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章 空中飛獅

一家人吃吃喝喝,閒話家常,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這個年代的岑河地區,在通宵守歲之後,年長的就會回房間睡覺,這個叫做“挖窖”。

黃紅梅平時也習慣了早睡,現在熬到了天亮,人也早就犯困了,便回房間睡覺去了。

而青年男子,則需要到村裡各家各戶去拜年,於是喬二河便跟大哥一起走出家門,到村裡各家各戶去拜年。

拜年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隨著時代的發展,後世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網路拜年等。

在很多地方,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走親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後、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

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而在岑河地區,對於拜年是非常重視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過年過到十五六,拜年拜到麥子黃。

在岑河地區,幾乎整個上半年第一次見面,都仍然要說拜年。

村裡拜年的第一站,喬二河兄弟便來到了喬二爹家,在見面的時候,兄弟倆便一起拱手作揖:

“二爹,二媽,恭喜新年大發。”

“恭喜越老越先健(長壽健康的意思)。”

喬二爹和喬二媽也都滿臉笑容的拱手作揖,嘴上也說著吉祥話。

然後,喬二河兄弟又跟堂兄弟喬向東喬向南一一拱手作揖,雙方互相拜年,互相說著吉祥話。

給二爹家拜完年,喬二河兄弟又前往三爹家拜年。

給三爹家拜完年,緊接著又前往下一家,整個喬家灣還不足30戶人,喬二河跟大哥很快就都拜了一遍。

等兄弟倆回到家後,村裡的其他青年男子也不斷的組隊過來他們家拜年,對此喬二河臉上的笑容就沒有停下來過,他是一點都不嫌煩,甚至是樂在其中。

畢竟,這樣具有特色的拜年習俗,其實也撐不了多少年了,喬二河記得到了九十年代後,他們村就不再這樣互相拜年了,頂多就是大年初一大家見面的時候互相打個招呼,說句祝福話罷了。

不像現在這樣,還特地一家又一家的登門拜年。

而且,他們喬家灣這種拜年方式,還不是最隆重的,最隆重的是拜年方式,當屬廟興大隊、杉木大隊、桂花大隊、岑河大隊以及沙口大隊。

因為這些大隊都組建有獅隊,拜年的時候直接以獅子的身份到各家各戶去拜年,這可比他們喬家灣講究多了。

在喬大江和喬二河兄弟忙著給村裡人拜年的時候,喬三朵則帶著弟弟妹妹們開始餵雞,這6000只蛋雞是喬家最重要的經濟來源,自然要把它們照顧好了。

等拜年拜得差不多了,喬二河便開口說道:“你們要是困了就睡覺,我準備去隔壁的桂花大隊那邊看熱鬧。”

這桂花大隊在1976年的時候,跟喬家灣所在的洪山大隊合併了,統稱為洪山大隊,到了1978年兩個大隊才分開。

而桂花大隊也是整個岑河地區中離公社最近的一個大隊,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桂花大隊的田地比其他大隊的都要少得多,人均算下來不過四分多地,典型的是地少人多。

或許是之前吃了一大海碗雞蛋甜酒的緣故,喬四海這個半大的小子此時也精神得很,聽到有熱鬧可看,他立刻問道:“二哥,桂花大隊有什麼熱鬧看啊,我也去。”

喬二河笑道:“我是去看人家舞獅拜年的。”

喬三朵聞言眼中一亮,說道:“二哥,我也喜歡看舞獅,我也想去看。”

喬五湖也開口道:“算我一個,我也去。”

喬六朵跟喬七潭的年紀終歸是小了點,此時他們實在是犯困了,便跟哥哥姐姐們打了個招呼,回房間睡覺去了。

喬大江此時精神也挺足的,便也開口道:“那就一起去吧,聽說桂花大隊的舞獅水平,是我們岑河公社最厲害的。”

喬二河點頭道:“沒錯,桂花大隊的舞獅技藝,的確是咱們岑河公社最高的,聽說獅子給各家各戶拜年的時候,主人都會在堂屋樑上,高懸香菸、糕點之類的獎賞物品,而“獅子”卻能一躍而從樑上把東西取下,當真是了不得。”

喬大江道:“這個我也聽說了,據說桂花大隊的獅子舞,能玩9張、11張方桌呢!”

