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
喬大江和喬二河兄弟挑著空籮筐從麵館裡走出來,滿面紅光的喬大江讚不絕口的說道:“爽,這早酒喝得真是太爽了。”
喬二河也喝得相當滿足,一邊走一邊說道:“等家裡的經濟條件寬裕了,咱們也跟這些城鎮居民一樣天天下館子喝早酒。”
喬大江搖頭道:“我們兩個人喝這一頓早酒,就花了三塊多,要是一家人都下館子喝早酒的話,那一天不得花上十塊八塊的啊,這偶爾喝一頓早酒還行,如果是天天下館子喝早酒,那花銷就太大了。”
喬二河笑道:“一天花十塊八塊錢喝早酒,對於我們家現在的經濟條件來說確實是奢侈了點,不過這只是暫時的,等家裡的蛋雞順利產蛋,有了穩定的收入之後,我就打算繼續增加蛋雛雞的養殖數量,這樣一來我們家明年的收入就能夠暴增了,屆時喝早酒的這點錢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不值一提的小錢了。”
喬大江聞言吃了一驚,說道:“老二,你還打算繼續增加蛋雞的養殖數量?”
喬二河道:“之前在家裡的時候不是都算過了嗎,等蛋雞開始產蛋了,每天的雞蛋收入就能達到40塊錢,這麼賺錢的生意為什麼不擴大經營呢?反正以咱家的場地,養殖個萬兒八千只蛋雞都沒問題。”
喬大江沒想到自家老二膽子這麼大,有些擔心的說道:“老二,這擴大經營的事,我覺得還是不要太著急,我聽三爹和三媽他們說過,雞鴨大規模養殖的話,風險是非常大的,養殖的數量越多越容易出問題。”
喬二河道:“大哥,你怕蛋雞染上雞瘟對吧?”
喬大江點頭道:“沒錯,一旦染上了雞瘟,那就不是死一兩隻蛋雞的事,而是所有蛋雞都全軍覆沒,風險真的太大了。”
喬二河道:“放心吧大哥,這些我心裡都有數,別人養殖雞鴨會不會染上瘟病我不知道,反正我養殖的雞鴨,是絕對不會染上瘟病的,你就等著數錢娶媳婦吧!”
雖然喬大江不知道自家老二為何這麼自信,但家裡的蛋雞養殖一直是老二負責,也讓他看到了蛋雞養殖的前景,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的確是一門非常賺錢的生意。
既然蛋雞養殖這麼能賺錢,那麼擴大經營就是理所應當的了。
想到這裡,喬大江也沒有阻止老二的意思,只是叮囑道:“行了,反正你多加註意。”
“增加養殖數量,那是以後的事,現在先不提。”
喬二河停下腳步,放下籮筐道:“之前我讓老六跟老七發動他們的朋友去幫忙抓蟲子餵雞,承諾他們每抓到一百條蟲子就賞給他們一顆大白兔奶糖,我估計他們蟲子也攢得差不多了,你在這裡等我一下,我去供銷社買點大白兔奶糖。”
喬大江點頭道:“行,你去吧!”
……
轉眼間,星期天就到了,這是喬二河重生回來後過的第二個星期天。
今天是喬家老七喬七潭過十歲的大喜日子,所有親戚朋友都應邀過來參加這場生日宴。
現在才剛剛進入八十年代,過十歲自然沒有後世那麼隆重。
後世因為過十歲的人實在太多了,那些腦子靈活的人便專門組建了一個個團隊,這些團隊裡面的人員可謂是包羅永珍,有樂隊、司儀、舞獅團隊、魔術師、廚師團隊,還有生日宴所需要用到的桌椅以及鍋碗瓢盆等等。
總之,主家只要給錢就行,一切慶祝流程均由這些團隊負責操辦。
那些在當地混出名的團隊,接到的慶祝單子已經排滿一整年,賺得是盆滿缽滿。如今,大家的生活都還比較困難,過十歲自然奢侈不起來,一般都是請親戚朋友過來吃頓飯,就算是慶祝了。
孩子過十歲,親戚朋友過來吃席,都是要給紅包的,就跟婚宴差不多。
既然是有紅包收的,那在飯菜上自然不能含糊。
如今的菜式跟後世是有很大區別的,在後世鯰、鱔、泥鰍、鱉、龜、蝦、蟹、蚌、田螺、青蛙、狗肉以及各種野味那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拿出來待客那是很有面子的事。
但在這個年代,這些東西是通通不能上席的。
因此,喬家只是準備了四盤三碗,名為七星箭。
在這四盤三碗中,四盤是雞鴨魚肉,三碗則是魚糕、圓子和八寶飯,這也是岑河宴席中必備的東西。
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魚糕。
魚糕又叫“湘妃糕”,是荊沙地區的傳統佳餚,在當地不管誰家請客擺席,上的第一道菜一般都是它,所以又叫頭菜、三鮮頭菜、閤家歡。
此菜以魚糕為主,加上豬肝、腰花、肚類等三鮮,輔以黃花菜、黑木耳、玉蘭片等配料,紅燒而成,色澤豔麗,滋味各異,質軟鮮嫩。
在南宋末年,魚糕就在荊州各縣廣為流傳了,權貴宴請賓客,都把魚糕作為宴席主菜。
清朝時,凡達官貴人和有錢人家婚喪嫁娶、喜慶宴會,都必須烹製魚糕,以宴賓客。
這魚糕的來歷,傳說是舜帝攜女英、娥皇二妃南巡的時候,過江陵(荊州)一帶時,娥皇困頓成疾,喉嚨腫痛,想要吃魚但又討厭魚刺,於是女英在當地一漁民的指導下,融入自己的廚藝,為娥皇製成魚糕。
娥皇食之,迅速康復。
舜帝聞之,大加讚賞,魚糕從此便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
在春秋戰國時,紀南城(楚國國都,紀南城遺址在今荊州城北)南門外有一“百合鮮魚莊”,楚莊王某日郊遊遊此魚莊偶食之而鍾愛,遂被引為楚宮庭頭道菜。
直到清朝,仍出現在宮廷菜中,據說乾隆嘗過荊州魚糕後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因為魚糕在岑河地區太有名了,所以本地很多人都懂得如何製作魚糕,而喬二河的二媽便是製作魚糕的高手。
此時,二媽正在幫忙製作魚糕,而喬三朵則在旁邊幫忙打下手,順便跟二媽學兩手。
三媽自然也早早的便過來幫忙,雖然只是製作四盤三碗這七道菜,但需要做的工作還是非常多的。
在忙碌中,時間很快就來到了上午十點半,受到邀請的親戚朋友也陸續拿著紅包登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