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2章 十六路諸侯討董

陳宮的家人,在其拋家棄子跟隨曹操而去後,龍一派人一路護送到了遼東。

另一邊,與陳宮分道揚鑣的曹操也回到了自己豫州沛國的老家。

他的父親為了支援曹操討伐董卓,主動將家產變賣,用作招兵買馬。

因為曹操刺殺董卓之事傳的沸沸揚揚,他很快就聚集了大批仁人志士。

比如夏侯淵及夏侯惇兄弟就帶著數千壯士投奔到了曹操麾下,曹操實力快速壯大。

兩年前,董卓廢黜漢少帝改立漢獻帝,袁紹聯合人討伐,失敗後逃走。

董卓一怒之下殺了袁紹在朝的叔叔太傅袁隗。

如今袁紹勢力壯大,覺得是時候給自己叔叔報仇了,便邀請了十六路諸侯會盟。

於兗州陳留郡酸棗縣商討共同討伐董卓的事宜。

至於為什麼是十六路諸侯討董,而不是劇中的十九路,當然是少了三路人馬。

首先便是北平郡守公孫瓚,在劉備統一幽州的時候,被趕到草原上去了。

如今是死是活,都沒有人知道,袁紹自然就沒有邀請他。

其次便是前幽州牧劉虞,在劉備擴張的時候被俘,念在同為漢室宗親,劉備並沒有為難他,後選擇為劉備效力。

這劉虞,在處理內政方面也算是一把好手,其為人低調儉樸,願意與百姓同甘共苦,很受百姓的愛戴和擁護。

若是放在中原其他州當州牧,或許能夠治理一方,使百姓安居樂業。

但他待的地方可是大漢北方邊境,面臨著草原部族的隨時入侵。

他就有些幹不轉了,還不如退位讓賢。

這最後一個便是冀州刺史韓馥,劉備佔領冀州的時候給剿滅了。

這韓馥,乃是袁氏門生,董卓上位之後,韓馥被人推舉為冀州牧。

後在荀諶?的忽悠加勸說和袁紹的威脅下,將偌大一個冀州拱手讓給了袁紹。

然而其最終還是被袁紹逼迫的離開了冀州,前去陳留投靠張邈。

在袁紹派遣使者會見張邈的時候,以為他們在密謀殺害自己,於是在廁所自殺了。

簡直是可悲可嘆,相比之下,劉備起碼給了他一個體面的死法。

袁紹為了能成功討伐董卓併為自己的叔叔報仇,幾乎邀請了所有有名氣的勢力。

劉備作為掌控著將近三個州勢力的大諸侯,自然也在邀請之列。

而且袁紹作為和劉備相鄰的諸侯勢力,是最能清楚感受到劉備強大的。

他都感覺,劉備要是願意,整個青州早就是他的了。

不同於劇中,要不是曹操幫助,原主三兄弟連會盟地的大門都進不去。

當劉備帶著關羽、張飛、趙雲與張遼,率騎兵5000,弓箭步兵來到盟軍大本營的時候。

包括袁紹在內的各路諸侯,紛紛出門迎接,甚至有人開口奉承。

袁紹對於劉備,可以說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這幾年擴張過程中,多次和劉備勢力碰撞,劉備雖輕易擊敗了他,但並未趁機大規模侵吞他的地盤。

要不然,不說整個青州,兗州跟徐州他能不能待得下去都不一定。

恨的是,這幾年,無數的百姓,從他統治的地盤,偷偷的向著劉備統治區遷徙。

這幾年下來,粗略估計遷徙人口不下二三十萬,這讓他十分頭疼。

等到曹操到達,鬧了一出假傳聖旨的戲碼後,諸侯會盟,正式開始。

河內太守王匡提議,既然十六路諸侯會盟,應當選一個盟主。

一眾諸侯齊齊響應,不少人都推舉四世三公的袁紹袁本初為盟主。

於是袁紹當選為盟主,次日諸侯歃血為盟,誓師討董。

成為盟主的袁紹意氣風發,本想派遣劉備為先鋒,讓他和董卓互相消耗。

但話到嘴邊,看到劉備似笑非笑的表情後,袁紹又急忙將話給嚥了回去。

他還是有些忌憚劉備的實力,要是這一戰真的將劉備給折在裡面還好。

但萬一劉備沒事,等回到青州,劉備肯定秋後算賬,到時候...惹不起,惹不起。

於是改派了驍勇但勢力稍弱的江東猛虎孫堅為先鋒。

孫堅急於立功,好在戰後分配利益時佔的頭籌,於是不待後勤籌措完畢,便帶著自己的人馬先行出發。

洛陽城中,董卓聽說十六路聽聞諸侯會盟討伐他,派了西涼猛將華雄,率領馬步軍六萬,直達汜水關迎戰。

鮑信害怕孫堅這個先鋒大將搶了頭功,便派自家弟弟鮑忠,搶先領3000兵馬從小路襲擊汜水關。

然而鮑忠終究還是學藝不精,反而給諸侯表演了一招搶著送人頭。

剛一交戰,鮑忠便被華雄一招斬於馬下,其手下士兵也死傷慘重。

隨後,袁紹又怕孫堅立功搶了他的風頭,所以故意拖延糧草供給。

直接導致跟本來跟華雄對戰中稍佔優勢的孫堅大敗而回,還折了老兄弟祖茂。

對於諸侯聯軍的這些騷操作,劉備並不急著參與,而是樂得作壁上觀,先看看戲。

這可比看電視劇好看多了,不僅場景恢弘,人物也一個個有血有肉。

況且這麼多人組隊打團,你上去就把對面給團滅了,隊友只會以為是對手太菜了,而不會覺得你有多厲害。

而且這種情況隊友看到你贏了,指不定就給你後腰來一刀。

不等到隊友碰一個頭破血流,他們又怎麼能認識到你的厲害之處。

汜水關外,聯軍大帳內,一眾諸侯分列兩邊落座,此時臉色都有些不太好看。

就在剛才,傳令兵帶來了鮑忠的人頭和先鋒大將孫堅戰敗,且被斬殺一員大將的訊息,讓盟軍一時間士氣大跌。

就在此時,傳令兵又來稟報:“報,華雄已引兵出關,此刻正在陣前挑戰。”

袁紹環視左右,開口問道:“諸位將領可有誰願前往應戰?”

袁紹麾下一小將領挺身而出:“末將俞涉,願斬華雄。”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俞涉一招便被華雄斬於馬下。

有一諸侯站了出來:“我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緊接著,潘鳳同樣沒有撐過三招,就被那華雄斬於馬下。

袁紹憤而起身:“可惜我麾下顏良、文丑未在,得一人在此,定可斬殺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