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喬家兄妹每天都挑990顆雞蛋到公社去賣,有時候是四兄妹一起去,有時候是喬大江和喬四海兩個人去。
剛開始賣雞蛋的前三天,喬家兄妹帶去的雞蛋,都是在半個小時內全部賣完。
不過,三天之後,雞蛋的銷售速度就開始變慢了。
直到一個星期後,這990顆雞蛋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勉強賣完,喬二河就知道公社的需求量暫時飽和了。
喬四海從公社回來後,把賣雞蛋的錢交給二哥後,就第一時間說道:“二哥,今天的雞蛋賣得已經非常慢了,明天如果我們還是去公社賣雞蛋的話,我估計會賣不完了。”
喬二河接過錢,笑道:“那接下來我們就先別去公社賣雞蛋了,等攢夠6000顆雞蛋,我們再一起挑到沙市去賣,以沙市那個龐大的市場,6000顆雞蛋隨隨便便就能賣完。”
喬大江道:“既然這樣,那我多編幾個竹筐。”
喬二河道:“大哥,竹筐儘量編合適一點,最好能裝下七八十板的雞蛋,這樣我們才能把雞蛋挑到公社去坐公車。”
喬大江點頭道:“知道了,我會盡量編好,讓竹筐既能多裝雞蛋,又不會佔據太大空間,這樣才方便坐公車。”
喬二河把錢揣進兜裡,在心裡盤算了一下,這一個星期在公社賣雞蛋的錢再加上之前在沙市賣雞蛋的錢,全部加起來已經有400多塊錢了,接下來他們家又可以繼續擴大蛋雞的養殖規模了。
如今天氣已經轉冷,村民們看到喬二河家的收穫,雖然恨不得立刻跟風養殖蛋雞,但那些蛋雛雞的生命比較脆弱,稍微照顧不好就會死掉,在冬季養殖蛋雛雞的風險屬實高得離譜,大家才不得不忍耐著。
可喬二河那是有靈泉水這個大殺器在,別人眼裡的大風險對於他來說根本就沒風險,當然要趁現在手頭有錢了,然後繼續擴大蛋雞的養殖規模,這樣等冬季過去,新養殖的蛋雞也開始下蛋了。
屆時,他們家的收入就要起飛了。
想到這裡,喬二河便看向大哥說道:“大哥,等會你再跑一趟大隊林場,去買一車木材回來。”
喬大江疑惑的問道:“老二,我們家現在還有什麼地方需要用這麼多木材的?”
喬二河道:“我打算擴大蛋雞的養殖規模,買木材回來自然是為了建雞舍和製作食槽、水槽、產蛋箱的。”
喬四海道:“二哥,擴大蛋雞的養殖規模,那不是明年的事情嗎,那麼早買木材回來建雞舍幹嘛啊?”
喬二河笑道:“誰告訴你我們家擴大蛋雞養殖規模是明年的事?”
這話一出,其他兄妹都是心中一震。
喬大江神色凝重的說道:“老二,這事你可千萬別亂來啊,現在天氣是越來越冷了,要是保暖方面做得不好,那些蛋雛雞可能會死上一半都不止,這也是村裡人眼饞我們家的收入,卻不敢現在就買蛋雛雞回來養的主要原因。”
喬四海也附和道:“是啊,二哥,你可別衝動。”
喬二河微笑道:“你們放心吧,我心裡有數,保證咱家的蛋雛雞不會出問題。”
喬大江和喬四海對視了一眼,要是換作以前他們肯定不會輕易同意這事,畢竟這樣搞風險確實太大了,等天氣轉暖了再擴大養殖多好啊,沒必要為了搶這點時間去冒那麼大的風險。
不過,現在老二(二哥)的身份已經不一樣了,那是他們自己選出來的大家長,在老二(二哥)的決策沒出現失誤之前,他們自然是要遵從吩咐做事。
於是,喬大江便應道:“好吧,那我等會就去大隊林場買木材。”喬二河道:“四海,你去跟二爹二媽還有三爹三媽他們打個招呼,請他們明天過來幫忙建雞舍。”
喬四海點頭道:“好的,我這就去跟他們說。”
……
次日。
喬二河家“大興土木”的景象,再次引起了村民們的注意。
如今的喬二河家,是被全村人所關注的焦點,他們家隨便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引來全村人的目光。
而今天,喬二河家竟然又修建起了新的雞舍,看到這一幕的村民都好奇的湊過來,是什麼情況。
面對村民們的詢問,喬家兄妹自然不會隱瞞,這種事情就算是想隱瞞也隱瞞不了,便如實的告知了村民們。
然後,在場的村民都沸騰了,他們是真的想不明白,喬家兄妹為什麼這麼著急擴大蛋雞的養殖規模,難道他們不知道冬季對於蛋雛雞的養殖風險有多大嗎?
可這也不可能啊,這事全村人都不知道議論了多少遍了。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喬家兄妹決定冒這樣的風險呢?
生產隊會計喬振興看向喬家的主事人喬二河,忍不住問道:“二河,能跟我們說說,你們兄妹到底是怎麼想的嗎?”
其他村民也都看向喬二河,底是什麼原因,讓喬家兄妹選擇冒險擴大養殖規模。
“在這個冬季養殖蛋雛雞,風險確實很大,大家沒有盲目跟風養殖,這是很明智的選擇。”
喬二河先是肯定了村民們的選擇,接著話鋒一轉:“不過,我們家的情況不一樣,原本我們家就養殖了1000只蛋雞,現在選擇擴大蛋雞的養殖規模,風險其實沒有你們想象中那麼大,那些新買回來的蛋雛雞,在原來那1000只蛋雞的庇護下,應該是能夠順利成長起來的。”
聽到這裡,喬振興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你是想讓這1000只成年蛋雞,把新來的蛋雛雞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庇護,利用自身的體溫為那些蛋雛雞提供保暖效果,讓這些蛋雛雞能夠順利的度過它們脆弱的幼年時期。”
其他村民聽到這話,都思忖起這個方法到底行不行得通。
毫無疑問,有老母雞庇護的小雞,存活的機率肯定是大大增加,喬家兄妹這個方法,還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想到這裡,村民們是既羨慕又無奈。
當初,喬家兄妹第一次發車的時候,他們考慮到了其中隱藏的風險不敢上車,以至於錯過了第一波賺錢的機會。
如今,他們還在耐心等待上車時機,結果喬家兄妹竟然又發動了第二班車,最讓他們無奈的是這第二班車的風險,比之前第一班車的風險還要大,他們仍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不敢輕易上車。
有錢不能賺的感覺,真是要了親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