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兩人並沒有孩子,主要是陳平安覺得一方面自己還小,而且女人太早生育對身體也不好,何況自己還要讀書。
參加完第一次全國統考的陳平安難得的做起了晚飯。
自從開始教秦淮茹做菜以來,一日三餐基本都是她做的,今日難得高興,陳平安便開始施展起自己的廚藝。
“柱子,你最近廚藝感覺越來越好了呢。”秦淮茹一臉崇拜的看著忙碌的陳平安。
只有自己也從事這一行,秦淮茹才明白陳平安的廚藝有多難得,天賦有多好。
“那是,你也不看看我是誰!”陳平安臭不要臉的說道,說完,從身後拿出了一個小本子。
秦淮茹開啟一看,發現上面赫然寫著:六級廚師證。
“柱子你什麼時候考的,我咋不知道!”秦淮茹不可置信的看著面前這本證件,又掏出自己的十級證書,相互比對,頓時眼睛發亮。
“就是你考十級證書的時候啊,我在滙豐樓報的名,也是在那裡參加的考試。”陳平安有些洋洋自得的小傲嬌。
畢竟自己是有系統的,系統面板上詳細記錄著:
技能:廚藝六級(1456/1600)。
陳平安每次做菜,研習菜譜,請教老師傅,觀摩學習,都會有經驗值產生,等進度條滿了,自然就晉升下一級。
十級地廚藝,只能做到普通大鍋飯的水平。
九級的廚藝,就相當於大廠裡面大鍋飯中的佼佼者。
八級的廚藝,就屬於縣城席面大廚中的佼佼者。
七級的廚藝,就屬於市一級席面大廚中的佼佼者。
至於六級五級的廚藝,就需要在某一種菜系中擁有獨特的建樹,能夠做省級的招待宴席。
至於手四級三級的廚藝,就需要至少精通三種以上的菜系,能夠在外賓到訪時做國家級的招待宴席(俗稱國宴)。
再往上的二級廚藝,就是當之無愧的國寶級廚師,是某一菜系的絕對權威,基本必定青史留名了。
至於一級廚藝,那就屬於傳說級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才能出那麼一兩個,普通人怕是究極一生也碰不到。
十級的廚藝,只要一百經驗值,九級就需要兩百,八級四百,以此類推。
等到經驗值滿了,要升級的時候,陳平安還會被系統強行傳送至某一處空間,裡面擺著八大菜系的菜譜和各種材料。
要等陳平安全部達標後才會被放出來,好在不像系統空間一樣,跟外界同樣的時間流速,在裡面不管經歷多長時間,外界只是過去一瞬間,要不然等陳平安出來,黃花菜都涼了,老婆都改嫁了。
一年多以來,秦淮茹整個心已經系在陳平安身上了,即願意將工作機會讓給自己,而且願意將安身立命的手藝傳給自己,這樣的人,哪裡去找。
自從小雨水開始讀書以來,已經搬到東邊的大屋去住了,中院的兩間正房,已經完全屬於陳平安夫妻倆了。
去年年底,陳平安更是將三間大屋進行了裝修。
牆面進行了重新粉刷,地面也重新鋪了嶄新的地板,屋裡的傢俱也添置了好幾件,床也改成了火炕。
還專門做了一個室內衛生間,這個真的是剛需,後世而來的陳平安早就習慣了家裡有獨立衛浴,這大半夜的光這個大腚去公廁真的是太折磨人了。
“柱子,今天考完了吧,你覺得怎麼樣,能考上醫科大學嗎?”
“怎麼,還不放心我。”陳平安有些好笑的看著秦淮茹。
“你心裡有底就行,我相信你。”秦淮茹軟糯糯的說道。
小雨水有些無語的看著兩人,這一年多以來,兩人時不時的就秀恩愛,強行給自己餵狗糧,她也是有點無語。
當然這些新鮮詞彙他也是從他哥那裡學的,這一年多以來,他總是能從他哥嘴裡聽到一些新詞彙,當然更多是罵人和吐槽院裡人的。
比如她哥就經常說許大茂‘細狗’‘小次佬’;說三大爺‘算盤俠’‘算盤精轉世’;說二大爺又抽出了他的‘七匹狼’;說賈東旭‘媽寶男’什麼的。
要不是哥哥長得跟記憶中一樣,他都要覺得自己哥哥換了一個人。
要是陳平安知道自己妹妹在想什麼的話,肯定會大吃一驚,因為她感覺真準。
也不知道系統怎麼做到的,陳平安看過鏡子,自己的長相完全不是影視劇中傻柱那樣,而是自己原本的長相被系統略微修飾後的結果。
但周圍相熟的人好像不知道傻柱長啥樣一樣,都認為自己就是傻柱。
其實陳平安不僅考過了六級廚師證,當天他還在紅星醫院參加了醫生職業資格考試,並順利取得了十級職業醫生資格證書。
技能:醫術10級(89/100)
陳平安經過一年多對於中醫入門六件套《中醫基礎理論》、《黃帝內經》、《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推拿學》的研讀。
以及時不時在一個老診所一名叫做施今墨的老中醫那邊的的學習、旁聽和隨診,已經要接近九級了。
這老頭一開始還挺傲嬌的,對陳平安愛搭不理的,直到陳平安打聽清楚他的美食愛好,拿著三條三斤大的鱖魚和一隻甲魚,做了一桌正宗的浙菜。
像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東坡肉、三絲敲魚、冰糖甲魚,老頭吃的是讚不絕口,這才逐步鬆口。
給了幾本醫書讓他記憶並背誦,還時不時考校一下,後面坐診的時候還允許他旁聽和做醫案,後面隨診也會叫他跟隨。
學醫不同於其他,比如做菜的時候,人們通常會有很多評價,不好吃,還不錯,挺好,好吃,真好吃或者吃不下去。
不管怎樣,吃下去也都能夠填飽肚子,效用都是差不多的。
但醫術卻容不得半點馬虎,你一旦誤診,輕者可能會延誤患者治療時間,讓病情加重,重者可能就會直接造成病人直接死亡。
因此,陳平安學醫的過程中,基本都是非常認真,所有中藥基本都要做到矇住眼睛靠著鼻子就能辨認。
病理更是要反覆推敲,一條一項的吃透,從最基礎的學起,在學一些比較簡單的,逐步深入。
或許也正是陳平安的這種紮實和嚴謹,也是施老頭願意接受和教導陳平安的更重要的原因。