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陸雲川將孫銘,許暢,李璞,這三個主要的心腹文臣喚到了書房。
打仗固然重要,內政也不能落下。
“王上,就在上個月,蠻王突然暴斃了。”
許暢先挑大事兒講:“由於走得太快,未曾立下繼承遺囑,如今三大部落正為爭奪王位打得不可開交,
其中鷹族勢力明顯最強,狼族勢力則最弱;
昔日我國與狼族有盟約,未來幫助狼族爭奪王位;
為此狼族三番五次請求我國供給火藥助其一臂之力;
火藥乃我國重器,未得王上允許,不敢私自做決定;
如今王上凱旋,是否援助,還請王上定奪。”
“援。”
陸雲川頓了頓,“卻不是現在援。”
當初陸雲川承諾過,與狼族結盟會給予火藥援助,他不是個失信之人。
蠻國作為涼國的近鄰,又是異族政權,自然是越亂越好。
這幾個部落,誰快速當上蠻王都不是好事。
故而眼下最好的應對之策,便是讓他們打,等打個三敗俱傷,再施以援助之手,扶持一個親涼政權上位。
“你就去跟他們說,涼國剛剛遠征結束,國力已經虧空,實在拿不出多餘火藥援助;
讓他們再堅持一段時間,等涼國國力恢復之後,一定傾囊相助;
總之,給他們畫個大餅,至於何時真正喂他們吃,以後再慢慢考慮吧。”
既然政治博弈,就不要講什麼義氣了,自身利益擺在首要位置。
“微臣明白了。”許暢點頭退下。
李璞走近前來,“王上,經過您大半年勞苦遠征,眼下河西走廊已打通,與西域貿易可以開展了;
微臣希望能在威武,酒泉,張掖,敦煌,瓜州,等走廊主要城池設立榷場,方便與西域各國商人互市。”
“準。”
老子費盡心思打下河西走廊,為的便是能賺那些胡商口袋裡的金子,這種要求陸雲川自然是一百個答應了,
他頓了頓又道:“說起這事兒,本王正有事要交給你——
在離開玉戶關前,本王給西域各國廣發‘請帖’,邀請他們於下個月中秋來雍州赴宴;
李大人走南闖北做生意,精通外語,熟知風土人情;
那麼這場宴會便交給你來操辦了;
記住了,要彰顯大涼風華,大國威儀,讓那些異國使者一進雍城,便肅然起敬,心甘情願,俯首稱臣。”
雖然國庫裡沒什麼錢了,但面子還是得做足的,不然怎麼在西北稱霸做老大?
“微臣遵命。”李璞應聲退下。
孫銘抱著一本花名冊,一大卷宣紙呈上書桌:
“王上,這是今年恩科錄取的貢士名單,以及他們所寫的文章,共計有三十七人,您請過目。”
陸雲川拿過考卷翻了翻,滿篇都是之乎者也……
這也太看得起陸某人這個學渣了吧?
“貢生是不是還要進行一場殿試?”陸雲川問道。
“沒錯,春闈會試透過的貢生,下一步便是殿試,由王上您親自出題審考,再欽點您心儀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孫銘說道。
“也就是說,本王出什麼題目都可以?”陸雲川問道。
“您是王上,自然如此,不過……最好還是以‘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之類相關最好。”許暢說道。
“不,這種取仕方式未免太世俗了。”
陸雲川當即便搖頭否定。
能考到“貢生”這個級別,都是有才之士,再考文章也沒異議了。
作為一個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大好青年,他還是希望按“德,智,體,美,勞”這個條件來選拔人才。
有才無德之人,文采再高他也看不上。
“這樣,咱們來點不一樣的殿試取士——
第一,試德;
你下去想個辦法,找人扮演成道士,去‘故意販賣考題’給那些貢生;
若有投機取巧,徇私舞弊者,直接取消資格,永不錄用;
能守住底線與品德的考生,便算透過了這一關;
第二,試智;
本王這裡有一道腦筋智力題,叫做‘雞兔同籠’,你聽好了:
籠中有雞與兔,共有三十五顆頭,九十四隻腳,問雞兔各有多少隻?
答題時間以焚香為限,時間越短者,成績越佳;
第三,試體;
一個健康的體魄,比什麼都重要;
三位大人在忙於政務時,也要多鍛鍊身體才是;
這一關便很簡單了,將那群貢生帶到王宮大門口,讓他們一起賽跑,誰先跑到大殿,誰便是第一名。”
從王宮門口到主殿,估摸著怎麼也有個三四里路,這點兒距離都跑不下來,乾脆別當官了。
“這三關,德佔五成,智佔三成,體佔兩成,綜合成績最佳者點狀元,其次榜眼,依次探花,再而進士。”
陸雲川笑著看向三位心腹大臣:“幾位大人覺得本王這個取士方案可否合理?”
李璞,孫銘,許暢,三人相視了一眼,都笑著點了點頭。
王上這人吧,幹什麼事都不會循規蹈矩,看似不尊世俗,卻又合情合理。
“那就下去辦事吧。”
“微臣告退。”
……
三日之後。
一封花名冊交到了陸雲川手中。
總共三十七名貢生,透過“試德”測試便有三十二人,可見開國第一場恩科考試,質量非常高。
陸雲川大喜。
涼國一直都緊缺文官人才,這三十二名進士都能入仕。
“吳凌峰,張雲金,花子榮……”
陸雲川一邊輕聲唸叨花名冊上的名字,一邊又偏頭問:“許暢,孫銘,你們作為內閣宰輔,覺得這些人該如何安排?”
“這……”
許暢與孫銘低頭有些為難。
“怎麼了?”陸雲川問道。
“王上,我們……”
許暢嘆道:“我們原本只是秀才,承蒙王上賞識才幸及人臣,他們都是狀元進士,我們……我們……”
自卑了?
“那我還是土匪出身呢,不一樣穿龍袍,登王位,打天下?”
陸雲川笑道:“你們從白頂山幾間茅屋,一直跟隨本王踏入這金鑾殿,風雨同舟,不離不棄,你們不配,誰配得上?”
他起身,拍了拍許暢與孫銘二人的肩膀:
“有些人窮極一生,都比不過別人在最恰當的時機,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
“故而本王認為,選擇要遠遠大於努力,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