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章 【豐饒】——藥師

---

巡獵的身形逐漸化作繁星消散,弓弦的錚鳴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道鈴鐸的舌音。

清脆,悅耳。

閉上眼,彷彿置身處於自然萬物之中。

(這裡是故意修改了出場的順序,畢竟巡獵就是要和豐饒一起出現才對。

發出樂子人的聲音——啊哈)

黑天鵝緩緩講述道:

【令旅杖敲擊大地吧,它們說,

一次、

兩次。

微小的幼芽將成長參天,

甘霖自枝頭落下,為你驅除病痛與毒害。】

兩株麥穗互相交加,這是豐饒象徵的徽記。

【豐饒】——藥師

下一秒,一道極其美豔,男身女相的身影浮現在光幕之上。

而藥師的出現,讓後世的佛教弟子們驚異萬分。

這位豐饒星神的名諱,穿戴,姿勢,乃至身姿。

都與佛教所崇敬的佛祖菩薩,是那般的相似。

一些心性不堅的僧侶在看到藥師的剎那,便陷入了痴障中去,口中不斷念誦藥師經。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光明廣大。”

“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

“藥師如來,以無盡大悲,救助一切眾生,醫愈身心痛苦”

僧侶們席地而坐,握著念珠,不斷讚歎藥師之名。

光幕中

藥師體生六臂,頭顱兩側自生一對鹿角。

鹿角之上,還披著一束綠色綬帶。

綬帶燒錄數句未知咒言,光是看上一眼,頓覺靈臺清明,身輕體健。

妙用無窮。

在祂身體各處,以胸口,手臂,掌心,小腿為主。

體膚生裂縫,間隙生一珠子,即似種子又似千萬眼。

千手千眼,象徵著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但這般異於常人,幾乎可稱為怪異的模樣,卻讓人生不起半點恐懼,厭惡之情。

此外,祂身上可謂是珠光寶氣。

琉璃,水晶,珍珠等佛教大寶,皆佩戴於身。

“藥師菩薩保佑,請讓俺老孃脫離苦病”,一位農家漢子哭嚷著匍匐在地,對著天幕中的藥師不斷叩頭請求。

一下又一下,即使頭破血流,也不敢停下。

在他身後的茅屋農舍中,一位臉色蒼白的老婦人正躺倒在床榻上,呼吸間有嘶吠聲。

而就這時,這位農家漢子耳邊突然響起一道空靈,滿是悲憫的安撫聲。

“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他感覺似乎有一雙極其溫柔的手在撫摸著自己的腦袋。

下一秒,一道綠色的光淹沒了他與身後的老婦人。

他的腦袋止住鮮血,傷口癒合。

那位老婦人體內的器官逐漸恢復生機,清醒了過來。

光芒來的快,去的也快。

待光散去,這位漢子發現自己正躺在母親身邊的躺椅上。

“剛剛,是一場夢?”,他看著自己的雙手,喃喃自語道。

但他母親恢復血色的肌膚,卻留下了夢的痕跡。

---

光幕中,畫面繼續推進。

藥師身體傾斜,半靠在身後的藤蔓之上。

祂左腿盤坐,右腿自然下垂,纏繞著一處荊棘。

看到這一幕,在光幕下的寺廟裡,部分僧侶止不住垂下眼。

“藥師慈懷,以身受荊棘之苦,替代眾生之苦,大慈悲矣”

“我等眾信,願為菩薩塑金身,日夜香火供奉,願菩薩護佑我等”

一群高官顯貴們聚集在一處金光閃閃的寺廟內,跪地祈願。

此刻的藥師,一手持麥穗,一手拈念珠。其他手臂各自結印,做拈花一笑姿態,無比慈悲的看向光幕外。

所有人都清晰的感覺到,藥師的目光彷彿透過了光幕,正在注視自己。

這時,豐饒星神的介紹也如慣例般,出現了。

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藥師是眾生哺育者,樂土之神,旨在令生命興盛不熄。

祂是從不拒絕祈願,不忍視衰亡和病痛的星神。

【花兒肆意綻放,迎向無法逃避的凋零;鳥兒展翼啼唱,飛向無法逃避的墜落;

.....

緣何萬物必要消亡?,宇宙間必有一方靈藥,足以醫治名為【短壽】的頑疾】

——佚名,《此生苦短》

【豐饒】藥師:

令她感傷的是,永恆的生命沒能讓她積累無限的智慧,反倒那些曾被她視作珍瑰的,開始變得模糊,一去不返。

清朝,乾隆時期。

這位自稱文殊菩薩轉世的清朝皇帝,自然十分推崇佛教。

在看到天幕上出現的豐饒星神——藥師時。

他整個人激動非常,甚至急促的打斷了朝會上,正在奏報洪災的災情和難民們安置措施。

“和珅,立刻通報下去,召集天下所有大德高僧。朕要在宮內舉辦七天七夜的水陸法會,效仿藥師王菩薩,為眾生祈福!”

“令諸有情,所求皆得”,乾隆整個人狂喜不已,哈哈大笑。

他漲紅了臉,狂熱的看著天幕上那位堪稱曼妙的藥師。

“菩薩在上,請降下賜福,護佑朕長生不老,永無病痛之苦”

“朕一定讓我大清永世延續,朕會讓大清所有人都在家中為菩薩您鑄造金身,日夜供奉!”

而在嘉靖那邊,則出現一幅極為滑稽的場景。

“菩薩,菩薩!,為什麼會是佛家的藥師王菩薩!”

“祂是從不拒絕祈願,不忍視衰亡和病痛的星神。”,嘉靖身穿道袍,憤怒的將在房間內亂砸一通。

他喃喃自語道:“為什麼這位從不拒絕的神明,不賜福給朕。難道朕一直信奉的道教,信奉錯了不成?”

“不會,不會的,那位不朽的龍,那位巡獵,不都是我道家的仙神嗎”

“我沒錯,我沒錯!”

至於那位秦皇,則別有一番趣味。

春秋時

老子在和孔子探討完畢後,他騎上自己的老牛,一邊思考著新的道,一邊沿著溪水漫無目的前行。

他對於天幕上這位藥師,倒是沒有什麼索求的慾望。

而他所處的時代,也不存在什麼佛教經典,他也不知道藥師在佛教中的映像。

“這位星神倒是悲天憫人,只要向其發出祈願,便會降下賜福,使其脫離壽命的狹制,不受病痛之苦”

老子嘆了口氣:“但這豈不是打破了生死輪迴的道,陰陽有序,自然生死,這是天地皆不可違的大道”

“這般隨意播撒長生的賜福,當真不會導致更多的災殃嗎?”

“如人人不死,又不斷嬰孩出現,宇宙真的能容納如此多的生靈嗎”

---

可笑這眾生百相,都念得藥師的慈懷,都誦的藥師經的典文。

不顧一切向祂乞求賜福。

可卻忘了,在另一本佛教經典中,卻寫著這麼一句話。

這本被稱為: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的法華經中明確寫道:

萬般皆苦,唯有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