玩方桌,是獅子舞的一個表演方式,將方桌一張一張地壘上去,少則7張,多則10餘張,高約8—12米,舞獅者需一層一層的翻滾而上,舞至最高層。

整個過程可謂是驚險壯觀,扣人心絃。

其他大隊的“獅子”,在舞至最高層後,一般都會一層又一層的翻滾而下,但桂花大隊的“獅子”卻能縱身跳下,叫“空中飛獅”,屬實是有些牛逼。

“不說了,現在桂花大隊的獅子拜年估計早就開始了,咱們趕緊走吧!”

“嗯,走吧!”

……

“好!”

“厲害啊!”

“跳得真高。”

“不愧是我們桂花大隊的獅子,這舞獅技藝真是絕了。”

“……”

喬二河兄妹趕到桂花大隊後,便看到了桂花大隊“獅子”拜年的精彩表演,這屋樑原本就足夠高了,需要兩人默契配合的獅子,卻能靈活的一躍而起,把樑上的東西精準的取下來,實在是讓人看了歎為觀止。

整個拜年現場掌聲雷動,各種歡呼聲不絕於耳,那熱鬧的氛圍讓人看了就忍不住心生歡喜。

給這一戶拜完年,接著“獅子”又前往下一戶,而村民們也都跟著去看熱鬧。

這數千人跟在“獅子”後面,然後一家一戶的去拜年,那盛況讓喬二河看了不由得心生感慨,這樣的場面也只有這個年代能看到了,到了後世“獅子”拜年這樣的傳統習俗,也消失在了時光長河之中。

喬二河兄妹在桂花大隊看了一個多小時的“獅子”拜年後,忽然聽到人群中有人說道:“三爹,我剛剛聽人說,公社那裡有人玩龍燈,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行啊,這“獅子”拜年也看得差不多了,那就去看看玩龍燈吧!”

“已經有十多年沒看過玩龍燈了,我也瞧瞧去。”

喬二河聽得心中一動,在他們岑河地區,流傳著各種民間舞蹈,主要表演形式有獅子舞、龍燈舞(俗稱玩龍燈)、採蓮船舞、蚌殼精舞、高蹺舞這幾種。

這些民間舞蹈,村民基本都是在春節期間玩耍,以示祝歲。

而玩龍燈,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被叫停了十多年,很多年輕人都不清楚玩龍燈是什麼樣子的。

如今獅子舞已經看得差不多了,喬二河便通知兄弟姐妹,說道:“公社有人玩龍燈,我們去瞧瞧熱鬧。”

喬大江等人自然欣然同意,這桂花大隊的獅子拜年確實精彩,但看著這重複的動作,吸引力也大大下降了,還不如去公社看看其他人玩龍燈。

更何況,除了喬大江和喬二河以外,其他弟弟妹妹都沒見過玩龍燈是什麼樣,心中都好奇不已。

人群中,像喬家兄妹的人有不少,在得到訊息後,至少有半數的人選擇前往公社觀看龍燈舞。

這裡原本就離公社不遠,很快喬家兄妹就跟其他人一起,來到了玩龍燈的地方。

岑河地區的龍燈,一般都是用竹木紮成,有龍頭、龍身、龍尾,以布衣連成整體,長達數丈,有紅、黃、蘭、白、黑之分。

表演者為20人左右,1人持珠,在前戲引長龍,眾人攀著龍頭、龍身、龍尾,龍頭隨珠,長龍隨頭,左右翻躍,上下舞動,作“龍戲珠”、“龍騰翻”、“龍擺尾”狀。

同時,整個過程還要用傳統的打擊樂器伴奏,及至節奏緊密鏗鏘有力時,舞龍亦處於高潮,一般舞龍則處於悠閒狀態。

除此之外,在岑河地區,還有玩草龍燈的,這些多數是為了祛邪避崇謝神之舉,這草龍燈是用草編紮成龍身、龍尾,玩後就要焚燬。

喬二河等人過來的時候,舞龍正處於悠閒狀態。

沒過多久,隨著打擊樂器的節奏開始變得鏗鏘有力,舞龍便進入了高潮狀態,那激昂的場面與氛圍還真不比剛才看的“獅子”拜年差,只是舞龍在技藝上肯定不如舞獅來得驚險刺激。

高潮過後,難免有些索然無味。

眼看時間也不早了,喬二河便對兄妹們說道:“大哥,現在也看得差不多了,我準備回去吃點東西睡覺了,你們呢?”

