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大不了今年西瓜的進項沒了唄!要是沒有西瓜,咱們也分不著不是嘛!”一個漢子挺直了身板,眼角的淚痕出賣了他的不捨。
這時候就體現出來團隊凝聚力的重要性了,哪怕平時老愛和大隊長他們唱反調的也沒反對,彷彿平日裡的爭吵都是泡沫一樣。
這就是這個年代獨有的情懷,倆人雖有摩擦,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切都沒有說服力!
陳媛媛拿著小凳子坐在角落,聽著彷彿打了雞血般的話語,都恨不得衝上去和他們一起!
大隊長對此非常滿意,要的就是這效果,他們已經沒有可輸的了,不自己找出路,難道指望著公社領導?
手臂輕輕擺動,示意大家靜一靜,“我再問一遍,有沒有反對的?沒有我可就簽訂了,等秋收結束咱們就大幹特幹!”
“沒有!”
“行,都回去準備準備,明天摘西瓜!”大隊長說完就要往下走。
“別啊!俺還想問問菜苗是不是要提前種上?等冷了再挪過去。”說這話的是個瘦弱的中年人,是個鰥夫,家裡還有個老孃和閨女。
“對,上了年紀的老人掙不來工分的,都在家給我種菜苗,年底都有工分!
我記著你娘好像會孵小雞,明天給你家送三十個種蛋過去,讓她幫大隊孵出來,冬天扔到大棚裡養,明年開春就能下蛋。”
大隊長對於隊裡每一個人都清楚知道會什麼,這不連老人和孩子都沒放過,老人種菜孵蛋,那群孩子要準備出小雞一冬要吃的草,這資源一點都沒浪費。
中年人喜笑顏開,樂呵呵的回家給老孃報喜去了!
這不都開始奔走相告,給家裡沒來的老爹老孃報喜去了!
剛才還人聲鼎沸的廣場,片刻間散了個乾淨,只剩下大隊長几人和陳媛媛對視相望,陳媛媛臉上的笑容還沒來得及收呢!
此刻更是恨不得在腳底摳出個三室一廳來,剛才聽著隊里人說自己的讚美,一時迷了神,結果……
真尷尬!
大隊長也注意到陳媛媛此刻的神情,笑著擺手往她過去。
“陳家丫頭,我正打算這兩天去找你呢!你沒事去趟大隊部,找你王大爺,讓他把你那房子劃到你名下,再不改過來,我怕新知青會打那房子的主意!”
本來這塊地是隊裡借給她用的,可她現在結婚了,戶口都不在大隊的管轄範圍之內,隊裡可以做主收回來,包括那棟剛建好沒住多久的房子。
但趙川可不想把屬於自己的東西讓出去那麼一說,這不打算找個由頭把戶口調了回來,等房子到手了,他在調回去。
大隊長几人還以為趙川動了回鄉下的心思,一個個愁的頭髮都掉了好多,最後的結果就是等他倆回京都的時候再去回大隊報備,房子提前給她,左右就這麼一兩個月的時間。
“嗯?宅基地這就劃給我?趙川不是說他戶口調回來才行嘛?”陳媛媛知道朝中有人好辦事,但這是不是太快了!
“戶口問題趙川打過招呼了,你去就行,差得手續以後補就行。”趙川今早和他說過了,他找派出所的關係,開一個糧食轉換關係證明拿回來就可以應付上面了。
這年頭戶口調動很麻煩的,要一層一層審批,但你如果上面有人,那麼一切都不是問題!
“啊?哦!那我現在去!”陳媛媛有些驚訝,不都說這個年頭戶口查的嚴嘛?沒介紹信連公社都出不去!
晚上,陳媛媛拿著新鮮出爐的一張紙,和趙川聊起來這個事兒來,趙川輕笑出聲,“傻小寶,現在又不像你們那時候會聯網啥的,現在話語權都在上面!”
陳媛媛不是傻子,但她沒告訴趙川,哪怕是後世話語權也不在老百姓身上!
晚飯吃的是趙川做好放在空間裡的存貨,油爆河蝦和清燉牛肋條,奶香奶香的牛肋條配上清爽的韭菜花,一口下去相當滿足。
第二天早上,趙川騎車馱著兩大個包裹走了,這都是給家裡的東西,隨之而去的還有兩封信,一個是給家裡郵寄的物品清單,另一個是給她那個冤種大哥的帶貨清單。
她想吃新鮮的竹筍,上次她哥寄過來的都老了,看著一大包,收拾好就那麼一點!
她找個有根的種進空間,結果當時就給她表演一個當場去世!
最後還是查閱資料才瞭解,刨出來的竹筍是種不活的,沒辦法只好給他哥寫信讓他回來的時候帶幾根竹鞭,也不知道在五六天的路程下還能不能活!
其實北方也是有竹子生長的,但大多都是苦筍,一點也不好吃,還是南方胖嘟嘟的筍子最好吃了。
尤其是川省的,聽說後世那些國寶挑食,只好每週從咱們國家空運回去,給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搞得她都想過去嚐嚐了!
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國寶基地,有沒有把竹林圈起來呢!
趙川現在是郵局常客,以前一個月就來那麼兩回,現在三天兩頭去一趟,讓陳大姐一宣傳,那附近都知道他有個知青物件,長得還可漂亮了!
“陳姐,京都的,這封信送到軍區!”趙川熟練的把東西放到櫃檯上開啟,信封遞到了她手邊。
“哎呦,我妹子今天咋沒過來呢!”陳大姐看了看他身後,咋沒看見大白狗呢?沒錯啊!她算著日子這人應該來了啊!
“太早了,沒折騰她。”提起陳媛媛,趙川僵硬的臉上露出了一些笑容。
“要我說還是我妹子眼光好,找個知冷知熱的人,平時我還覺著我家你姐夫挺好的,和你一比,直接完敗!”陳大姐開著玩笑,手上檢查包裹的動作沒停。
“沒辦法,找個年紀小的就得操心。”趙川臉上表情多了一些柔和,嘴角的笑意暴露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可別說下去了,要不我心裡的酸味都能溢位來了!”陳大姐檢查完最後一些,手上一用力給包裹繫好用秤桿稱重。“十四斤六兩,你過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