生風,直奔工部衙門。
陽光灑在他身上,暖洋洋的,可他心裡頭比這陽光還急。
“造船可不是過家家,木料、鐵料、麻繩、桐油……哪一樣都不能少,最關鍵的是木料!木料要是孬了,船到了大海上,那就不是船,那是棺材板!”
朱高煦心裡門兒清,他這可不是給朱棣造船應付差事,這是給自己打造未來爭霸天下的家底,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岔子。
進了工部衙門,朱高煦也懶得廢話,直接了當地表明來意。他可沒時間跟這些官員們玩虛的,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小命!
“我要造船,新式寶船!要最好的!”朱高煦開門見山,聲音大的嚇人。
工部尚書一個激靈,差點沒從椅子上摔下來。朱高煦殿下,平日裡不是隻知道打打殺殺嗎?什麼時候對造船也有興趣了?還新式寶船?
“殿下,這造船可不是小事,得好好合計合計……”工部尚書陪著笑臉,想勸勸朱高煦。
“合計什麼?本王合計好了!”朱高煦直接打斷了他,“我心意已決,你照辦就是!”
他停頓了一下,語氣稍微緩和:“我知道,造船得用好木料,尤其是龍骨。你現在就給本王查,工部還有多少能造新式寶船龍骨的木料!!”
“回稟殿下,目前工部共有可用於新式寶船龍骨的木料十根,但都尚未處理。”官員低著頭,聲音有些發顫。他偷偷抬眼,想看看這位漢王殿下的臉色,卻只見朱高煦眉頭緊鎖,似乎對這結果並不滿意。
朱高煦心中盤算,十根?這數量遠遠不夠。他要的可不是一兩艘試驗品,而是一支能遠航的艦隊!他心裡很清楚,大航海時代,船就是命,木料就是船的骨,這骨頭不硬,到了大洋上就是送死。“尚未處理?如何處理?處理週期要多久?”朱高煦追問,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
官員不敢隱瞞,連忙答道:“回殿下,這木料需先經過浸泡,然後在陰涼通風處自然陰乾,這樣才能保證木料不變形、不開裂,製成的龍骨才足夠堅固。整套流程下來,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這已是最快的速度了,若是強行縮短時間,木料的質量恐難保證,造出來的船,遇到大風浪,怕是會出大問題。”
朱高煦眉頭緊鎖,一年半?他心裡清楚,工匠說的沒錯,木材幹燥是造船最關鍵的步驟之一。木材含有大量水分,如果不經過乾燥處理,直接用來造船,會導致船體變形、開裂,甚至腐爛。而陰乾是最好的乾燥方式,透過緩慢的自然風乾,讓木材內部的水分逐漸蒸發,同時木材內部的纖維結構也會發生變化,使得木材更加穩定、堅固。
“這樣,這十根木料,務必按照古法,仔細處理,不得有半點馬虎!”朱高煦加重了語氣,盯著那官員的眼睛,“本王要的是能經得起大風大浪的龍骨,寧可慢一點,也絕不能有絲毫瑕疵!你可明白?”
“下官明白,下官一定嚴加督辦,絕不敢有絲毫懈怠!”官員連忙保證。
“還有,除了這十根,再給本王去搜集!越多越好!”朱高煦下令,“尤其是雲南、貴州、四川等地,那些深山老林裡,有的是上好的木料,給本王派專人去催!告訴他們,這是皇帝託付與我讓我監督造船,誰敢怠慢,我絕不輕饒!”
“是,是,下官遵命!”官員連連應聲,不敢有絲毫違抗。
朱高煦又補充道:“除了龍骨,其他造船所需的物料,也一併準備。鐵料,要用百鍊鋼,給我從全國各地調最好的鐵匠,打造最堅固的船釘、船板連線件!麻繩,要用最上等的苧麻,搓成最粗最結實的纜繩!桐油……這東西越多越好,船體、船帆、纜繩,都要用桐油反覆塗刷,才能防水、防腐!還有瀝青,這東西雖然大明不多,但是西域那邊應該有,派人去,不惜重金,給我大量收購!這東西是密封船體,防止漏水的關鍵!”
“下官明白,下官這就去辦!”官員躬身退下,急匆匆地去安排了。
朱高煦負手而立,望著窗外。他知道,大明的建造寶船計劃在他這個穿越者的推動下正在有條不穩的開展。
............
木料處理還需時日,朱高煦可沒打算乾等著。他把那些工部挑出來的好工匠們召集到自己的住所,將幾張巨大的圖紙輕輕放在桌上,生怕弄皺了,還細心地用鎮紙壓好。
“都過來,瞧瞧本王的新玩意!”朱高煦的聲音裡透著一股子興奮,他可不是在賣弄,他是真把這些工匠當成了寶貝。畢竟,要把圖紙變成現實,還得靠這些手藝人。
工匠們面面相覷,平日裡伺候的都是些文官老爺,哪見過這陣勢?他們小心翼翼地圍攏過來,目光落在那幾張圖紙上。
“這是新式寶船的設計圖。”朱高煦主動介紹道,語氣和緩。
“殿下,這帆怎生是這般模樣?還有這船身……”一個老工匠指著圖紙,輕聲問道,他幹了一輩子造船的活計,有些疑惑。
“這叫阿拉伯三角帆,比你們現在用的那些方帆好使多了!還有這船身,雙層船殼,中間還要填東西,結實著呢!”朱高煦解釋道。
工匠們圍著圖紙,輕聲議論起來。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提出疑問,有人皺著眉頭苦思冥想。朱高煦也不打斷他們,任由他們討論。他知道,這些工匠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讓他們充分理解自己的設計,對後續的建造工作大有裨益。
“殿下,這三角帆……老朽從未見過,這能行嗎?”一個老工匠提出了疑問,他是工匠裡的頭頭,經驗最豐富,也最有發言權。
“能不能行,試試不就知道了?”朱高煦微微一笑,“你們先照著這圖紙,造個小模型出來,到時候咱們下水試一試,不就一清二楚了?”
“這……這倒也是個法子。”老工匠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朱高煦的提議。
“還有這船身,雙層船殼,中間還要填充東西……這可比咱們以前造的船複雜多了,這得費多少工夫啊!”另一個工匠提出了新的問題。
“費工夫?費工夫就對了!”朱高煦語氣肯定,“精工才能出細活。你們要是還像以前那樣,造出來的船能漂洋過海嗎?不費工夫,哪來的好船?”
工匠們被朱高煦說得若有所思,一個個輕輕點頭。
“行了,都別愣著了!”朱高煦拍了拍手,“從今天起,你們就給本王研究這些圖紙,有什麼不懂的,儘管來問我!本王別的本事沒有,這造船的本事,還是略知一二的!”
“還有,本王可不是讓你們紙上談兵,光說不練!”朱高煦話鋒一轉,“你們先給本王造幾個模型出來,要按比例縮小,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等模型造好了,咱們就去玄武湖試試水,看看這新式寶船到底行不行!”
“記住,本王要的是能遠航的戰艦,不是那些只能在河裡撲騰的玩具!”朱高煦的聲音提高了些許,但依舊溫和,“大家夥兒都上點心,好好做,做好了,本王重重有賞!”
“是,殿下放心,我等一定盡心竭力!”工匠們連忙應道,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這幫老傢伙,還得好好引導才行!”朱高煦看著工匠們忙碌的身影,心裡暗自得意,“等這新式寶船造出來,看他們還敢不敢小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