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重回1980年

傍晚。

岑河公社洪山大隊喬家灣。

喬二河肩膀上扛著一把鋤頭,怔怔的看著眼前這座無比熟悉的瓦房,他真的萬萬沒有想到,只是跟難得回來一次的姑娘女婿喝了頓酒,醒來之後就回到了1980年,足足穿越了45年的時光,簡直就是奇蹟。

而他也從一個六十幾歲的老頭子,變成了一個虛歲才22的大好青年,還擁有一口玄妙的靈泉,真是太爽了。

就在喬二河心神激盪的時候,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從屋裡探出頭來,喊道:“二哥,吃飯了。”

喬二河回過神來,笑著應道:“來了。”

當即,便把扛著的鋤頭放好,然後走進了這座記憶中的瓦房。

這座瓦房一共有一明兩暗三個房間,還有一個獨立的廚房,豬舍建在主宅後面圍成院落,佈局非常合理,是這個年代岑河地區最常見的那種住宅。

喬二河洗乾淨手來到廚房的時候,家裡其他人都已經開吃了。

今天的晚飯,他們家吃的是紅薯飯。

坐在主位的,是一個肥胖的中年婦女,正是喬二河的母親黃紅梅。

在看到母親的那一刻,喬二河的心情極為複雜,準確來說是驚喜中又夾雜著無奈,驚喜自是不用多說,能夠再次見到死了十幾年的老母親,身為兒子的他心中自然是驚喜的。

而無奈,是因為他這個母親實在太不像話了,不僅好吃懶做,還相當的自私自利,她這輩子除了對給她養老送終的小兒子有著幾分真心以外,其他的不管是對丈夫還是對兒女兒媳,她都不放在心上。

父親之所以在三年前便病逝,在喬二河等兄妹看來,母親就是罪魁禍首,就是因為母親從嫁過來後就什麼活都不幹,還對父親提出種種要求,這才硬生生的把任勞任怨的父親累出了一身傷病,最終在不惑之年便扛不住撒手人寰了。

想起去世的父親,喬二河心中不免有些遺憾,為什麼不往前多穿幾年,這樣他就能再次見到父親了。

喬二河想著心事時,手上也沒有閒著,自己盛了一碗紅薯飯,就著小菜吃了起來。

一家人安靜的吃飯,等吃得差不多了,母親黃紅梅忽然說道:“老大,你今年虛歲已經24了,如果不是因為老頭子死得不是時候,你現在應該是當爹的人了,如今你們兄妹的三年孝期已過,我準備給你說門親事,你自己是什麼想法?”

喬大江把吃得乾乾淨淨的碗放下,瞅了母親一眼,神色木然的說道:“以我們家現在的情況,我哪敢有什麼想法啊,能娶到媳婦那就是祖宗保佑了。”

喬二河自然明白大哥為什麼會這樣說,如今他們喬家的情況確實不太好,作為家裡頂樑柱的父親三年前已經去世,母親又是村裡出了名的好吃懶做,還要供幾個弟弟妹妹讀書。

大哥作為家裡的長子,身上承擔的壓力確實不小。

前世,也是大哥主動扛起了這個家,為此不惜犧牲了自己的婚姻,為了省錢隨便找了個女人結婚。

結果,這段婚姻沒能熬過三年,大哥大嫂便離婚了。

離了婚後的大哥,不僅脾氣變得暴躁了很多,最重要的是他沒有了小家庭牽絆之後,他的心思都放在了這個大家庭上,這原本算是一件好事,除了年齡相差不大的喬二河以外,其他的弟弟妹妹都在各方面得到過大哥的照顧。

可大哥這樣長期為這個大家庭付出,不僅給弟弟妹妹們帶來了好處,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少麻煩。

其中最讓弟弟妹妹們為之頭痛的,就是大哥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大家長作風,什麼事都喜歡管著他們,哪怕他們到了結婚的年齡,大哥還是如同父母一樣強勢的插手他們的婚姻,喜歡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對他們的婚姻指手畫腳。

甚至,因為他不滿意,還強行拆散人家。

這樣的大家長作風,一直持續到大哥五六十歲都沒有改變,讓弟弟妹妹們真的是苦不堪言,矛盾就這樣產生了,只要兄弟幾個聚集在一起,說不了三句話,必然就會吵起來。

想起前世的種種,喬二河忍不住接話道:“大哥,話可不能這樣說,這婚姻大事可不是兒戲,既然要娶媳婦,那就一定要好好挑選,咱家現在條件是不太好,但村裡不是要分田了嗎?等分田到戶了,咱家的日子肯定比現在要好十倍百倍,你想挑什麼樣的都沒問題。”

喬大江皺眉道:“老二,雖然大家都覺得分田後日子過得會比現在好,但也沒有你說的那麼誇張。”