喬大江道:“那就回去吧,接下來確實沒什麼好看的了。”

喬三朵等人也一致贊同,於是兄妹幾個便打道回府。

……

大年初二,全國大部分地區,女婿都是在這一天帶著老婆孩子去岳父母家拜年的。

而在岑河地區,那些定了婚的,在臨近結婚的前幾年,也一樣按照真正的女婿一樣去準岳父母家拜年送禮。

因此,在過早後,喬大江便開始整理拜年禮品,準備去徐家臺給準岳母拜年。

這一次,喬大江沒有再帶臘菜,而是帶上了菸酒茶以及雞蛋和糕點,都是上檔次的東西,帶到準岳父母家,保準有面子。

喬二河其實也想選擇這一天去蘇家拜年,但想想這一天的重要性,人家蘇家也有自己的親戚要走,他這個身份不明的還是另選日子拜年吧,就別在這一天跑去湊熱鬧了。

更何況,今天他們兄妹也要跟肥老巴一起,去給舅舅們拜年。

在岑河地區,拜年的順序其實也是有講法的,俗話說孃親有舅,爺親有叔,拜年一般是要按照姑舅姨這些血統鐵定的公共順序去拜,也就是說最先拜的最親。

不過,每一個家庭的親疏關係都不同,該如何選擇拜年物件,各家心中自然是有譜的。

因為年前已經去辭過年了,所以沒有那種久別重逢的驚喜,無非就是坐在一起吃吃喝喝,閒話家常。

等吃飽喝足後,一家人便打道回府。

他們回來不久,喬大江也回來了,就跟年前去辭年一樣,喝得滿面紅光的回來,顯然是準岳父母把他給招待到位了。

轉眼就到了初三,一家人早早起來,在庭院裡擺上香碗蠟臺,由喬二河這個家長燃燭點香,跪拜天地,然後鳴放鞭炮,表示把年送走。

在這三天年中,不能向外倒水倒渣,不能挑水,不能爭吵說不吉利的話,女人們不能做針線活。

直到初三把年送走了,再下河敬了水龍王,就可以把這幾天的殘水、灰渣等物送出去,也可以開始挑水淘洗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岑河地區年關最重要的就初一初二初三這三天年,在初三的這一天還把年給送走了,但其實除了這三天以外,還有正月初七,正月初九,正月十五這三個重要的日子。

正月初七為“人日”,此說相沿已久,早在漢朝東方朔就曾在《佔書》中講道“歲後(即除夕後)八日,一為雞,二為狗,三為豬,四為羊,五為牛,六為馬,七為人,八為谷。”

這在梁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裡也有載錄:“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頭鬢;又造花勝(一種頭飾)以相遺,登高賦詩。”

初七人日的晚上,岑河地區都是要鳴放鞭炮的,而且要用盆子網著放,嘭嘭地響,說是放了,人畜興旺。

正月初九,在岑河地區被稱之為上九,這也是年後很重要的一天,畢竟在我國古代九代表著極數,是所有數字中最尊貴的一個數字,而上九是一年中第一個九日,自然非常重要。

如果初一初二初三拜年安排不完的話,後幾天不為敬了,乾脆就排到“上九”這一天,主人也分外高興。

喬二河便選擇在上九這一天,帶上禮品前往蘇家拜年。

……

中午。

下班後,蘇錦繡就騎著單車朝家裡趕去。

如今天氣寒冷,走路的時候還沒有太大的感覺,可騎著單車的時候,迎面寒風刺骨,吹得人忍不住打冷顫。

幸好,蘇錦繡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頭上戴著毛絨絨的帽子,脖子上打著圍巾,手上還戴著手套,就只有面部沒有什麼防護,被冷風吹得有些難受。

在路過某處的時候,蘇錦繡下意識的往那看了一眼,這地方是喬家兄弟擺攤賣雞蛋的地方,只是現在乃春節期間,年前年後她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跟喬二河見面了。

“也不知道這傢伙什麼時候才來沙市擺攤,他家的雞蛋存了那麼久,那數量恐怕已經非常驚人了吧!”

蘇錦繡心裡想著喬二河,不知不覺就回到了工商局家屬院。

在距離家屬院大概百米遠的地方,蘇錦繡一眼就看到了等在那裡的喬二河,心中不由得又驚又喜,當即把單車停在了他的面前,笑著打招呼道:“喬哥,新年好啊!”

喬二河朝她拱手作揖道:“錦繡,新年快樂,恭喜發財!”

“恭喜你發財才是真的,我一個單位職工能發什麼財啊!”

說到這裡,蘇錦繡問道:“你在這裡等很久了?”

喬二河微笑道:“沒有,我知道你要上班,所以是掐著時間來的。”

蘇錦繡點頭道:“那走吧!”

喬二河道:“我今天來得冒昧,你要不要先回去跟你爸媽知會一聲?”

