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7章 廣招賢才

此時的劉備,手中最重要的一些事基本已經都安排下去了。

接下來,各項事務只要按部就班的發展就行了。

閒下來的第一時間,劉備便安排各地去張貼招賢納士的榜文。

想要未來爭霸天下,如今手中的這些人才還是有些不夠,特別是軍師方面的人才。

當然,武將以及一些鐵匠、木匠、船匠等特殊人才,也是多多益善。

只是招納兩郡的人才顯然是有些不夠的,正好經過幾個月的發展。

劉備這邊的鍋碗瓢盆、食鹽、玻璃等產品,已經生產出不少了。

劉備跟本地一些聽話的大族富商合作,將這些產品銷往各個州郡。

這些富商大族行商的同時,劉備給了他們另一個任務。

將招賢納士的榜文貼往所過的每個郡縣的同時,順路多宣傳一下劉備及時雨跟神醫的名聲。

與此同時,龍一他們的情報網經過多年的發展,在不少地方已經有了據點。

而這些年,他們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為劉備盯著一些人。

這天,冀州常山郡。

一名少年告別恩師,準備下山闖蕩,只是他他還沒走出常山郡,就被一人攔住。

“兄臺,我家郡守聽聞你武藝高強,特意讓我前來,請你前往遼東共議大事!”

攔截少年之人確是這些年一直在常山郡活動的龍二。

他從接到到劉備的命令開始,就一直在冀州常山等地活動。

可以說是一路見證了青年的成長,如今見其打算下山闖蕩,當然要進行招攬。

“不知閣下所言的郡守是?”青年有些疑惑的詢問。

“我家郡守以前有兩個稱呼,或許兄臺聽過!”

“哦?還請說來聽聽!”少年饒有興趣。

“涿郡及時雨劉備,神醫劉玄德!”

少年聽聞當即來了興趣,如今亂世已至,跟隨這樣一位仁德愛民的主公。

好像也是一件不錯的事,只是不知道這位郡守是否重視自己,於是便開口道:

“只要你能接下我50招,我便跟你去見你家郡守!”

結果當然是顯而易見的,這個年紀的趙雲,暫時還不是龍二的對手。

另一邊,豫州潁川郡。

有一位名叫徐庶的年輕才俊,他自幼愛擊劍,喜歡浪蕩江湖,行俠仗義。

後見百姓疾苦,覺得學武對這個天下起不到什麼幫助,便決定棄武從文。

以徐庶的天資,經過幾年的學習,很快便出師了,對天下局勢有著獨到見解。

這天,求學歸來的徐庶,正在家中侍候年邁的母親,有一人登門求見。

“我家郡守聽聞閣下勤勉好學,乃當世難得的智者,又事母至孝。故派遣我前來拜會,送上禮物,另有書信一封。”

“若閣下願意,可帶母親前往遼東,我家郡守定有重用!”

這次登門之人是負責豫州事務的龍六,這些年一直活躍在穎川汝南等地。

“不知閣下口中的郡守是何人?”徐庶年過八十的老母突然開口問道。

“回老人家,我家郡守就是被稱為涿鹿及時雨和神醫玄德公的劉備、劉玄德!”

老人聽完渾濁的眼睛中露出一抹精茫:

“庶兒,玄德公所著那部《青囊經》活人無數,我覺得劉備這人不錯,聽說還是漢室宗親,你要是擇主,可以考慮一下他。”

徐庶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也很是認可母親的話。

一個能將百姓裝在心裡的主公,不正是他徐庶的所追求的嗎。

看完書信,徐庶不由有些感慨,不想玄德公對自己如此看重。

幷州雁門郡的(張遼),青州東萊郡(太史慈),河東郡楊縣(徐晃),宜州巴郡(甘寧)等地,也上演著同樣的一幕。

放眼整個漢末天下,知名的文臣武將數不勝數。

對於那些後世比較出名而又出身寒門的人物,劉備早就寫了名單,讓人盯著了。

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方式丟擲橄欖枝,至於對方接不接受,先試了再說。

不是有位老人告訴我們,有棗沒棗,打兩杆子再說。

與此同時,在南陽臥龍崗,有一位自比管仲、樂毅的少年。

其好友崔州平、石廣元等人看到劉備的榜文後,與其談及此事。

青年雖表面未動聲色,內心卻也對劉備生出幾分好奇。

不過這裡,劉備並沒有安排人上門求見,他打算再過一段時間,自己親自來請。

江東,一位擅長造船的老匠師,也聽聞了劉備廣納賢才且重視工匠技藝。

因前兩年家人受過劉備防疫冊的活命之恩,思量之下,帶著自己的幾個徒弟,乘船向劉備所在之地駛來。

或許是劉備這些年積累的好名聲,這樣的一幕,發生在很多地方。

九月份,遼東到了秋收的時節。

這一日,劉備來到下屬的一個縣城視察,上午在縣衙檢視公務的處理情況。

下午便換了粗布麻衣,來到城外的農村,檢視今年的收成。

只見一片金色的麥浪中,一家五口正忙著收割春小麥,其中甚至有兩個少年。

時間正好來到中午,一個更小的少年拿著飯食過來,眾人才靠著田壟休息起來。

劉備乘機走上前,在不遠處席地而坐。

“這位老丈,我前不久剛搬來遼東,如今看著這裡好像跟我家鄉不太一樣,有些問題想跟您請教,還請老丈不吝賜教!”

老農抬頭看了眼劉備,笑呵呵的說道:“你有話就問吧,老漢我知道的都告訴你!”

“我看你們種植的小麥,收成好像比我們家長的好不好,這是為何?”

老農聞言笑容更加多了幾分道:

“這是我們新任郡守發給我們的良種,聽說收成至少能到達以前小麥品種的一倍,這幾天收割下來,以我的經驗來看,今年的收成恐怕比往年多出一倍不止。”

“我看你們收割的工具以前也是沒有見過的,能為我介紹一下嗎?”

這時一名少年搶答道:

“這個我知道,這叫鐮刀,是郡守無償借給我們使用的,他們說,這樣割斷,植物根莖留在地裡,來年土地才能更加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