黃紅梅也插話道:“老二說得確實太誇張了,這分田到戶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我說的一點都不誇張。”

喬二河給他們解釋道:“不分田的話,你就是幹出花來也沒用,撐死就拿個滿工分而已,那值幾個錢啊?但分田到戶後就不一樣了,到時交齊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可都是自己的,只要不是好吃懶做的人,十有八九都能收穫到更多糧食。

而且,分田到戶之後,怎麼幹活都是自己說了算,時間安排上更加自由,不用像現在這樣天天聽從隊長安排了,如此一來就可以抽出更多時間來搞副業,家裡的收入絕對不是現在可比的。”

黃紅梅聽得一愣一愣的,瞥了一眼跟平時不太一樣的二兒子,問道:“老二,你怎麼一下子懂這麼多?”

“人總會成長的。”

喬二河隨口解釋了一句,便轉移話題道:“回到原來的話題,大哥年紀不小了,確實應該娶媳婦了,但我還是那句話,婚姻不是兒戲,娶媳婦一定要找賢惠的,否則後患無窮。”

喬大江原本打算犧牲自己的婚姻,多省點錢供弟弟妹妹們讀書,如今聽到老二這麼一說,心中難免有些動搖,說道:“老二,這年頭想娶媳婦是需要花不少錢的,家裡的情況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真覺得村裡分田之後,咱家就能翻身了?”

喬二河信心十足的說道:“大哥,我腦子裡有很多發家致富的點子,只要村裡把田地分下來,我保證不出一年,咱家就是整個喬家灣甚至整個洪山大隊最富有的人家。

到時,這十里八鄉的姑娘隨你挑,絕對沒問題。”

黃紅梅忍不住潑冷水道:“老二,你先別吹牛皮,發家致富哪有你說的這麼簡單啊?”

喬大江也搖頭道:“老二,不是我們不相信你,實在是你說的話太離譜了,不出一年咱家就能成為整個洪山大隊最富有的人家?這怎麼可能啊?”

喬二河胸有成竹的說道:“是不是吹牛皮,等村裡把田地分下來了,你們就知道了,到時只要你們願意聽我的指揮,快速致富那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看著自信十足的老二,喬大江想了想,說道:“想要我們聽你的指揮也不是不行,但你總得先告訴我們,你的快速致富方法到底是什麼?”

這話一出,黃紅梅這個當母親的和喬三朵、喬四海、喬五湖、喬六朵、喬七潭這幾個當弟弟妹妹的,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喬二河身上,都想聽聽他有什麼致富方法。

喬二河想都不用想,便脫口而出道:“快速致富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是種植方面的最佳化,現在我們生產隊的田都只種一季稻穀和一季小麥,等分了田之後,我們可以加種一季西瓜,這樣收入就可以大大提升了。”

前世,在分田到戶後,張場村一位姓陳的農民便在自己的責任田裡創造了這個“麥瓜稻”模式,在嘗試這個種植模式的第一年便迎來了大豐收,其中一季小麥畝平收入高達110元,一季西瓜畝平收入高達480元,一季稻穀畝平收入高達140元。

一年的時間,這種立體種植畝平收入達到了730元,如此可觀的經濟效益,瞬間就在整個岑河地區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岑河鎮志)隨後幾年,無數農民爭相效仿,甚至推陳出新,分別創造了“麥瓜棉”、“麥椒棉”、“菜椒棉”、“麥苞豆稻”等十多種農業最佳化種植模式,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經濟日報》、《中國農民報》、《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湖北廣播電臺》、《荊州日報》、《荊州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單位的記者都來到岑河採訪。

而以岑河農業最佳化模式為背景的大型紀錄片《平湖之光》在中央電視臺播放之後,更是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到岑河參觀學習的外省市縣單位的領導可以說是絡繹不絕。

這些都是喬二河親眼見證的,自然明白這個種植最佳化模式的含金量。

等分田到戶後,自家第一時間就搞這種最佳化種植模式,絕對能狠狠的大賺一筆。

“加種一季西瓜?”

喬大江聞言不由得心中一動,一邊思考一邊問道:“老二,怎麼加種一季西瓜,你給我詳細說說。”

喬二河點了點頭,便把前世陳姓農民創造的“麥瓜稻”種植模式一一講出來。

喬大江這幾年在生產隊拿的都是滿工分,絕對是種田方面的一把好手,聽老二說完這個“麥瓜稻”種植模式後,就明白這種種植模式確實是可行的。

“老二,你說的這個種植模式確實有搞頭,那等村裡把田分下來了,咱們就試試看。”

……

ps:各位阿表,咱們又見面了,新書還是熟悉的八十年代,不過這次的新手村不寫廣西博白了,換成了湖北荊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新書期更新是上午九點一章,晚上七點一章,請大家每天追讀支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