蘇錦繡笑道:“沒事,跟我來吧,就憑你帶來的這兩壇糯米甜酒,無論是什麼時候來,我爸媽都是歡迎的。”

喬二河聞言笑了笑,也不再廢話,便帶上禮品跟隨蘇錦繡一起進入了家屬院。

……

蘇家。

廚房裡,蘇母正忙著炒菜。

客廳裡,蘇建國正跟兒子蘇山河閒聊,主要是跟他說說體制裡的一些事。

畢竟,他這個兒子,那可是正兒八經的大學生,等大學畢業之後,肯定是跟他一樣混體制的,因此蘇建國只要有時間,就會傳授給兒子一些為官處世之道,免得兒子進入體制了還是一個愣頭青,那樣是走不遠的。

尤其是一些驚險的鬥爭例子,蘇建國會反覆的拿出來講,跟兒子一起做分析,如果發生了同樣的事情,該用什麼手段去贏得鬥爭的勝利。

就在蘇家父子閒聊著的時候,忽然聽到了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蘇建國看了看時間,說道:“估計是你姐忘記帶鑰匙了,快去給你姐開門吧!”

蘇山河應了一聲,便起身去開門:“姐,你回來了,咦……這位是?”

蘇錦繡笑著給他們介紹道:“山河,這是姐的朋友喬二河,喬哥,這是我弟蘇山河,你喊他山河就行。”

喬二河當即笑著打招呼道:“山河,新年好。”

蘇山河也跟著打招呼道:“喬哥,新年好。”

坐在客廳的蘇建國聽到動靜,也起身迎了過來,滿臉笑容的打招呼道:“喬同志來了!”

喬二河把手中的禮品塞給了蘇氏姐弟,然後拱手作揖道:“蘇叔,我來給您拜年了,恭喜新年升官發財。”

蘇建國哈哈笑道:“承你吉言,也恭喜喬同志你新年大發。”

等蘇家父女把喬二河迎進屋,正在廚房裡忙活的蘇母聽到動靜,也走出來了。

“是喬同志來了,恭喜新年大發。”

“蘇嬸,我來給你拜年了,恭喜您越活越年輕。”

蘇母眉開眼笑道:“謝謝喬同志,你快請坐,我再炒兩個菜,就可以開飯了。”

蘇山河抱著喬二河帶來的兩壇糯米甜酒,兩眼放光的說道:“喬哥,你這糯米甜酒釀造得真是絕了,那口感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還從來沒喝過這麼好喝的酒呢!

最厲害的是它的養身效果,我放假回來喝了不少,感覺身體素質都比之前好了很多呢!”

喬二河笑道:“你要是喜歡喝,等今年放暑假了,你就來我家做客,到時你想喝多少都沒問題。”

蘇山河聞言眼中一亮,說道:“喬哥,這可是你說的哈,我到時一定去你家做客。”說到這裡,蘇山河看了姐姐一眼,然後補充道:“帶上我姐一起。”

這小舅子能處啊,喬二河笑容滿面道:“沒問題,到時一定好好招待你們。”

蘇山河興趣盎然的說道:“我聽人說鄉下有很多鳥,喬哥你到時可得帶我去打打鳥,我長這麼大還沒體驗過打鳥摸魚的那種鄉村生活呢!”

喬二河微笑道:“這個簡單,到時我弄把獵槍,跟你打鳥去。”

這個年代,我國還沒有開始禁槍,像獵槍這種東西,基本上每個自然村都有且不止一把,以喬二河在村裡的地位,想要弄把獵槍去打獵,是一點難度都沒有。

蘇山河兩眼放光的說道:“喬哥,那咱們就這麼說定了,等今年放暑假了,我就跟我姐去你家做客,到時你可得帶我們好好玩玩哦。”

喬二河笑道:“沒問題,我掃榻以待。”

蘇錦繡看著這個男人跟自家弟弟打成了一片,想到父母之前也對他誇讚不已,心中難免有些異樣。

她現在年紀也不小了,很多同齡的姑娘要麼已經嫁人,要麼已經定婚,像她這樣還沒有說親的,已經很少了。

原本去年母親還挺為她著急的,都想託人給她物色物件了,直到她認識了喬二河這個男人後,母親就再也沒提過替她物色物件的話,顯然是覺得這個男人有希望成為她的女婿。

對此,蘇錦繡的想法是順其自然,兩人多相處一段時間,如果他們真的適合的話,自然會走到一起。

反正感情之事,不宜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